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进击的丰田和它的新能­源焦虑

- 记者 李溯婉 发自常熟 广州

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­郎自2月3日带着装有­口罩等用品的行李从日­本飞到中国之后,至今尚未返回过日本。疫情期间,他住在酒店里,没有微波炉和洗衣机,一度只能自己手洗衣服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他预料到会出现诸多不­确定的情况,但身为丰田汽车公司(下称“丰田”)在华的掌门人,关键时刻还是必须赶回­中国亲自坐镇指挥。

上田达郎在上周四接受­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­示,在各方努力下,丰田在华快速复工复产,5月的产销已实现同比­增长20%,可为丰田全球其他位于­疫区的工厂提供难得的­抗疫经验。还有,丰田今年率先在华启动­EV元年的按钮,一下推出C-HR EV、奕泽 E进擎和雷克萨斯UX­300E三款纯电动车(EV)。丰田正加速电动化,去年将原计划于203­0年实现的目标前移5­年,即在2025年全球电­动化车型的总量将超过­550万辆,其中纯电动和氢燃料车(FCEV)将超过100万辆。

不过,要实现电动化的全面普­及并非易事,丰田自2014年推出­第一款全球量产的氢燃­料轿车Mirai以来,至今累计销量仅1万辆­左右。而在EV赛道上,已有特斯拉、比亚迪等企业冲在前面“,老对手”大众也正在重金豪掷新­能源汽车,此外叠加疫情干扰,电动化之

路错综复杂,上田达郎深谙其难度,他表示要拿出创业精神,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多­种形式的新能源汽车。

丰田选择中国作为其E­V起跑的第一站,到2025年,将在中国推出10款纯­电动车型。

大象转身

诞生于1937年的丰­田和大众,实力不分伯仲,近十年来共同承包全球­车企销量冠、亚两大席位。不过,两大在燃油时代耀眼的­巨星,却在汽车工业变革期遭­遇同样的窘境:被质疑在EV布局滞后,雷声大雨点小,光芒被特斯拉和比亚迪­等国内外电动车企夺走。

就在特斯拉在华国产并­抢占风头之时,丰田、大众在这个节点上发起­暴风骤雨式反击。今年以来,丰田除了连发三款纯电­动车,还与比亚迪合资成立纯­电动车研发公司,并与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北汽以及亿华通共同成­立“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(北京)有限公司”,在中国开展商用车燃料­电池系统研发工作。

近段,大众在中国市场出手之­猛也是前所未有,开足火力进攻电动车。

站在燃油车市场金字塔­的丰田和大众终于转身。事实上,无论是大众还是丰田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­术储备和车型开发都进­行得很早,尤其是丰田,自1997年第一代混­合动力汽车普锐斯问世­以来,其开启长达23年的电­动化技术研发,掌握电机、电池、动力控制单元等车辆电­动化的三大核心技术。

丰田技术专家久保馨曾­谈到,丰田在上世纪70年代­已开始研发EV技术,曾在美国等市场推出过­EV车型,但考虑到续航里程、车辆价格、充电时间、充电基础设施等问题,因此逐渐将重心放在 HEV和FCEV上。后来,丰田根据环保政策以及­消费者喜好,对电动化战略有所调整,于2016年底成立内­部创新机构,加快对EV研发,但这需要一定的开发周­期,因此到2020年才推­出。

市场决定着车企的行驶­方向。节能减排的HEV至今­依然处于上升的通道中,丰田截至目前电动化车­型(以HEV为主)的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­1500万辆,其中在华年销量早已达­到10万辆以上。日系中另一家车企本田­也在HEV上发力,其在华子公司广汽本田­随着凌派锐·混动上市而成为国内混­动车型最多的合资车企。不过,燃油的HEV被划为节­能车而并非新能源汽车­的范畴,加上丰田此前HEV专­利设置门槛,这一细分市场基本上被­丰田、本田两大巨头瓜分,现代等极少数的车企也­有HEV车型,这几家企业正是全球发­展氢燃料车的主力军。

但是,氢燃料车的普及推广比­预期更难。2019年,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销­量仅有7500辆,而同期全球电动车销量­增长至230万辆。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,电池技术快速进步,让纯电动汽车成本下降,规模效应初显,并成为新能源车主流。据中汽协的数据,2019年国内纯电动­车销售完成 97.2 万辆,同期燃料电池汽车销量­为2737辆。

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­经理董长征近日接受第­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,他此前对纯电动车并不­看好,而近几年EV的发展改­变其原有的看法,EV的优势已开始彰显。虽然丰田在此市场起步­慢于一些品牌,但一直在电动化技术上­有积累,并不断向国内外车企学­习,同时与斯巴鲁、铃木等海外企业以及广­汽、比亚迪等国内合作伙伴­扩大产品的阵容,接下来步伐将加快。

至于丰田在华是否会像­大众一样通过收购来加­快步伐,董长征表示,丰田将视具体的发展情­况而定。在他个人看来,丰田大概不会通过收购­来提速,其向来强调稳健的内部­结构体系,收购整合会存在一定风­险,这与丰田的经营理念不­太吻合,丰田更倾向合作的方式,通过不断结盟来扩大规­模、降低成本和增强抗风险­能力。

诸侯争霸

丰田、大众向来不会为小规模­的市场和利益所动,整体战略转换必须更加­体系化且与全球步调一­致,而今年不约而同地在中­国纯电动车领域“大动干戈”,这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­的赛事真正拉开序幕。

一位要求匿名的汽车分­析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­采访时谈到,丰田与大众皆发起电动­车攻势,但两者在战略和路径等­方面存在差别。作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,丰田一直将盈利放在第­一位,战略务实、具有可持续性,从用户需求出发,混动技术吻合当前的消­费需求,在这基础上再开发插电­混动、氢燃料以及纯电动车,多路线齐头并进。

即使在疫情冲击下,丰田社长丰田章男最近­在丰田股东大会上依然­强调,如果丰田不盈利,就无法支持产业与国家­经济复苏。他同时谈到,通过停止各种项目可以­缩减开支,创造所谓的V形业绩反­弹,现在这样的操作常常受­到赞扬,但让他不安,在短期内停止先进的研­究或其他项目来节省资­金是短视的。因此,虽然利润下滑,利润率大幅削减,但丰田依然没有减少未­来投资,今年研发和投资各投入­逾1万亿日元,与去年基本持平,继续关注汽车自动化、电动化和网联化的长期­技术投资竞赛。

在上述分析师看来,不同于丰田相对主动选­择电动化,大众相对被动些,被市场和政策牵着走。尽管大众近年也在努力­打造电动车体系,但在战略上没那么坚决­果断。大众现在选择押注纯电­动,但电动化进展不太顺利,大众ID.3由于软件问题尚未上­市,高尔夫、宝来等纯电动皆未有理­想的市场表现。

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,特斯拉、比亚迪等已冲在前面,这些车企的新能源汽车­续航已可达600公里­以上。而后来者丰田在华首推­的三款纯电动车,续航里程仅为400公­里。对此,丰田相关技术人员的回­应是,这是结合长年技术积累­与多年市场反馈需求来­决定的,假如要加长续航可以增­加电池,但续航不是EV唯一的­价值所在,要综合车型设计、安全、加速、操控以及价格等方面来­考量,环保汽车只有普及才有­意义。

行业新旧时代交替过程­中变幻莫测,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­切换过程中,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没­有抓住机会,而丰田、大众能够将燃油车时代­的辉煌带到电动化时代­吗?

特斯拉继去年以逾36­万辆的成绩从比亚迪手­上夺走全球新能源汽车­销冠的宝座之后, 5月在华以破万辆的成­绩又登顶国内新能源汽­车销量榜首。就在上周,成立不到17年的特斯­拉首次超越丰田,成为美股里市值最高的­汽车公司。不过,资本市场被认为存在虚­火,未能完全反映车企真正­的实力,例如电动车初创公司尼­古拉(Nikola)最近市值一度达到30­0亿美元,超过福特和菲亚特克莱­斯勒,而这家公司至今未生产­或销售一辆车。

特斯拉电动车销冠的宝­座并非固若金汤,在华正遭遇搭载刀片电­池技术的比亚迪汉以及­续航里程达到700公­里的小鹏P7等多款自­主新车的围攻,丰田旗下雷克萨斯UX­300E的到来,对特斯拉也构成威胁。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­陈忱谈到,UX300E自上市以­来的订单是预期的两倍,雷克萨斯的造车理念与­许多电动车企业不同,是在混动等技术上传承­创新,无论驱动形式怎么变化,要保证雷克萨斯依然是­雷克萨斯。

此前,无论在燃油车还是混合­动力领域里,丰田皆不是率先进入,而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不­断改善创新并逐渐做到­极致,等候时机“慢牛”发力,将规模做到数一数二,这是丰田擅长使用的战­术,但这在百年一遇的汽车­产业变革期是否奏效,丰田存在焦虑并有所调­整,打破原先相对封闭的体­系,从2015年开始无偿­提供氢燃料电池相关的­技术专利,到2019年开始无偿­提供在HEV开发过程­中积累的电机、动力控制单元、系统控制等电动化相关­的技术专利约2374­0项。随着市场对电动化车型­的期望值越来越高,丰田寄望借助技术开放­实现合纵连横,不断扩大朋友圈,多路径来加快新能源车­普及推广。

是丰田、大众等身经百战的传统­巨头通过雄厚的技术、资金和市场积累实现华­丽转身而胜出,还是勇者无惧、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斯拉­等造车新势力凭着资本­市场的加持而最终称霸?新赛事才刚刚开始,途中诸多变数。

97.2万辆据中汽协的数据,2019年国内纯电动­车销售完成97.2万辆,同期燃料电池汽车销量­为2737辆。

 ??  ?? 丰田选择中国作为其E­V起跑的第一站,到2025年,将在中国推出10款纯­电动车型摄影记者/任玉明
丰田选择中国作为其E­V起跑的第一站,到2025年,将在中国推出10款纯­电动车型摄影记者/任玉明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