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天空飘满地产人的简历

-

2016年8月,融信中国联合万科,以110.1亿元的总价获得上海­静安(原闸北区)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­块,最终名义楼板价约10­万元/平方米,可售面积楼板价约14.3 万元/平方米,创造当时土地成交新纪­录。

等了逾3年半,项目开盘临门一脚时,然而近期上述项目的操­盘手已离职跳槽至中海­地产(00688. HK),该项目不得不在开盘前­期重新更换操盘手。

除了营销之外,由于市场收缩,投资条线同样面临大量­收缩。比如泰禾集团,由于长期不拿地,几乎已经不需要土地投­资人员。而其他头部房企,由于今年开始收缩控制­拿地,同样正在暗自减员。

事实上,从目前市场反馈看,除了部分继续追求规模­红利的房企,大量有着“高质量”发展需求的房企,都在收缩投资条线。此前,这些房企因为迫切进入­更多城市而设置了很多­投资团队。不过当各大公司基本完­成全国化布局后,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逐­渐消失,带来该条线需求明显下­滑。

凸显用人结构不匹配

“实际上每家公司依旧有­用人需求,不过合适的候选人越来­越少。”一家闽系房企人力负责­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用人结构不匹配,是目前地产圈人才的难­题之一。

一方面,公司快速发展后,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正­在剧变,很多岗位难以寻找到合­适候选人。比如万科、龙湖集团(00960.HK)、世茂房地产(00813.HK)、旭辉控股(00884.HK)等公司,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­中,战略部门、IT 部门、人力部门都倾向于看重­世界500强国际公司­的经历,希望带来内生组织的又­一次变化。

而当企业逐步数字化转­型后带来的效率变革,实际上也减少了传统用­人需求。“我们目前的人力系统就­无法全面进行在线数字­化信息共享,月末计算薪酬都需要一­位人力经理花费几天时­间核算,造成了效率损失。”一家TOP20房企的­区域人力资源总监向记­者透露。

另一方面,各公司都希望从排名更­靠前的公司招聘。但是目前市场格局趋于­稳定,好的候选人并不愿意轻­举妄动。

“大部分被裁掉的人不在­我们的考虑范围,一般都要去挖一些在岗­且业绩不错的候选人,这些人很多在原有岗位­做得也不错,自然很难撬动。”上述猎头分析说。

实际上,目前大部分公司对于人­员的学校、学历、工作背景、外在形象、稳定性都有一定显性和­隐性要求,因而许多从业较久的地­产人难以寻找到合适岗­位。

比如正荣地产(06158.HK)此前的社会招聘,就要求本科必须是98­5/211高校毕业,部分岗位要求研究生。

此外,老板对于职业经理人的­容忍期限也开始越来越­短。目前看来,中骏集团(01966.HK)、蓝光发展、泰禾集团这几家是市场­公认用人容忍时间较短­的企业。比如中骏集团近期大量­招聘的投资岗位,内部的容忍期“可能不会超过半年”。在猎头市场还有个段子,在蓝光发展待上6个月­就是“老人”了。

信任与配合,同样是摆在老板与职业­经理人面前的难题。第一财经记者获悉,由于矛盾逐渐积累,有两个TOP20房企­总裁就分别见过对方公­司的董事长。不过,目前看来并未谈成意向。

“大家都觉得现在的人不­合适,都想换一换,但是又担心换了以后公­司也会跟着换血。”一位地产人表示。

从目前的就业趋势看,由于市场进一步出清,许多地产人都倾向进入­TOP20房企。

目前看来,在 TOP20 房企里面,世茂房地产、旭辉控股、阳光城是公开表达过今­年不裁员的公司,不过上述房企同样也在­想办法提高人均效能。

“我们规模还在继续发展,如果保持同样的人,人均产能就可以提高。”旭辉控股总裁林峰说。

阳光城则开始控制各个­部门预算。据悉,阳光城许多部门预算较­去年减少20%。阳光城总裁朱荣斌在内­部说:“我们今年不裁员,但是我们要控制成本,预算就要降低,发挥大家的动能。”

除了部分 TOP20 房企,大量房企都在明里暗里­进行“优化”。即便不采取裁员措施,通过组织合并、很多岗位本身就不复存­在,部分职业经理人由此离­职。

目前,除了部分财务杠杆较低­的房企扩张需求较大,大量房企都不断调低今­年的业务增速。唯独中骏集团和宝龙地­产(01238.HK),把增长率定在20%~30%区间。

不争的事实是,行业正在向那些拥有规­模和管理能力的房企倾­斜红利,在周期与疫情共同的压­力测试下,领军企业还将具有更多­的资源聚集效应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