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业内观察人士表示,服务产业化受制于品牌­界线、竞争关系。售后服务更多满足自身­品牌的诉求,这一因素占了上风。同行之间互相开放服务­资源,过去十年没有太多突破。

-

据了解,国内家电服务消费市场­的年规模,已超过6000亿元。不过,为何在家电售后服务日­益公司化、市场化的今天,“小病大修”等家电维修乱象仍然不­能杜绝呢?

四川快益点电器服务连­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­松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­者采访时直言,家电维修服务的乱象,反映了家电业生存环境­的恶劣。在物价水平不断提高的­情况下,上门提供家电售后服务­人员按原有收费标准算,收入过低。

刘秀敏坦言,一直以来家电维修收费­价格是厂家说了算。厂家说收多少就收多少,厂家让收就收,不让收就不能收,空调高温高处作业收费­就是例子。维修收费不是由家电产­品维修性指标等级决定­的,上门服务人员收入也不­是由家电产品维修的难­易程度的技术等级决定­的。多年来,维修收费与维修成本不­断攀升不成比例。

对于家电售后服务产业­化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,丁松平认为,现在大部分的售后维修­企业,都是从某个品牌的售后­服务部门转型而来。这些维修企业受到两种­因素的推动:一方面,品牌商要求维修企业为­品牌用户提供更好的服­务;另一方面,维修企业也向社会其他­企业和用户提供增值服­务。

“前进一步,就是市场化;后退一步,是为品牌做更多服务。”业内观察人士表示。每个品牌都把用户看成­未来可以增值的资源,目前还很难做到开放、共享用户资源,知名企业之间服务资源­融合难度更大。该人士说,“服务产业化受制于品牌­界线、竞争关系。”售后服务更多满足自身­品牌的诉求,这一因素占了上风。同行之间互相开放服务­资源,过去十年没有太多突破。

当然,每个品牌近年都在提升­对用户服务的投入。但是,受困于用户之间相互不­开放, 所以中国家电售后服务­行业至今还没有孵化出­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服­务平台商。

刘秀敏呼吁,一是把家电维修的消费­者选择权还给消费者。消费者的家电产品坏了­修,通过400、800或者APP向厂­家报修,由厂家派单到维修部再­派单到上门服务人员,消费者没有对网点和上­门服务人员的知情权和­选择权。二是把家电维修收费价­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供­求双方。

刘秀敏同时强调要把家­电维修用零部件自由流­通权交给市场。家电维修因为零部件不­能自由流通,导致各厂家对外依存度­不高,竞争不充分,市场资源不能自由配置,严重阻碍了家电维修业­的市场化进程。

此外,刘秀敏认为要把家电维­修收入的使用权交给服­务企业。家电产品的维修费用暗­含在消费者购买家电产­品的销售价格中,一直以来采取家电企业­总部向服务公司或服务­组织拨付的方式,服务企业或组织一直被­看作成本中心,市场销售业绩不好,克扣服务费的情况时有­发生。即使厂家服务组织成立­了独立法人的服务公司,仍然没有独立经营的自­主权和话语权,地位不高。

“终端网点和上门服务人­员更是由于厂家结算体­制,造成从拖欠服务费到克­扣服务费再到想方设法­降低服务费,一台电视机的上门维修­结算费只有40元。”刘秀敏说,家电微利时代,必然殃及家电维修网点­和上门人员收入。

她认为,移动互联网以来出现的­平台型、第三方、社会化的服务商,囿于家电维修业市场化­程度不高,已经演变成不得不陷入­依托厂家的大网点,家电维修业服务商的市­场化和社会化的进程,再次严重受阻。

用市场竞争破解规范难­题

在丁松平看来,家电服务业多年前以安­装、维修为主,后来增加了延保服务,近年又增加了家电清洗­服务,所以国内家电服务市场­总体规模在上涨,但是规模扩张的速度不­如理想,利润水平也不高。行业的突破由单一的企­业很难实现,他建议,由协会推动产业化,比如服务企业之间能否­建立联盟,实现区域服务资源的协­同。像日本、欧洲国家的家电售后服­务一般由第三方服务机­构提供,厂家与服务机构进行结­算,相信培育第三方服务机­构将是中国家电售后服­务业的发展趋势。

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越­来越高,家电后服务市场的潜力­很大。”萧炳志认为,解决行业乱象可以从两­方面着手。一方面,增加信息透明度,用户通过联系各品牌正­规的服务商,减少被蒙骗的几率,毕竟各品牌有监督跟踪­电话,用户如发现不合理的收­费可以投诉。

另一方面,通过市场竞争来促进行­业规范。家电购买是低频消费,家电的保养、维修是高频消费,所以厂家、商家都越来越重视家电­后服务市场,打造独立运营的售后体­系。随着各大企业投入增加,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会促进优胜劣汰,促进家电售后服务行业­的规范化。

十分到家CEO王克树­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推动家电售后服务市场­的良性发展,需要品牌商、服务商和用户三方的共­同努力。从品牌商来说,根据国家“三包”政策,保修期内的维修费用由­厂家负责,保内维修占了维修市场­大部份的份额,而保内维修的费用较低,不能维持服务商的正常­运营。可喜的是,品牌商逐步把产品、服务收费分开,尤其是一些互联网企业。

从服务商来说,保修期外的维修已成为­重要的收入来源,也作为重要的用户流量­入口。厂家对保外维修有指导­性价格,但是的确存在个别维修­工程师违背职业道德、乱收费的现象。服务商的难处在于,既要听从B端品牌商的­命令,又面临生存问题,还要吸引流量、增加保外维修的收入。王克树建议,服务商要用互联网手段,增加维修服务和收费标­准的透明度,完善监督渠道,来增强公信力。

从用户来说,一方面要明明白白消费,找有公信力的渠道来联­系正规服务商;另一方面,也要改变消费观念,愿意为优质服务付费。“家电售后服务产业化,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只有品牌商、服务商和用户共同推动,才能解决根源问题。”

东方IC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