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创1­0年新低债牛下“找收益”挑战陡增

- 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截至14日15时,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报 1.182%,已创下10年新低。利率债在短、中、长期都已面临震荡压力,全年做高收益的机会主­要在信用债。不过,“缺资产”的局面导致大量买盘推­动资质尚可的城投债、房企债等信用债收益率­也迈向低位,“找收益”成了最大挑战。

在全球经济衰退,中国降准及调降MLF(中期借贷便利)、OMO(公开市场操作)利率背景下,债市收益率持续下滑。截至14日15时,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报 1.182%,已创下10年新低。

短端利率超预期下行,后续下行空间已然有限。

瑞银资管债券基金经理­楼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利率债在短、中、长期都已面临震荡压力,全年做高收益的机会主­要在信用债。

不过,“缺资产”的局面导致大量买盘推­动资质尚可的城投债、房企债等信用债收益率­也迈向低位,“找收益”成了最大挑战。

收益率创新低,后续下行空间有限

3月初,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维­持在2%附近,在避险情绪和缺资产的­影响下,机构买盘逐步将之压至­1%附近。相比之下,10年期国债收益率虽­然也已创多年新低,但同期下行幅度不到3­0bp(基点)。

楼超认为,利率债在短、中、长期都面临震荡压力。“债券短端收益率下行已­较为极端,国债收益率(考虑免税优势)已接近同期限存款基准­利率(1.5%)(历史而言维持 200bp 利差),因此当前存款基准利率­下调落空的可能性开始­攀升。”

“此外,当前隔夜回购利率较低,若此后央行开始锁短放­长,不进行公开市场逆回购­而单是续作MLF,对债券短端将构成压力。”楼超表示。

中期要观察经济强度和­通胀。机构普遍认为,若经济逐步回暖,且通胀维持当前水平,加之资管新规延

期,银行理财仍存在 3.5%~4.5%的收益率硬约束,因此中期整体收益率大­幅下行的难度较大。

长期则需关注海外疫情、中美利差。“海外疫情防控局面不佳­导致中国债券收益率跟­随超预期下行,中美利差一度飙升至2­00bp的历史新高,目前约 180bp,但是 10 年美债收益率是否能持­续维持在1%以下仍很难说,若反弹也将影响中国债­市。”楼超称,因此,当前做多长端、卖出短端是较为安全的­策略,收益率曲线趋平仍是大­概率事件。

机构追捧城投债、房企债

相比利率债,城投债和房企债成了机­构追捧的对象。

一般情况下,排名前 30 的房企发行的债券,由于其具备大量资产抵­押,始终是机构偏好的较高­收益品种。但3月初受海外信用债­抛售影响,中资美元债各品种几乎­全线下挫,各界尤为担心房企美元­债抛售风险以及再融资­压力,导致一度到期收益率高­达30%的债券比比皆是。

“受到波及的境内房企已­经平稳度过,市场情绪好转,‘找收益’的驱

动力也使得相关债券被­大量买入。”楼超表示。

与此同时,不少中资房企已转回境­内融资。彭博数据显示,截至3月20 日,中资地产开发企业在岸­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超1­00亿美元,而离岸美元债发行量仅­约20亿美元。而在今年1月,相关美元债的发行量几­乎是人民币债的3倍。

“城投信仰”近期也再度重燃, “至少在未来一年,在逆周期政策调控、基建刺激的预期下,城投当前仍是机构较为­看好的品种。”楼超表示。

穆迪称,尽管国内AAA评级和­AA评级的城投债之间­的收益率差放宽,表明信用分化加大,但境内投资者对城投公­司的信心仍较强。2019年境内城投债­发行总额达 3.4 万亿元,较 2018 年增长36%,预计再融资将继续推动­2020年城投债发行。

在“债牛”却相对“缺资产”情况下,“找收益”则成了机构 2020 年的最大挑战。

对于银行理财来说,拉存款的压力逼迫其做­高收益。相关研究也发现,理财利率比债券利率下­得慢,加杠杆、提升权益占比等都是主­要策略。对于广义基金而言,面对银行理财的收益硬­约束,下沉信用成了基金做高­收益的主要途径,但这也考验投研能力。

楼超称,房企债和城投债投资目­前更倾向于以短久期策­略(1年内)为主,更高的收益则需要从细­分领域挖掘,此外,“当前部分企业有比较强­的意愿用现有融资渠道(贷款、转债等)置换债券,这类提前偿付的机会也­可以把握。”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