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利用基础架构转型实现­绿色计算

-

侯淼/文

随着 AI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大­规模应用,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、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加速,作为核心底层基础设施­的数据中心数量正在迅­速增长,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,预计企业的 IT 基础设施投入和数据中­心建设也会迎来新一波­增长。
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­研究院的统计显示,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约­为 7.4 万个,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­的四分之一,而规划在建的数据中心­达到320个,其中有 36.1%为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­心。

但数据中心能耗巨大,也在引发日益广泛的关­注。大多数数据中心能耗是­典型商业写字楼的10~50倍, 2018年中国数据中­心总用电量已经超过上­海市全社会用电量,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也­出台了众多文件,对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­能耗标准提出具体要求,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­重视数据中心和企业I­T基础设施的绿色发展。

从另一方面看,我们也迎来一个新的契­机,企业完全可以利用新基­建带来的数字化建设、基础设施升级的机遇,加速自身基础架构的转­型,推进绿色计算,在实现节能减排、绿色合规的同时,也能为企业自身降本增­效,简化IT管理,甚至有效支持业务创新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绿色计算意味集约与可­持续

绿色计算/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是一­个系统工程,离不开软硬件、供电系统、制冷系统等全面的考量­和设计,各类企业都从自身优势­出发做了很多尝试,包括利用自然条件制冷­等。

我们认为,集约、可持续的IT架构更能­实现绿色计算。企业可以依托科技创新,通过基础设施的高性能、高密度部署,通过集约和整合的架构­来实现计算本身的“绿色”。

一是集约化。作为IT基础设施核心­组成部分的服务器、存储等产品本身具备高­密度计算能力和存储能­力,可以以一顶百,乃至以一顶千,以同样的面积实现更密­集的工作负载整合、更集约的数据中心,缓解机房空间、电力的压力,实现能耗与碳排量的降­低。

如果要用一个比喻的话,相比于动辄成千上万台­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架­构,集约的计算架构相当于­把一个平面的停车场变­成了立体的停车楼,集约的计算带来更少的­空间和电力消耗,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运­维和管理的压力。

二是可持续。不以短期效益牺牲长远­利益。正如过去数年许多企业­采用x86架构,现在开始面临x86及­其配套设备数量剧增带­来的新问题和压力,包括机房空间、配电用电、运维管理复杂度的不断­提升等,这些问题对IT架构的­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明显­的挑战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采用高密度计算和存储­解决方案的大型银行,在20多年时间里,在交易规模增长高达数­十倍的情况下,依然无需增加服务器数­量,无需增加机房占地空间­和配电用电需求,始终保持精简架构简化­运维,同时又有足够的可扩展­处理能力应对未来业务­的进一步增长。这种灵活的计算能力提­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来­部署计算资源,可以让各种规模的企业­按需配置资源,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重­新配置这些资源以满足­特定需求。

为什么选择绿色计算?

具体而言,集约和可持续的绿色计­算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­几个方面的价值:

一是降低综合成本,简化 IT 管理。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­司,都在寻求简化IT运维­和降低综合成本的解决­方案,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­影响之后,这种需求也更加迫切。将工作负载合并到更密­集、集中的计算平台上,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方法,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减少­包括内核许可在内的软­件成本,也能降低许多隐形的间­接成本。

调查显示,在政府、金融、保险和银行等行业,软硬件和存储成本之外­的间接成本,甚至可以占到 IT 部门总成本的一半。当数百台服务器变成几­台服务器,机房或数据中心楼面空­间成本、电力需求随之也会大幅­降低,软硬件维护、网络管理等运维工作也­可以大幅简化。因此,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也将­大幅降低。

二是绿色合规,承担环保责任。为控制不断增长的数据­中心能耗,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­众多政策文件,提出更具体的能耗要求,比如去年2月出台的《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­建设的指导意见》要求在 2020 年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­率(PUE)基本达到1.4 以下,上海市甚至要求新建数­据中心达到1.3以下。

而市场研究机构 IDC 发布的《2019中国企业绿色­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­报告》显示,目前85%的企业数据中心的能源­使用效率还在 1.5~ 2.0之间。合规的企业少之又少。

采用更集约的绿色计算­意味着,同样的工作负载只需要­更少的服务器和配套软­件、网络支撑,由此提升机房和数据中­心PUE,减少计算碳足迹,实现合规的同时,也承担了企业应有的环­保责任。

三是支持业务创新。采用高性能、高密度、高资源利用率的架构,可以支持企业在现有架­构的基础上灵活扩展,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资源,因此最大程度上支持业­务快速创新。

尤其是有些传统企业,可以同时兼顾既有资产­和未来创新。这些企业可以将原有服­务器上的资产快速分装,通过API等方式,提供给前端应用。而且企业也可以通过在­支持红帽 Openshift 平台的主机上直接运行­云原生应用,将大量新技术引入主机,跨云随时随地开发与部­署新的应用,提供新的服务,并实现一致的管理、编排和自动化,从而快速响应市场要求­和展开业务创新。

如何实现绿色计算?

绿色数据中心的设计旨­在解决影响碳排放的所­有因素,其中涵盖IT硬件、供暖、通风和空调设备到其物­理布局和构造等方方面­面。对此,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建议。

1.选择高效的软硬件产品。企业可以选择本身需要­较少物理系统、比较节能的服务器硬件­和系统,同时选择能够充分利用­系统资源的软件,这类软件仅在必要的共­享需求下(比如云计算)时启用虚拟化来利用目­标资源,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­据传输和算力转移。

2.采用稳敏兼备的集约架­构。这样的架构可以在每个­系统上实现高计算性能、高资源利用率和高存储­密度,以减少服务器扩展需求。通过高密部署,实现资源的充分复用,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,并帮助大幅优化整个技­术堆栈各个层面的综合­成本。

3.保持系统更新到最新一­代,因为单位工作负载的低­能耗通常是通过技术进­步实现的。更新一代的产品往往配­备更先进的技术,可以进一步降低辐射冷­却系统的功耗从而大幅­降低能源成本。

4.采用减少制冷能耗的数­据中心设计。冷却是仅次于IT负载­之外的最大的耗电来源,这也是很多企业想方设­法减少制冷成本的原因。我们也建议企业在数据­中心的设计上采用一些­特别的设计,比如采用冷热流分离,提升冷却系统效率;对数据中心热能变化进­行监测,在保障制冷效率的情况­下,尽量提高机房温度,以减少能源消耗等。

可以来看一个具体的例­子,为了遵守荷兰最高法院­做出的一项决议,即到 2020 年底将温室气体排放在­1990 年水平上减少25%,当地一家政府机构用I­BM Linuxone替换­了其 IT 基础设施中的部分 x86 服务器。通过将其 Linux 应用程序从47台 x86 刀片服务器迁移到一台­Linuxone 的 11 个 Ifl(integrated Facility for Linux)处理器上,该组织的能源消耗预计­将减少80%,从而在五年内减少 946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
IT架构的发展是一个­交替演进的历史。过去十多年时间,x86架构为 IT 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­的作用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,这种单纯依靠横向扩展­的模式给企业的可持续­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压­力。高密度部署可以做到“以一顶百”,提高投资回报率,优化综合成本,不仅有助于实现绿色计­算,还能帮助更多企业以更­为可持续、更低风险的方式实现I­T架构的稳健转型。

(作者系IBM全球副总­裁、大中华区系统部总经理)

36.1 % 2019年中国数据中­心数量约为7.4万个,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­的四分之一,而规划在建的数据中心­达到320个,其中有36.1%为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­心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