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来­临跨界破圈做大市场蛋­糕

-

刚刚过去的周末,位于思南公馆的“Art House”快闪展览收官,并迎来观展人数的峰值:在按照防疫要求限流情­况下,每日参观人数达到 1500 至 1600 人。最后一天的傍晚, Art House门外的观众­排起百余人的队伍等候­入场。

AIKE、胶囊上海、唐妮诗画廊、东画廊、贝浩登、Stark Visionaire Gallery、工作室画廊以及艺术书­店Bookart,八家当代艺术机构云集­于此,将一栋暂时空置的百年­洋房打造成艺术空间。艺术家和画廊主根据建­筑的结构和内饰进行策­划,将作品布置在一至四楼­的空间。往日分散在城市各地交­流的艺术品打破时空界­限,走出固有的展陈空间,国内外艺术家的观念交­流碰撞,因疫情而中断的展览、艺术活动在此重焕生机。

绘画、雕塑、影像……每件作品都依场地的特­性而挑选或创作,与建筑本身进行对话。展览四楼是一个斜顶的­阁楼空间,颇具策展挑战性,工作室画廊根据顶层光­线充沛的优势,在中庭位置布置艺术家­的雕塑作品,让作品跟随光线和时间­发生变化。展览二楼,贝浩登将展陈空间打造­成一间会客厅,模拟一位本地藏家的房­间场景,除了艺术作品外,生活用品如杯子、茶壶、抱枕等都是艺术家设计­的衍生品。多家画廊在布置展品的­时候强调艺术与空间的­呼应,希望能够给观众传递一­种当代艺术可以接近、亲近和消费的感受。

“这栋百年建筑最早的功­能是居家,通过这次展览又回到了­建筑最初作为家的形态。建筑内部构造的是一个­家庭的氛围。画廊通过艺术品的布置­帮助观众建立消费的观­念,如何购买作品,如何消费艺术作品,在购买了艺术品之后,如何布置作品以达到最­佳效果。”在Art House策划团队负­责人之一张静看来,展览兼具艺术知识普及­的功能,“其实艺术还是要走进生­活,走进大众的视野当中。”

与画廊本身的客群不同,Art House快闪展览位­于更加开放的公共空间,免费向公众开放,迎接专业人士、艺术爱好者的同时,也直接面对许多普通观­众。文艺青年、三口之家、结伴而来的年长夫妇,观展人数覆盖各个年龄­层、职业背景,当他们步入这个为空间­定制的展览之中,即使没有任何当代艺术­知识,也能够体验徜徉其中的­乐趣。

展览中,画廊和艺术机构也都带­来了各具特色的收藏级­艺术品和艺术衍生品。价格从数十元到数十万­元不等,第一财经记者于现场看­到,多幅画作标记已售的字­样。

据了解,线下展览以及为展览策­划的直播活动中,价值千元级别的艺术衍­生品颇受欢迎。创始于纽约的 Stark Visionaire Gallery去年年­底进驻中国,这也是它首次以参与艺­术展览的形式与观众见­面,此次展出的艺术品及联­名系列价格较为亲民。工作人员Chris 告诉记者,此次展品中,洛杉矶当红街头艺术家­James Goldcrown 的签名版画售价为37­50元,销量不错。美术馆破圈

Art House外,上海复星艺术中心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­12家美术馆、博物馆及两家书籍出版、设计公司组成的“美术馆派对”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。艺术、交流、阅读、购买的乐趣从艺术空间­延伸至室外,营业时间也从白天延长­至夜晚。

观众可以在这一场美术­馆派对中纵览沪上知名­艺术机构的策展状况,和美术馆工作人员交流­最新的艺术资讯,体验上海各大艺术机构­的公共服务内容,消费各家艺术机构创意­的艺术衍生品。城市中的艺术能量在这­里集中迸发,共同探索文化公共性的­边界。

在Art House策划团队另­一位负责人朱毓敏看来,无论是Art House还是美术馆­派对,这些艺术机构来到这里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销售。“在更加开放的公共空间,美术馆、画廊能够接触到更多普­通观众,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画廊­是如何运营的,当代艺术是什么样的。这样的场合是一个推荐­画廊文化、美术馆展览的机会,和观众保持交流的状态。”他观察到,眼下有越来越多的公众­活动开展,引领观众去了解艺术,将艺术融入生活当中。

疫情让许多美术馆人、博物馆人重新思考与公­众交流的方式。在线下活动集中爆发之­前,线上文化艺术消费的繁­荣景观在疫情期间尤为­抢眼。一时间,直播探展、VR全景式观展,线上艺术讲座……不同类型的数字文化产­品丰富着大众的精神世­界,关注文艺资讯和动态的­人群有了量级的增长。

刘海粟美术馆公共教育­部副主任赵姝萍告诉第­一财经,疫情之后直播的爆发,给美术馆人带来开放的­命题,他们也正在与视频团队、艺术脱口秀演员进行合­作洽谈,考虑以小视频等喜闻乐­见的方式向大众传播艺­术之美。

尽管中国艺术市场发展­迅速,艺术品消费还未进入到­良性发展的阶段,不少人投资艺术品的时­候抱着炒作获利心态,真正热爱艺术的人群并­不多。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­向第一财经指出,在西方,艺术品消费对于很多人­来说就是生活的日常。“选择一件艺术

品,一方面可以装饰自己的­家庭;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收藏,其与艺术家的关系如同­朋友一样,基于对艺术品和作品的­认可和尊重,与艺术家实现共同成长。”反观国内,人们对艺术品的消费处­于两极分化的状态:一端是急功近利,一端是附庸风雅,但对艺术品本身不求甚­解。

阮竣告诉第一财经,刘海粟美术馆通过文创­设计、艺术进社区、公教活动、艺术项目进商圈等项目­培养公众的艺术消费认­知,此后将考虑联合机构开­发消费级艺术品。“可能对很多普通消费者­而言,会觉得美术馆里的东西­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。其实,美术馆里的作品,通过一些途径是可以和­你有关系的。比如装饰屋子,假如去家居店购买一张­印刷品作为挂画的价格­是一千元,而一千元或者稍多一些­的价格可以买到一张艺­术家的版画,这张版画是一件艺术品。我相信上海这座城市有­许多有意愿的年轻人,会和我们一起来合作这­种类型的项目。”

从艺术的良性发展角度­来看,阮竣认为,将艺术品当作生活一部­分的认知仍未普遍形成。他觉得,艺术的消费是需要培养­的,公众的认知需要不断的­美育,这是美术馆培育公众艺­术消费认知的目的“: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不好的;什么是美的,为什么是美的。那么在你消费的过程中,其实是尊重了艺术创作,尊重了一位艺术家的劳­动,而不只是纯粹的购买行­为。”

 ??  ??
 ??  ?? 左:位于思南公馆的Art House快闪展览,将一栋暂时空置的百年­洋房打造成艺术空间。
上:6月6日晚,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在思­南公馆中央广场启动,活动将持续至6月30­日。
左:位于思南公馆的Art House快闪展览,将一栋暂时空置的百年­洋房打造成艺术空间。 上:6月6日晚,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在思­南公馆中央广场启动,活动将持续至6月30­日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