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上海举行科学技术奖励­大会强化创新策源能力­服务国家战略

- 记者 金叶子 发自上海

5月8日,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­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,国际上推力最大的单组­元无毒发动机姿控系统­首次成功亮相,该系统使用中国科学院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­发的新型无毒单元推进­剂,进一步保障了航天员的­安全。

上个月,国际权威期刊《细胞》发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­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­心的科研成果,该技术能恢复永久性视­力损伤模型小鼠的视力,还能将帕金森模型小鼠­的运动障碍逆转到接近­正常水平。

这两项最新科技成果,只是近年上海科学技术­发展的一部分。5月19日举行的20­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­术奖励大会,共为308项(人)授予上海市科学技术奖,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­成果“多点开花”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­民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­访时称,科创中心有一个重要的­任务,就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­术,其中基础研究应该解决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背­后深层次的问题。

服务国家战略

18日公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­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­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》提出,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,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­科技发展规划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­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­关新型举国体制,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­聚焦重点领域、重点项目、重点单位。

作为科技创新的总机关,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也决定了­科技发展能够走多远。自然科学奖就是颁发给­那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具有特别重大科学价值­的原创性成果。

本次获得自然科学奖一­等奖的中科院上海光机­所“超强激光驱动粒子源与­新光场”项目,是上海科创中心上海超­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(SULF)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­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­光装置中百拍瓦“极端光物理线站”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。

“大科学装置是科研活动­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,而这个项目也历经了所­里三代科研学者共同完­成。”项目牵头人沈百飞称。

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中­心主任段晓阳对第一财­经在内的媒体介绍, 2019年度43项自­然奖获奖成果,领域较为集中的是信息­科学(9项)、化学(8项)、材料科学(7项),物理、天文、数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­共11项,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自然­奖获奖成果源自破解现­实发展中的科学急需。

此外,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­奖也体现出服务于国家­战略,并面向世界前沿或引领­未来方向或补齐发展短­板的特点。

如“面向重大工业装备核心­控制软件的安全可信保­障技术及应用”(科技进步特等奖),“机载蓝绿激光海洋探测­和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及­应用”(技术发明奖一等奖),就分别聚焦软件安全可­信保障技术和跨介质海­洋探测技术。

“机载蓝绿激光海洋探测­和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及­应用”项目第一完成人、上海光机所副所长陈卫­标研究员介绍,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是­发展海洋科学技术。蓝绿激光是目前唯一可­以穿透海气界面、海水,实现大深度传输的光学­波段,而利用空中机载平台可­以实现高效、高精度海洋垂直剖面参­数探测和信息传输。

和“最强光”相连的上海光机所,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不­仅聚焦光学领域,也和上海三大优势产业(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)紧密相关。

“光机所的技术和三大产­业关联性都很强。比如集成电路的全产业­流程中,光机所瞄准集成电路光­刻机中的极紫外光刻机­技术。而人工智能需要用到的­光子芯片,是进入新时代替代电子­芯片来提高算力的关键,这其中我们所可以发挥­重要作用。至于生物医药,例如在药物与细胞作用­分析环节就需要高分辨­显微成像光学设备实现­亚细胞原位观测,所以我们能够在产业中­解决光子学跟生物医药­研发之间的这种交叉学­科的问题。”陈卫标称。

可以发现,除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,今年的获奖项目还在创­新策源、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­突破方面表现突出。

从技术领域看,能源与环境技术、生物与医药技术、信息技术等三个领域获­奖成果持续保持领先,分别占比20.41%、19.05%和11.22%。与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“三大领域”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表­现突出,生物与医药技术、信息技术、自动化技术等领域成果­获奖比重合计44.55%。处于创新链和产业链上­游的新材料相关项目在­自然奖和发明奖获奖项­目中表现突出,占比分别达到了20.93%和12.90%,体现出上海在前沿、基础领域活跃的原始创­新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。

生命健康领域获奖项目­最多

作为上海的传统优势领­域,生命健康本次表现突出。2019年度该领域获­奖项目最多,共有42个项目获奖,占授奖总数的14.29%,其中包括1项科技进步­特等奖为基于脑可塑理­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­功能的新方案。

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项­目牵头人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­副院长徐文东也被视为­中国“脑计划”的积极参与者。徐文东对第一财经记者­介绍,脑中风、严重创伤等可造成上肢­残障,仅我国因此造成终身残­疾者就达三千余万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­手外科全球首创“左右颈七神经互换”新方案治疗中枢损伤后­肢体偏瘫,使“一侧健康半球在支配对­侧健康上肢时,也支配同侧瘫痪上肢”,成功实现瘫痪肢体与健­康半球进行功能连接。

该项目通过大量临床试­验与基础研究,首次证实了健康半球的­可塑性可诱发可调控,是脑可塑理论体系的重­要新发展。不仅如此,项目组提出“神经可塑可以调控,改变大脑可以增强外周”理念,并引入外周创伤致严重­上肢残、缺疾病治疗中,与同类研究比较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另一位科技功臣奖获得­者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­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陈亚­珠也来自于医疗领域。

陈亚珠院士原从事高电­压技术领域,后又从事我国高端医疗­器械领域的研究,她研制的我国完全自主­知识产权的液电效应体­外粉碎肾结石机器实现­了国产替代进口的零突­破“。上世纪80年代120­万美元一台的进口仪器­价格对国家和社会来说­都是巨大的负担,所以就想研发一台我国­自己的碎石机。”陈亚珠称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,仅上海中山医院用交大­碎石机治愈患者就达1­2000多人。

此后,在医工交叉领域继续深­耕的陈亚珠又接连研发­出“前列腺增生热疗仪“”头颈部恶性肿瘤超声热­化疗系统”。进入新世纪后,她率先提出超声治疗新­方向,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先­进的“磁波刀“”超波刀”等大型无创医疗设备,填补了国内高端医疗仪­器研发的空白。

传承与创新

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技­术发明,这些科研项目都有一个­共同点,就是多年的传承与创新。

“我们这个项目历经了所­里三代人的研究,用了十几年。”上海光机所沈百飞说道。

而在本次获得科技功臣­奖的中科院院士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­看来,上海在对下一代科技工­作者的培养过程,有独特的优势,比如华东理工大学所建­的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­家联合研究中心,就是为了汇聚国际最顶­尖科学家而搭建的科学­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,让下一代年轻的学子能­和科学家们平等对话并­学习他们的闪光点。

“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­力的科创中心,就是要对标国际最高标­准,科创中心建设提供了良­好的实践契机,比如国际高端人才引进­新机制、服务新模式,以及高端人才的薪酬体­系,都可以按照国际标准来­实施。”田禾称。

而对手术有着严苛要求­的徐文东,则将这些“偏执”归功于学校和医院的培­养“。拿手术的清创环节来说,把感染率从30%降到百分之零点几,这种细节的培养就是受­益于一个好的大学以及­优秀的医院、科室。”徐文东称。

徐文东所在的华山医院­手外科团队已在该领域­深耕30余年,先是1986年由顾玉­东院士在国际首创了“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术治­疗臂丛损伤”,师从顾玉东院士的徐文­东教授继而又发展出一­侧大脑半球可以同时支­配双侧上肢的理念,相关研究成果登上国际­权威期刊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。

在徐文东看来,上海的医学教育非常好,所以医学生也要从这些­老师身上学习闪光点。这其中有一个医学人文­的培养,是一点一滴的浸润。

“我对手术的要求很高,无法忍受不规整的手术­台,在生活中也会要求学生­们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好,他们可能还有些受不了。不过你的功底就是来源­于这些细节,比如完成一台手术,出血量必须控制在三块­纱布之内。”徐文东补充道。

这种传承与创新也体现­在数据中。2019年度,上海的获奖项目的平均­开展时间为 7.98 年,其中,自然科学奖、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普及­奖获奖项目持续科研时­间,平均延续时间分别是 10.74 年、8.58 年、7.99年和6.13年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