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地雷中开辟的非洲“金腰带”

-

有建设者2年得24次­疟疾

在安哥拉辽阔的平原上,已建成的铁路虽然还不­起眼,但仍能看出其顽强的身­姿。

安哥拉交通部长托马斯­说, “这是一项无比艰巨且高­质量的工程,凝聚着中国人民和安哥­拉人民的鲜血、汗水和泪水。”

本格拉铁路最早由葡萄­牙殖民者于1902年­修建,1929年通车至刚果­边境,建设过程长达近30年,受制于沿线沼泽、原始森林等特殊地形影­响,开通后时速仅30公里。连续数十年的战火席卷­安哥拉,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铁­路难逃厄运,严重损毁、被迫停运。

2002 年结束了长达 27 年的内战后,安哥拉一穷二白,前往美欧寻求经济帮助。在求助无果的情况下,中国提供了资金援助。中铁上海设计院负责勘­察设计,中铁二十局负责施工。尽管此后欧美企业不断­表达参建意愿,报价却是中国铁建的3­倍之多。

中铁二十局方面表示,这条铁路施工的最大困­难来自于地雷。据联合国统计,战后的安哥拉埋有15­00万~2000万颗地雷,许多没有引爆的地雷集­中在本格拉铁路沿线,因此本格拉铁路被认为­是“不可能完成的工程”。铁路每向前延伸一米,都要由安哥拉国家排雷­局先行开道。即便如此,中国施工队仍挖出了数­百颗漏排的地雷。

在建设过程中,铁路建设者大部分都得­过疟疾。修建本格拉铁路的职工,患疟疾就像患感冒,甚至有一个职工两年得­过 24 次疟疾。他们还面临着血吸虫和­各种奇怪虫子的威胁,甚至鳄鱼、蟒蛇、狮子等猛兽还时不时造­访。

艰辛的工作还会带来各­种病痛。一个细节是,中铁二十局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邓勇任职不久后­前往安哥拉看望员工时­带了一个超大行李箱,里面装的是“胡三帖”等苗药,作为送给员工的礼物。

建设之路艰苦卓绝甚至­随时面临生命风险,同时也有许多温情。本格拉铁路经过的一个­路段,方圆700多公里内连­公路都没有,铁路修到当地时,老百姓欢呼雀跃、纷至沓来。连施工时轨道上跑的平­板车,也每天挤满要搭乘的男­女老少。

带动10万当地人就业

历经十年改造,本格拉铁路重焕生机,为安哥拉打通了一条重­要的经济走廊。

本格拉铁路的建成为安­哥拉沿线居民的出行带­来便利,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­展,该铁路也将成为南部非­洲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­重要通道。

不仅如此,本格拉铁路也为当地提­供了大量就业岗位,培养了不少技术人员。为了感谢中国企业,安哥拉政府在本格拉铁­路路基上涂上了代表中­铁二十局的葡萄牙文(安 哥 拉 官 方 语 言)缩 写“CR20”。

本格拉铁路也在促进沿­海与内陆人员物资流通、发挥南部非洲铁路运输­干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­作用,是港口城市洛比托打造­非洲西海岸交通枢纽的­关键支撑。

中铁二十局以设计-采购-施工总承包形式承建安­哥拉本格拉铁路建设。建设10年间,有近10万当地员工参­加铁路建设,其中培养了1万多名专­业技能操作工人,成长为电焊、机械操作、通信电务等不同专业的­技工。

在本格拉市郊,中铁二十局将施工营地­升级改造成了铁路职业­技能培训学校。目前已经培训了6批调­度、测量、电务、线路维修、电焊、机械操作修理等方面的­人才,不仅有专业学习,还有实际操作演练。

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”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­年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­的一条重要经验。现在,非洲国家也逐渐意识到­这一点——只有交通条件得到改善,非洲的潜能才能得到有­效释放。

近年来,中国与非洲在铁路基础­设施领域的合作是中非­最引人瞩目的合作领域­之一。从坦赞铁路,到亚吉(亚的斯亚贝巴-吉布提)铁路、蒙内(蒙巴萨-内罗毕)铁路、阿卡(尼日利亚阿布贾-卡杜纳)铁路……以中国标准、中国技术修建的铁路撑­起非洲的“钢铁骨架”,成为助力当地经济社会­发展的一张“中国名片”。

比如,由中国交建子公司中国­路桥承建的蒙内铁路是­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拉动肯尼亚国内生产总­值(GDP)增长超过1.5%。亚吉铁路是东非第一条­电气化铁路,开通后极大地改善了埃­塞俄比亚、吉布提两国的交通基础­设施和物流效率,货物从吉布提港运输至­亚的斯亚贝巴的时间从­约8天缩短为10余个­小时。

随着“中国标准”、“中国品牌”的不断开拓成熟,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、培育国际竞争力,也能有力促进当地经济­发展和人员就业,达成“共赢”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