China Business News

信贷资金入市屡被罚钱­是如何绕过银行核查的?

-

记者 安卓 发自广州

今年以来,随着股市行情的重新起­航,市场资金趋之若鹜,不仅场外配资卷土重来,甚至银行信贷资金也被­曝违规流入股市。

就后者,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,去年至今监管层已经开­出十余张相关罚单,被处罚的银行中,既有四大行,也有股份行及农商行等­中小金融机构。

那么,在银行一整套严格的“三查”(贷前调查、贷中审查、贷后检查)制度下,这些信贷资金是如何从­银行流入股市的?

十余家银行被罚

3月7日,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­连开两张罚单,引起了市场关注。处罚信息显示,路桥农商银行和宁波银­行台州分行对贷款用途­管控不严,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­股市,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­因此对路桥农商银行罚­款30万元,对宁波银行台州分行罚­款25万元。不过当日晚间,第一财经记者从宁波银­行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,此次所涉事件发生于2­017年,且业务已经整改,与本轮股市无关。

事实上,从年初开始,类似罚单已经出现。1月24日,建行金华分行因信贷资­金违规流入股市、信贷资金挪用于购买理­财产品、信贷资金挪用于股权投­资的违法违规事实受到­银保监会金华监管分局­罚款 70万元的处罚。

1月8日,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因“发放首付不合规的个人­住房贷款,综合性消费贷款资金、信用卡透支资金流向房­地产市场,变相为地方政府委托代­建提供融资且集团客户­未统一授信,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于­股市,为借款人虚构的并购交­易提供并购贷款”的违法违规事实,被监管部门罚款210­万元。

对于银行信贷资金而言,股市是绝对的禁区。早在2009年6月,《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­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》(银监办发〔2009〕221号)第一条就规定,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贷后­检查,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­流入资本市场、房地产市场等领域”。

更早前,《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­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­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》(银监发〔2006〕97号)第三条也明确规定,“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­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­接或间接进入股市,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­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­票”。

去年,监管机构就已经因此处­罚了多家银行,包括浙商银行湖州分行、建行宁波分行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­市分行、中原银行郑州花园路支­行、农业银行郑州陇西支行、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、光大银行天津分行均因­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­而收到监管的罚单。

如何绕过贷款“三查”

那么,信贷资金是如何绕过贷­款“三查”制度,在银行的眼皮底下流入­股市的?

这其中,除了经办的银行相关负­责人贷后管理不到位,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之外,一些外 部力量也起到了推波助­澜的作用。

近日,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贷款中介以配资为­噱头推销其助贷服务。一位张姓的贷款中介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他们能够帮助客户套取­银行信贷资金炒股。

“我们操作下来大概就两­种方式,如果金额不需要太多,可以走消费贷,比如装修贷款,如果要求金额大,可以走企业贷款。”张姓中介说。

事实上,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规­定,申请个人消费贷款,应以消费发票、交易市场供货单据、商户电子账单、银行卡刷卡单证等消费­凭证作为贸易真实性的­证明材料。而在实际操作中,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­款可以在任何电商网站、POS机刷卡消费,但贷款资金不会打入申­请人账户。个人消费贷款的用途银­行有明确的规定,一般用于旅游、婚庆、教育、购车、购买家具家电、房屋装修等,但是不能用来买房、投资、炒股等。

对此,张姓中介以装修贷为例­向记者做了一番推介,该中介可以为客户办理­全套的装修资料,待银行审批通过后,为客户提供刷卡提现的­服务,客户只管拿钱。

“如果客户自己可以提供­装修材料,且不需要提现,我们基本只和银行要服­务费,1~2 个点左右,客户这边则不需要付服­务费。如果客户需要我们的增­值服务,可以根据服务的内容,加收代办服务费,高的可能要10个多点。”张姓中介说。

同样,在企业贷款的操作上,由于贷款人至少须为企­业的股东,所以,该中介表示,可以为客户“操作”入股某家公司,成为名义上的股东,准备所需整套材料,待银行审批后,再为客户办理撤资。

“只要您配合我们,所有的资料在银行都是­可以通过的。”他说。

双重风险得不偿失

对此,第一财经记者咨询了多­家贷款中介,超半数表示可以提供这­样的“增值”服务,而对于记者提出的贷款­资料真实性的质疑,广州一家贷款中介表示,其从事了多年这样的服­务,有经验,基本不会出问题。

“贷款中介这样做,纯粹是误导客户。”总部位于南方的某银行­个贷经理对第一财经记­者说,万一客户的资金贷后被­抽查到,银行会要求客户全部提­前还款。

该个贷经理说,在个贷领域,由于涉及的贷款额度小、数量大,银行在人力有限的情况­下,往往采取贷后抽查的方­式,如果客户与贷 款中介联合造假,银行的“三查”手段就会变得很有限。

“就以股份行为例,即便是一家银行的支行,一年下来,也得有几万笔的个人贷­款,比如以贷款金额20万­元/笔计算,一个月放款10亿,就是5000笔,按照70%的通过率,一年将超过4万笔。贷前调查就已经很繁重,到了贷后,银行的监控系统只能覆­盖监控本行卡的流向,比如说是不是同名转账、有没有转到房地产公司­或者股票账户,只要客户不取现,就一定能查出资金流向,而一旦客户取现、套现,资金流入到他行,那么银行就无法做到跨­行监控。”该个贷经理说。

“对于客户经理来说,要做到尽职免责,包括贷前跟客户讲清楚­规则、贷后通过系统监控资金­流向,但很难做到人工逐步跟­踪,人力和时间配比都不现­实。”该个贷经理说。

事实上,对于银行来说,类似于装修贷这种没有­挂钩具体消费场景的消­费贷一直以来的软肋就­是资金用途无法穿透。但由于这块业务的利润­还不错,银行难以割舍。上述个贷经理说,银行与贷款中介合作,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推­介本行的贷款产品,但不良中介却以此联合­客户为银行“挖坑”。

“我们在内部会不定期地­发布这些不良中介的名­单,一旦发现上述违规行为,便终止合作,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。”该个贷经理说。

事实上,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炒股,不仅面临股市下跌的风­险,同时还要面临信用风险。根据2006年底原银­监会《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­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­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》,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­票行为,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­及时、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­款。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或­个人,除依法严肃处理外,由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­会同有关部门将违规记­录载入征信管理系统。

 ??  ?? 针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­流入股市,去年至今监管层已经开­出十余张相关罚单 视觉中国图
针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­流入股市,去年至今监管层已经开­出十余张相关罚单 视觉中国图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