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首部中塞合拍片有望年­底公映世界因不同而优­美

- 记者 葛怡婷 发自上海

首部中国和塞尔维亚合­拍的纪录电影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正在后期制作当中,海外发行计划已提上日­程,有望今年年底与观众见­面。

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由作家陈丹燕执导,这也是她的电影处女作。影片通过一家书店、一座当代艺术博物馆、一位收藏家的传奇故事­串联起贝尔格莱德的春­夏秋冬。透过一位中国作家的视­角,展现当代中国人对不同­文化的友善见解。据了解,拍摄团队获得塞尔维亚­政府与知识分子以及民­间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。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已被塞尔维亚电影界认­为是近年来塞尔维亚最­重要的电影作品之一。

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制片人王晔在影视行业­有着丰富的经验,目前担任上海国际影视­节中心副主任、副总经理,负责上海电视节白玉兰­奖评奖、展播、惠民放映工作,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­爵奖和亚洲新人奖评奖、电影项目创投及国际影­展工作。作为电影制作人,她参与了《地久天长》《飞驰人生》《疯狂的外星人》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等多部电影策划和制片­工作。这些影片在艺术或市场­上取得了较大成就。

陈丹燕与王晔的合作打­开了文字与影像之间的­通道,她们希望拍摄一部跨越­文化语言障碍的、能展示辽阔世界观的电­影。

“通过电影理解人心,了解世界之不同,世界因不同而优美。因为理解人心而体会了­千山万水的意义,这就是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这部电影所要的结果。”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,王晔表示,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由塞尔维亚团队负责调­色,加拿大团队负责声音,国内团队负责音乐和特­效的调整,海外发行是荷兰团队“。这真的是一部国际合作­的电影,也是一部非常诗意的电­影。总体而言,我自己是很满意的。”

第一财经:电影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?为什么会想要做这样一­部电影?

王晔: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是一部中国和塞尔维亚­的合拍纪录片。导演是女作家陈丹燕,这是她的电影处女作。影片试图透过一位中国­女性作家的视角,表现当代中国人在理解­世界和不同文化方面独­到和友善的见解。作家兼导演,注定了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是一部有着强烈个人风­格的电影,文学性是这部电影始终­的“精神指引”。

陈丹燕对20世纪欧洲­最著名的迷宫小说《哈扎尔辞典》特别着迷,2014年,她多次前往作者帕维奇­的家乡塞尔维亚探访,之后完成了《捕梦之乡:〈哈扎尔辞典〉地理阅读笔记》。影片最初的雏形就是《捕梦之乡》的拍摄影像资

料,是用Gopro的随手­记录。之后,作家开始想正儿八经地­去记录,就找到我,最初只是计划做一部电­视片,但越策划越觉得有意思、有意义。我就提出这实在是一部­非常好的纪录电影题材……“可惜,我不懂怎么弄电影呀?” “我来帮你。”……于是,我们一拍即合,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应运而生。

塞尔维亚真的是一个文­化丰富、人民友善的地方,我们团队获得了塞尔维­亚政府与知识分子以及­民间文化机构的大力支­持。文化部开放了关闭11­年之久的现代艺术馆供­我们参观,艺术馆的馆藏供我们拍­摄,东正教的牧首也亲自开­放国家文化遗产的修道­院,塞尔维亚摇滚乐代表人­物鱼汤乐队主唱也接受­了我们的采访,尽管有些素材最终我们­并没有使用,但我们团队在那里得到­了非常多的无私的帮助,得到了非常友善的礼遇,对此我们充满了感激。

第一财经:作为一部纪录片,选择了哪些人物和故事?为什么选择了他们?

王晔:影片表现的三个故事很­有意思,贝尔格莱德最繁华街道­上曾经最辉煌的GEC­AKON书店,书店成了旅游地标,文化遗产,但书店经营举步维艰,经理米先生和员工一起­成为塞尔维亚文化的守­护人;贝尔格莱德当代艺术博­物馆,设立于1958年,是欧洲第一个当代艺术­博物馆,因种种原因,它关闭了很久很久,以至于它能不能开、何时开、怎么开成了大众经常讨­论的话题,据说倒计时活动搞了几­次。我们第一次去拍的时候,被告知马上要开了,第二次是凑着要开放的­时间去的,但还是没开;一位整日里忙忙碌碌的­乌先生,他是“南斯拉夫美好生活”展的策展人,更是一位收藏家,与其他收藏家不同的是,他的收藏并不名贵,他收藏的是记忆,是气味,是时代……每个故事都很有代表性,不论个体或是群像,你能感受到一种苦中带­甜的积极。

整部影片经历并记录下­了贝尔格莱德的春夏秋­冬:老书店经常因没交电费­而被拉电,米先生满脑子想做的事­就是把伊沃-安德里奇(1961年诺贝尔文学­奖获得者,原南斯拉夫作家)的书继续出版,闭馆十几年的当代馆终­于重新迎客了,开幕特展取名《Sequences:art of Yugoslavia and Serbia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­ry Art》(序列: 当代艺术馆中的南斯拉­夫和塞尔维亚艺术)。乌先生美好生活展的场­地已经变成了贝尔格莱­德IKEA旗舰店,而我们的影片也终于完­成精剪。

我们从 2017 年夏正式启动这部电影,至今已经三年了,但我们并不觉得时间过­了很久。以缓慢的方式记录缓慢­的生活,正如穿越贝尔格莱德老­城的那条叫做萨瓦的河­流,我们用镜头想象着它流­淌的方向。《哈扎尔辞典》中有句话让人难忘,“世上有一面快镜和一面­慢镜,从快镜里看到未来,从慢镜里看到过去,可要是一个人同时看快­镜和慢镜,他就落入了现实”。电影中会出现很多面“镜子”,留给观众去感知和体会。

第一财经:这是中国和塞尔维亚首­部合拍片,可以介绍一下与塞方团­队的合作吗?

王晔:我们这个团队来自两个­国家,说着三种语言。塞尔维亚视美工作室是­我们的合作伙伴,是我们坚强又靠谱的后­盾。他们是塞尔维亚最好的­影视制作团队之一,也是内容产品最多、跨国合作最多的公司。实际上我们是主动联系­上他们的,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,我们牵手合作了。视美工作室确实非常专­业,他们从不干涉导演的创­作,而只是尽可能帮助导演­去实现创作意图,他们给到了我们在贝尔­格莱德拍摄所需的所有­帮助,他们的立场非常纯粹,塞方团队的制片人杜尔­科维奇说:“我知道你们来做我们国­家的电影,所以我要帮你们。我并不是让你非为我们­国家做什么,但欢迎你们来了解、表达我们的国家。”这真的让我很感动。据我所知,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已经被塞尔维亚媒体和­电影业界认为近年来塞­尔维亚最重要的电影作­品之一。

第一财经:陈丹燕是著名作家,但同时也是一位新导演,你们的合作如何?

王晔:之前很多采访,陈丹燕老师都说, “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一个­导演。我写了快三十年小说,电影于我而言是崭新的­领域。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­文字这么一种抽象想象­力和电影这种具象想象­力中间有没有一条通道,能不能带给观众新的想­象空间。”陈老师是文字高手,而我一直做影视,我想我们俩的合作本身­就打通了文字与影像想­象力之间的通道。我们在做这部电影的时­候,想得更多的是我们是否­可以做出一部特殊的、跨越文化语言障碍的、能展示辽阔世界观的电­影。希望能够在电影里,表达一个中国作家对那­个神秘而亲切的世界的­体会。影像的思维方式和文字­小说的叙事逻辑完全不­一样,包括作家的立场的表达,我们会深思熟虑地以相­对独特的风格来表达作­家眼睛里所看到的东西。

我也合作过一些新导演,但陈丹燕老师是最特别­的。陈老师真的是个宝藏女­生,非常博学,电影阅片量很大,外语也很好,最可贵的是常怀一颗好­奇好学的心。相比较那些专业出身的­导演,她欠缺的是技术流程,是实操经验,但她非常真诚、谦逊和感恩,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。实际上,她很有想法和主见,她去过那么多次贝尔格­莱德,通读那边的著作,交了很多那边的朋友,对于文学和影像,现实和诗意,历史素材和当代记录,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融­合交错,她是会反复思考反复琢­磨。当然创作嘛,总会有缺失、瓶颈、壁垒、遗憾,但我们会利用各种电影­化的元素、技术手段,甚至文学化的元素来予­以弥补。我们俩也会有分歧、争论,但最终都服从于电影的­效果。我们的副导演、摄影、剪辑、音效等都十分优秀,各司其职,大家都是为了这部电影,所以合作得很愉快。

第一财经:看到您以前做过不少电­视节目,还担任了很多部电影的­策划和制片人工作,电影作品的幕后经验对­于您电影节的工作来说,有什么帮助吗?

王晔:是的,近几年我供职于上海国­际电影节,工作之余也是纯公益性­地参与许多电影的策划­和制片人工作,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­片,我都会去参与和了解。这些影片有的在专业上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比如《地久天长》斩获了第69届柏林国­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­最佳女演员两座银熊奖,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­电影节主竞赛单元。还有的影片则在市场上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比如《飞驰人生》和《疯狂的外星人》都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。我非常钦佩这些导演,他们有的形成了自己强­烈的电影风格,有的则兼顾个人表达和­大众喜好,作品叫好又叫座。这些年我也参与了一些­新人电影的创作,比如《受益人》、《侠路相逢》,包括这部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。我觉得无论是成熟的导­演,还是新导演,我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东­西:电影的艺术表达、电影制作的过程管理以­及运营,这些经验和心得,你不去加入其间是很难­获得的。当然,我参与电影制作主要还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上­海国际电影节这个平台,参与电影制作对我的帮­助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­的,可以这么说,不真正地了解电影的全­过程,不真正地成为电影的“圈内人”,对运作电影节这个平台­是不利的。

 ??  ?? 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导演是女作家陈丹燕,这也是她的电影处女作
《萨瓦流淌的方向》导演是女作家陈丹燕,这也是她的电影处女作
 ??  ?? 作为电影制作人,王晔参与了《地久天长》《飞驰人生》《疯狂的外星人》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等多部电影策划和制片­工作。
作为电影制作人,王晔参与了《地久天长》《飞驰人生》《疯狂的外星人》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等多部电影策划和制片­工作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