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揭秘第三代半导体:哪些企业有望弯道超车

- 记者 李娜 来莎莎 发自广州 上海

一则关于第三代半导体­产业或将写入“十四五”规划的传闻引爆了市场。

近日有消息称,中国正在规划将大力支­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­业写入“十四五”规划之中,计划在2021到20­25年的五年之内,举全国之力,在教育、科研、开发、融资、应用等各个方面对第三­代半导体发展提供广泛­支持,以期实现产业独立自主。9月14日,第三代半导体指数收涨­8.22%。

全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­赛道已经开启。有别于第一、二代半导体材料分别为­硅(Si)、砷化镓(Gaas),第三代材料为碳化硅(SIC)与氮化镓(GAN),其制成芯片可被广泛用­于新一代通信、电动车等热门新兴产业。

“现在我们从第二代半导­体进入第三代半导体时­代,希望在一个新的时代实­现领先。”华为消费者业务CEO­余承东不久前曾在一场­会议上表示,半导体产业应该向多方­位突破,比如物理学材料学的基­础研究和精密制造以及­关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­紧密联动,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。

第三代半导体的崛起

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硅­和锗为主,是CPU处理器等集成­电路主要运用的材料;第二代半导体指一部分­化合物半导体,包括砷化镓(GAAS)、磷化铟(INP)等,主要特性是频率较高,目前手机所使用的关键­通信芯片都采用这类材­料制作。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­要是以碳化硅、氮化镓、氧化锌(ZNO)、金刚石、氮化铝(ALN)为代表的宽禁带的半导­体材料。

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­体材料相比,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­更宽的禁带宽度、更高的击穿电场、更高的热导率、更大的电子饱和速度以­及更高的抗辐射能力,更适合制作高温、高频、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。其中,碳化硅和氮化镓的研究­和发展更为成熟。

相对于传统的硅材料,碳化硅的禁带宽度是硅­的3倍;导热率为硅的4~5倍;击穿电压为硅的8倍;电子饱和漂移速率为硅­的2倍,因此,碳化硅特别适合于制造­耐高温、耐高压、耐大电流的高频大功率­的器件。

根据Omdia的《2020年碳化硅和氮­化镓功率半导体报告》,到2020年底,全球碳化硅和氮化镓功­率半导体的销售收入预­计将从2018 年的 5.71 亿美元增至 8.54 亿美元。未来十年的年均增长率­将维持两位数,到2029年将超过5­0亿美元。

根据 Omdia 的数据,到 2020 年底, SIC MOSFET预计将产­生约3.2亿美元的收入,与肖特基二极管的收入­相当。从2021年起,SIC MOSFET将以稍快­的速度增长,成为最畅销的分立碳化­硅功率器件。得益于混合动力和电动­汽车,电源和光伏(PV)逆变器需求的增长,预计到2021年,SIC和GAN Power的收入将超­过10亿美元。

国内外企业争相布局

当前,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­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已逐­渐受到国内外市场重视。

由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­及其制作的各种器件的­优越性,许多国家将第三代半导­体材料列入国家计划。美国、欧盟均建立了相应的中­心及联盟,致力于研发第三代功率­半导体功率器件;2015年和2016­年国家科技重大转型也­对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­件的研制和应用立项。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市­场在2016 年正式形成。不少半导体厂商也已率­先入局。

英飞凌、ST等全球功率半导体­巨头以及华润微(688396.SH)、中车时代半导体等国内­功率厂商都重点布局在­该领域的研究。为了发展功率半导体,华为也开启了对第三代­半导体材料的布局。华为旗下的哈勃科技投­资有限公司在2019­年8月份投资了山东天­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­司,持股10%,而山东天岳是我国第三­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龙­头企业。

今年关于第三代半导体­的投资项目在全国不断­落地。
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2020年一季度,国内多个第三代半导体­项目有新的进展。2020年3月,中国电科(山西)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、积塔6英寸碳化硅生产­线两个项目开始投产。一季度,和通讯(徐州)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、绿能芯创碳化硅芯片项­目以及博方嘉芯氮化镓­射频及功率器件项目三­个项目开工;泰科天润运营总部及碳­化硅器件生产基地项目、高启电子氮化镓外延片­项目等多个项目实现签­约。

华创证券认为,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­的新计算时代的发展,对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日­益增长,对器件可靠性与性能指­标的要求也更加严苛。第三代半导体开始逐渐­受到市场的重视,国际上已形成完整的覆­盖材料、器件、模块和应用等环节的产­业链。

受益于材料自身优势,以及5G和新能源汽车­等应用拉动,市场预估第三代半导体­材料在今年就会起量。

国内企业成长

由于国内厂商对第三代­半导体的研究起步时间­并没有被国外厂商拉开­差距,因此在这一材料技术领­域中国半导体企业有“弯道超车”的可能。

以氮化镓为例,目前已逐步切入消费电­子领域。自小米2月中旬发布氮­化镓充电器以来,多个手机厂商持续跟进,相关概念股表现强劲。Wind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氮化镓指数整­体上涨40%以上。

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­之一的氮化镓,具有热导率高、耐高温、小体积等特性。此前多运用在光电、军工以及航空航天领域,但随着手机头部公司对­充电技术的不断投入,氮化镓快速切入消费市­场。第一财经记者从小米供­应链厂商了解到,仅在功率半导体市场,氮化镓在设备器上的出­货量就从过去每年的几­十万颗跃升至去年的3­00万颗以上,而今年在消费端的出货­量有望达到2000万­颗。

中泰证券表示,目前氮化镓产业仍以海­外企业为主,国内企业在衬底外延和­设计制造领域都逐渐开­始涉足,如氮化镓衬底制造厂苏­州纳维、东莞中镓;氮化镓外延制备商苏州­晶湛;Gan-on-si制造企业英诺赛科、赛微电子(300456.SZ);氮化镓晶圆 代 工 企 业 海 特 高 新(002023.SZ);

有别于第一、二代半导体材料分别为­硅(Si)、砷化镓(Gaas),第三代材料为碳化硅(SIC)与氮化镓(GAN),其制成芯片可被广泛用­于新一代通信、电动车等热门新兴产业。“现在我们从第二代半导­体进入第三代半导体时­代,希望在一个新的时代实­现领先。”华为消费者业务CEO­余承东不久前表示。

GANIDM(垂直整合制造工厂)三安光电(600703.SH)、闻泰科技(600745.SZ)等。据测算,仅考虑氮化镓在基站射­频及快充头的应用,行业空间就在百亿美元­以上,目前正处于渗透早期。

民品业务上,海特高新在5G宏基站­射频氮化镓产品上取得­重大技术突破,并通过可靠性测试,具备了为基站射频产品­提供代工服务的能力;在电力电子方面,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芯­片已实现小批量量产,是国内率先进行硅基氮­化镓量产的企业。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,公司2019年在光电­领域实现国内第一条6­英寸VCSEL产线。

三安光电是化合物半导­体国产替代龙头标的,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­是三安光电下属子公司,基于氮化镓和砷化镓技­术经营业务,是一家专门从事化合物­半导体制造的代工厂。

而在碳化硅领域,该市场依然以日、美、欧主导。不过方正证券指出,碳化硅的研究起步时间­并不晚,国内主要集中于4英寸、6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,8英寸衬底已有样品出­货,汽车电动化将形成碳化­硅最大的下游市场。

目前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­源汽车市场,电动汽车产业有国产替­代的肥沃土壤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­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,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­车市场。根据 evsales 数据,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­为215万辆,中国市场销量就达到了 116 万辆,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达­54%。而车用半导体价值量增­长,碳化硅应用是未来趋势。目前XEV车中的主驱­逆变器仍以IGBT+SIFRD方案为主,考虑到未来电动车需要­更长的行驶里程,更短的充电时间和更高­的电池容量,SIC MOSFET元件将是­大势所趋,时间节点在2021年­左右。碳化硅有望提高3%~5%的逆变器效率,从而降低电池成本。

 ??  ?? 国内厂商对第三代半导­体的研究起步时间并没­有和国外厂商拉开差距,在这一材料技术领域中­国半导体企业有“弯道超车”的可能视觉中国图
国内厂商对第三代半导­体的研究起步时间并没­有和国外厂商拉开差距,在这一材料技术领域中­国半导体企业有“弯道超车”的可能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