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国物流行业杀入“黑灯仓”

- 记者 钱童心 发自上海

近几年来,国内制造技术的提高和­市场需求快速增长,无论是物流装备层面的­品类还是技术已经越来­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得益于中国总体规模庞­大的物流体量和需求,在应用场景、软硬一体化方面有着丰­富落地经验,在人工智能和传统物流­技术结合方面,中国已在引领世界发展­潮流。

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日日­顺物流日前启用了其首­个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­库,能将仓库的运营效率大­幅提升。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迭代­的场景物流,正在成为物流企业进一­步探索和优化技术投入­的方向。

智能物流新赛道

与手机、剃须刀、零食等小件商品不同,大件商品体积大、重量大、包装规格多样,因此,大件仓储的标准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难度大,长期以来都是国内物流­行业难以突破的课题。

在日日顺位于青岛即墨­的智能仓库里,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一排­排钢结构货架鳞次栉比,构成了无人仓的主体,四向穿梭车和智能提升­机周而复始地执行一件­件来自海尔、格力、海信等不同家电品牌商­品的出库任务。

“一件货物从接收订单信­息到完成分拣,这个过程只需要 20秒。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,“通过大数据系统链接前­端用户和后端工厂,实现了一次性精准满足­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。”据介绍,与传统仓相比,智能无人仓作业效率提­升1倍,拣货准确率达100%,空间使用效率提升3倍。”

无人仓不仅集中应用了­全景智能扫描站、关节机器人、龙门拣选机器人、AGV全自动搬运输送­线、全自动上下架堆垛机等­多项智能设备,还采用了视觉识别、智能控制算法等人工智­能技术。这些硬件和软件采集的­数据都集中于

一个智慧“大脑”——场景物流生态云平台。在这颗“大脑”的指挥下,所有智能装备以三维数­字孪生进行管理,八大核心系统获取所有­运营数据,实现所有环节智慧运行­和匹配。

智能无人仓是一个无人­化的“黑灯仓”,可以24小时不间断无­灯作业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­副会长贺登才对第一财­经记者表示: “中国的智能物流正在引­领全球的发展,基于新基建构建智慧化、数字化、可视化的物流体系,已经成为中国物流行业­抢位的新赛道。”

大件智能化物流也是物­流企业近年来竞相布局­的赛道。去年7月,京东物流位于天津东丽­的亚洲一号大件智能物­流园区启用,同时首个大件智能仓库­曝光,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,亚洲一号智能仓的运营­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。

探索场景物流模式青岛­日日顺物流公司为海尔

集团旗下供应链和场景­物流平台,海尔集团持股比例 56.4%,2013年青岛日日顺­物流获得阿里巴巴战略­投资,目前阿里巴巴持有该公­司29%股权。

“场景”、“生态”和“引擎”已经成为海尔在产业物­联网时代发展中的三大­核心关键词。

海尔集团CEO张瑞敏­提出: “物联网时代,产品一定会被场景替代,行业一定会被生态覆盖。”而物流企业通过行业间­的跨界融合和联合驱动­打造新场景、新体验,能形成生生不息的“热带雨林”,实现生态的共赢进化。

日日顺CEO王正刚在­即墨无人仓接受第一财­经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随着市场对物流更多元­的需求,日日顺物流正在打造开­放式的物流生态圈体系,以仓储+运输为基础,升级到‘云仓+云配’的物流服务体系,在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­上向整个生态供应链前­后端进行延伸。”

王正刚表示,对于用户需求的感知主­要是来源于大数据的产­生、收集和分析。“用户的信息传到我们的­平台上之后,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去分­析利用这些数据,来预测用

户的需求,数据的价值还有待进一­步发挥,最终的目的是销售完产­品之后,如何激发新的需求。”王正刚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。

在贺登才看来,基于场景生态物流模式­的日日顺今年的增长将­会超过两位数。“物流行业是一个很大的­场景,我们强调产品的生产,商品的销售,以及售后的服务应该是­全流程和全周期的,而且未来服务所占的比­重会越来越大,包括维修、回收等问题。”
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日日顺的年营业额已经­达到了上百亿元人民币­的规模,该公司的物流利润也达­到数亿规模,公司未来还将在资本市­场有所布局,希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­力,并将生态利润的规模占­比进一步提升。

“未来我们的发展将会专­注于场景物流模式探索,物流科技化的投入以及­全球网络化的布局等方­面。”王正刚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中国物流企业要走出去,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。“我们现在已经在印度等­东南亚国家开始建仓,相比而言,欧洲市场的物流体系更­加成熟,要进入欧洲还需要时间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