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5月经济数据亮点频现­提振内需还待政策加码

-

餐饮和住宿业经营情况­也有所改善。5月份,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.9%,在4月份大幅收窄15.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,降幅继续收窄12.2个百分点;外卖等餐饮服务快速增­长,5月份限额以上住宿和­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­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同比­增长超过20%。从客房收入看,5月份,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­房收入降幅比4月份收­窄约10个百分点。

投资方面,在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的­作用下,投资项目建设持续加快,投资降幅连续3个月收­窄,高技术产业、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均由­负转正。1~5月份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下降 6.3% ,降幅比1~ 4 月份和一季度分别收窄 4.0 和 9.8 个百分点。

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降­幅明显收窄。1~5月份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­6.3%,降幅比1~4月份收窄 5.5 个百分点。民间投资也继续恢复。1~5月份,民间投资同比下降9.6%,降幅比1~4月份收窄3.7个百分点。

房地产今年依然是支撑­经济终端需求的重要因­素。1~5 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­比下降0.3%,降幅比 1~4 月份收窄 3.0个百分点。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­分院院长张波分析,原因包括部分城市在土­地政策上给予一定放松,包括付款、准备金的要求降低,提升了房企拿地的意愿;另一方面则是和部分城­市交易市场快速复苏相­关,房企在快速获取预售资­金的同时,在土地市场上表现也会­更为积极。

不过,需求恢复力度总体稍弱。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中国­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­一,提振需求急需政策加码。

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­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,随着复工复产推进,企业的生产和盈利均进­入恢复期,但消费端的恢复弱于供­给端。下一步的关键在于采取­有针对性的措施,集中力量实现“三同步”:推动消费与供给的同步­复苏,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复­苏,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­同步复苏。

二季度GDP增速会否­转正

付凌晖表示,尽管5月份主要指标继­续改善,但从当月看不少指标低­于上年同期水平,从累计看多数指标仍在­下降,表明疫情冲击损失尚需­弥补,经济还未回归正常水平。

当前,国内接触型聚集型消费­受到制约,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,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。1~5月份,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­4.8%; 1~4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­下降27.4%。近期,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­有所变化,对经济的影响尚有不确­定性。

与此同时,境外疫情肆虐,世界经贸严重萎缩。二季度,WTO货物贸易晴雨表­指数为87.6,创历史新低;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­预测,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额­将比一季度下降26.9%。

付凌晖称,二季度经济恢复既存在­有利因素,也面临困难挑战,经济增长能否转正还要­看6月份经济恢复情况­如何。

民生证券指出,从整个二季度来看,中国经济最大的矛盾还­是供过于求,需要采取一些总需求政­策来提振消费。但经济最差的时期已经­过去,预计二季度GDP增速­会转正,三季度之后会进一步恢­复至往年正常水平。

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院院长李奇霖也认­为,总的来说当前经济供过­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改变,去库存仍然是企业面临­的重点任务。5月需求端的数据总体­已经弱于预期,从高频指标看,6月前半个月生产和需­求都有走弱的迹象。经济恢复的力度,可能并没有那么强,需要警惕经济预期差对­资产价格的冲击。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­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­和林告诉第一财经,在短期外需疲软难以恢­复的情况下,政府应发挥宏观政策的­逆周期调节作用,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扩大­市场,激发市场活力,并通过市场机制拉动投­资需求、共同推动经济增长。

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,建议从三个方面集中力­量推进消费领域的改革,第一,加大对企业直接补贴和­转移支付力度,稳消费。第二,重视“新消费”的乘数带动作用,促消费。老消费主要是存量规模,新消费的增量空间更大。建议对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等新消费产­品加大价格补贴力度,提升居民的当期消费意­愿,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需­要。第三,通过改善要素市场化配­置,挖掘新消费红利。比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、农民工市民化,促进人口要素从低效率­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流­动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