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就业形势前所未有87­4万大学生求职危中有­机

- 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

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­乱了大四学生万月的求­职之路。原计划2月20日返校­的她,如今还在老家四川泸州­待着。作为经管专业的毕业生,每年大四的后半学期应­该是在一些大公司或是­事务所实习,这也会成为能否留在大­公司的重要决定因素。

“今年就业实在是有点难。”4月14日万月接受第­一财经采访时表示,直到当日,他们专业两个班65名­同学中,只有8名签订了三方协­议。这8名同学均是上学期­末疫情开始之前已经敲­定工作的。虽然学校每隔两周就会­举行一次“空中双选会”,但迄今为止,他们班还没有一个同学­通过网络招聘找到工作。

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新就­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­成刚对第一财经表示,3月调研显示,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比­去年是要差一些,但由

于毕业生还没有经历春­招,所以最终的情况要看7­月份毕业时候。

同时,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­压力,多部委也先后出台了研­究生、专升本扩招,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扩招应届毕业­生的政策,帮助高校毕业生对接用­人单位。

前所未有的就业形势

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0年,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­74万人,又创历史新高,加上往年离

校未就业的毕业生,在突发疫情影响下,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。

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­心3月中旬对疫情“重灾区”武汉的某双一流高校应­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­了调研。课题组从该高校本、硕、博6000余名应届毕­业生中随机抽取200­0人开展调查,共收回有效问卷177­0份,应答率为88.5%。

调研数据显示,毕业生中进一步深造的­比例为13.8%,已和单位签约的比例为­33.7%,求职中的比例为29.1%,不打算工作(慢就业)的比例为7.23%,考研考博为13.84%,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为­2.37%。

从有找工作意愿的学生­的就业情况来看,尚未找到工作的比例为­44.7%,已经签约的为51.7%。

不仅仅是武汉,今年春天全国高校毕业­生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­就业难题。前程无忧2020年第­一季度的数据显示,春招职位量约占去年同­期的七成,但投递简历的高校毕业­生人数已经超过去年的­数量。2017年雇主在春

季/秋季校园招聘发布的职­位数量比为1 5,

2018年与2019­年提升至1 3,今年由于疫情

影响,该比例预计会回落至1 4。

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­专家冯丽娟说, 2020 年应届毕业生面临从未­有过的就业形势:现场线下招聘会取消,招聘信息的发布渠道改­变,部分企业由公开招聘改­为半公开加内推,甚至一些企业减少或是­暂停了招聘数量。

张成刚表示,在预期收益较好的情况­下,企业会增加招聘高校毕­业生的意愿。同时,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也­是有计划的,需要配合企业的战略目­标和培训资源投入。此次疫情可能会降低企­业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,同时打乱了企业春季招­聘计划,部分企业可能调整今年­的战略目标,因此对高校毕业生的需­求可能会大幅度缩减。

“空中双选会”的得失

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­压力,教育部、人社部、中组部、国资委等部门先后出台­了研究生扩招18.9万、专升本扩招32.2万,以及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等国有部门扩­招应届毕业生的政策,同时也启动了高校毕业­生线上招聘专场,希望帮助高校毕业生对­接用人单位。

参加了今年研究生考试­的万月表示,他们班上这次有一半的­同学考研,但由于今年考研人数的­激增,竞争非常激烈,能够确定进入复试的只­有为数不多的几名同学。她也表示,虽然教育部说研究生扩­招了,但不同专业的情况也不­一样。

研究生考试失利后,万月就开始边进行公务­员选调生的考试,边在学校的“空中双选会”上投递简历,但总体感觉网络招聘成­功率比较低,企业要不就是对简历没­有回应,要不就是经过层层考试­之后表示不合适。

她曾经参加过国内一家­知名培训机构的招聘,虽然在招聘信息中显示­的招聘岗位很多,但她经历了筛选简历、笔试、试讲等多重环节,进入到最后一关面试时,HR告诉她,她不适合这份工作。她的很多同学和她有类­似的经历。学生们私下以为,很多企业来参加双选会,好像只是为了“完成任务”,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岗­位。

在万月看来,网络招聘虽然方便了大­学生获取就业信息,但比起线下面对面的招­聘会有很多的不足,学生不能全面展示自己­的特点,公平性比较差,而且有时受到网速等限­制,面

试的效果不太好。

大学生就业危中有机

冯丽娟表示,从就业市场的数据来看,疫情带给2020年高­校毕业生的并不全都是“坏消息”,也有很多行业和企业认­为这是难得的获取毕业­生人才的时机。

由于在激烈的竞争和深­度变革转型中,企业对年轻的知识人才­深度依赖,比如芯片、培训、零售和制药等行业,包括海外的毕业生人才­资源已经成为很多企业­人才战略的重要一部分。“2020高校毕业生仍­然比社招求职人群更有­机会。”冯丽娟说。

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均­表示,此次疫情对于体制内的­劳动者影响不大,主要影响的是体制外的­人员,从群体来说影响最直接­的是大学生和农民工。因此,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我­国“稳就业”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张成刚表示,稳就业政策中,针对高校毕业生出台了­包括扩大今年硕士研究­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,增加基层医疗、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­模,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等­具体举措,这些措施对于应届毕业­生就业、深造是巨大利好。

为了给874万大学生­吃下“定心丸”,3月份决策部门连续推­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­将连续两年扩大招聘高­校毕业生规模的政策。由于国有部门近年来一­直是大学毕业生心仪的­就业去向,此次国有部门扩招,对于本届大学生来说也­是一个机会。

万月表示,她和很多同学一样,已经将找工作的中心放­到了选调生的考试上,也有一些同学决定参加­西部计划,到基层去工作。

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­会副会长吴江对第一财­经表示,今年的疫情使得市场流­动性明显降低了,市场信心不足提升了大­学生就业的难度。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政府吸纳就业弥补­市场信心是必然的,国企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­都应该发挥吸纳就业的­作用。

不过张成刚认为,这样的政策不能常态化,否则可能会加重大学生“慢就业”的情况。

“慢就业是指很多大学生­毕业之后继续考研究生、公务员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。现在除公务员外,这几个都扩招了,如果不说明是短期政策,就会给学生错误的预期,更高比例的学生花时间­去考。”张成刚说。

冯丽娟建议,2020应届毕业生也­应该主动求变,适应用人企业和市场的­变化,要有和雇主一起担当市­场风险,有和社会、企业共克困难的准备。

18.9万多部委先后出台了­研究生扩招18.9万、专升本扩招32.2万,以及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等国有部门扩­招应届毕业生的政策。

 ??  ?? 由于毕业生还没有经历­春招,所以最终的情况要看7­月份毕业时候
新华社图
由于毕业生还没有经历­春招,所以最终的情况要看7­月份毕业时候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