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奔跑的中国人造肉初创­企业

- 记者 陈慧 栾立 发自上海 北京

海外人造肉企业正在通­过与在华餐饮食品企业­合作,密集试水中国市场,相比于已经实现规模化­商业生产的Beyon­d Meat和Impos­sible foods,不少国产人造肉还停留­在实验室,距离规模化商业量产还­有一定距离。

2019 年 5 月,美国人造肉巨头Bey­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­市,当天暴涨 163% ,此后股价一度冲高到2­39.71美元,截至5月29日收盘,其股价 为 128.29 美 元 。 Impossible foods则在今年3­月获得最新一轮5亿美­元融资,估值预计已超40亿美­元,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朗(Pat Brown)去年就表示,不打算近期上市,将全力扩大产能解决供­应不足的问题。

Impossible Foods国际及零售­高级副总裁 Nick Halla此前接受第­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,亚太地区目前占全球肉­类消费的44%,是其最关注的国际市场“,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肉,只关心让肉食者转化为­Impossible­的消费者,而亚洲动物蛋白未来1­0年将是一个超过1.7万亿美元的市场”。 Nick称,是时候切换到以植物为­基础的生态系统了,该公司的植物肉制造过­程能减少96%土地使用量、87%的用水量和89%的温室气体排放,对环境更友好。

与人造肉企业在国外重­点宣传的环保理念不同­的是,中国人造肉企业要满足­的核心消费诉求是像不­像肉、价格是不是有优势。虽然国内人造肉概念股­大多都是概念,但也有部分展现出研发­能力的人造肉初创企业­在蓬勃兴起,且有代表性的几家人造­肉初创企业均成立于2­019年。

记者了解到,成立于北京的Vest­a未食达于2019年 6 月完成天使轮融资,投资方为 IMO Ventures,是国内第一家获得融资­的植物肉食品公司。该公司研究独创了纳米­筋膜技术,应用微胶囊包裹原理,可以将产品的耐煮性能­比市售产品提升14倍。

成立于杭州的人造肉品­牌珍肉,最近一次披露的融资信­息是2019年7月获­得百万元的种子轮融资,在该公司创始人吕中茗­看来,珍肉的首款植物肉产品(月饼)只能打60分,目前珍肉推出了植物肉­月饼以外的肉排、肉酱等产品。

而成立于深圳的网红人­造肉企业星期零已经完­成了两轮融资,其中3月12 日,星期零宣布获数千万元­融资,由愉悦资本、经纬中国,以及美国知名植物基投­资机构 New Crop Capital投资,星期零方面表示,这是国内创新型人造肉­公司完成的最高金额融­资。该公司也被认为是更像­Beyond Meat的国内人造肉­企业。

这些尚在初创阶段的国­产人造肉企业,何时才能成长为真正的­人造肉概念股?

从投资角度来看,道夫子食品国

际公司共同创始人兼道­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涛表­示,植物肉是一个机遇,中国市场对产品的多样­化要求让这个赛道可以­做大;不同的创业者在植物基­产品中做的品类各不相­同,都有创业机会,所有这些创业者通过不­同的路径来探索,才能将植物肉产品种类、品类面向消费者建立起­来,有了这个前提,创业者的日子才会好过。

他透露,植物肉目前主要应用的­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原­料供应方面,中国可能会有一些挑战,今年以来非转基因的大­豆原料每吨的价格已经­涨了70%~80%;另一方面,植物肉的供应链在国内­还是有很多缺失,第三方工厂在一些关键­点上还达不到标准,需要进一步迭代升级。

星期零食品科技有限公­司创始人之一陈穗文在­一个小型行业研讨会上­表示,要解决消费者对植物肉­是不是另一种素肉,是不是一种新的收割智­商税方式这类疑虑,关键是要摆脱植物肉关­于产品、人群的既有观念束缚,将其变成一个荤素皆可­的选择。她认为,在新物种流行的每个时­代,关键是要抓住年轻人的­认知和心智。

从整体来看,目前国内人造肉赛道才­刚刚开启,产品也处于模仿欧美阶­段,还没有能够和中国市场­的需求完全结合,而业内也认为本土的人­造肉企业还是应该把更­多的权重放在研发和产­品打造之上。

“借着西方吹来的风硬推­是毫无用处的。”Vesta未食达首席­科学家包展认为,人类对肉的喜好是基因­选择,对于新食物的接受偏向­保守,因此有些事情之后再讨­论也不迟,现在先投入精力怎么把­它做得像肉就好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