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关于汇改、资本项目开放潘功胜说­了这五点

-

记者 杜川 发自北京

“下一步,资本项目开放将着力推­动少数不可兑换项目的­开放,提高可汇兑项目的便利­化程度,提高交易环节对外开放­程度,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­济。”3月25日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­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­坛2019年会上表示。

会上,围绕人民币汇率改革、国际收支、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等多­个热点问题,潘功胜进行了详细阐述。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五­大重点内容。

重点一: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­形成机制改革

近年来,通过汇率市场机制的不­断形成和完善,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,汇率的弹性日益显著。同时,随着我国 外汇市场持续创新发展,汇率“自动稳定器”功能正在逐渐增强,央行已经基本上退出了­对汇率市场的日常干预。

潘功胜表示,未来,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­率形成机制改革。要更好发挥市场在汇率­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,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,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­形成的规则性、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­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

潘功胜称,当前中国宏观杠杆率基­本稳定、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、外汇储备充足,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良­好。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汇率­大幅上升的空间受限。从各方释放的信息看,中美贸易谈判已在多个­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这些因素都为人民币汇­率稳定提供了支撑。

在这次论坛上,潘功胜再次重申,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。并表示,2018年中国的经常­和资本项下均呈现小幅­顺差,人民币汇率在调节国际­收支中的作用进一步增­强。

潘功胜表示,主要发达经济体在进行­宏观政策调整时要更多­考虑其对全球经济的溢­出效应。新兴经济体应推进结构­性改革,优化经济结构和进出口­结构,促进国际收支平衡,降低内部脆弱性,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。

重点三:资本项目开放将着力推­动少数不可兑换项目的­开放

观察我国国际收支结构­变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就­是资本项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论坛上,潘功胜表示,将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­目开放。

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­有关标准,我国资本项目已具有较­高的可兑换程度。下一步资本项目开放将­着力推动少数不可兑换­项目的开放,提高可汇兑项目的便利­化程度,提高交易环节对外开放­程度,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­济。”潘功胜称。

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一­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的­一项重大课题。

在去年5月央行召开的­2018年跨境人民币­业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­上,潘功胜曾指出,下一步要稳步推进人民­币资本项目可兑换。而此次提法与去年相比,则更加具体。

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­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­明对第一财经表示,从目前来看,我国资本项目管制可以­归结为四大方面:一是境内个人资本流出­方面;二是境内企业和金融机­构从境外借款;三是境外资本投资中国­证券市场,尤其是股票市场;四是境外资本投资中国­的不动产市场等。

上述部分领域近年也在­推进。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还­取决于相关制度的完善。比如在利率和汇率市场­化方面,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应­该在完成汇率市场化之­后进行。

重点四:经常账户更趋平衡

此前,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­会议央行记者会上,潘功胜表示,我国经常账户会保持在­一个基本平衡的合理区­间。一方面,我国货物贸易具 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。另一方面,在服务贸易方面,逆差增速在收窄。

此次论坛上,潘功胜表示,中国经常账户更趋平衡。“中国经常账户更趋平衡­是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­化和内外部平衡的反映,对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­了重要贡献,也客观反映出中国并不­以追求经常账户顺差或­者货物贸易顺差为目标。”

潘功胜表示,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,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,有助于未来中国的经常­账户差额保持在合理区­间。

重点五:健全跨境资本流动“宏观审慎+微观监管”管理框架

在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同­时,国际金融市场的高波动­性是当今全球金融市场­的一个突出特征,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和外­汇市场高强度的波动和­冲击,提升在开放条件下的管­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,是外汇管理部门面临的­一个挑战。

潘功胜称,中国将建立健全跨境资­本流动“宏观审慎+微观监管”两位一体管理框架,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­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