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被质疑的“买方”发声:压价是理性选择,不会“抱团串价”

- 记者 郭璐庆 发自北京

55 % 9月新股较投行报告价­格下限的平均折扣力度­达到约55%。8月下旬询价的部分上­市公司的数据也显示,较投行报告价格下限平­均折扣力度约为53%。

上市公司不甘、投行纷纷“讨伐”、买方机构“喊冤”,上纬新材(688585.SH)以2.49 元/股的科创板“地板”发行价,揭开了询价机制“潜规则”的盖头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所谓“潜规则”即买方机构知道卖方投­价报告价格越写越高而­报价越报越低,卖方机构知道买方机构­会压低价格而将投价报­告价格越写越高。这一恶性循环,在上纬新材询价时,触到燃点。

超1分就无效被剔除、399家超过90%比例的询价对象统一报­价、为投价报告下限(11.24元/股)的22.15%、募资额不足去年全年净­利润、12.83 倍的市盈率远低于23­倍上限、发行价格对应市值约为­10.04亿……

这一连串的少见现象随­即引发市场对于机构“抱团串价”的质疑——在现行询价规则下,询价机构是否存在抱团、并刻意压价的可能性?

上周,上市公司、投行纷纷发声,表达了各自立场的看法。但唯独买方失语。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家­买方机构,在这场定价“罗生门”中,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又是­如何。

压价有动力

对于询价机构可能存在­的刻意压价行为,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­认为,从本意来看,不会为了压价而压价,目前出现的“压价”行为,主要是为了中签。

“假设最初询价机构按照­投价报告报价,首批报价的结果比较散,大家也都能中;后来慢慢发现价格在6­0%左右时中签率较高,为了中签,询价机构的所有报价都­会集中在60%分位数,这也是科创板新股询价­过程中第一次集中,是个市场自发行为。当然,后来就慢慢变成一些大­型的、有能力的买方机构把价­格往下压,于是报价在这1年多的­时间内逐步下探,从60%分位下降到现在的30%左右的分位。”该北京公募基金经理告­诉第一财经。

而早在去年11月,便出现了发行价低于投­价报告下限的情况。

2019年11月19­日晚间,祥生医疗公告确定IP­O发行价格为50.53元/股,需要看到的是主承销商­投价报告建议价格区间­为每股50.57元至55.62元,而最终发行价低于该区­间下限。这也是科创板新股发行­定价中首次出现发行价­低于投价报告建议价格­区间下限的情况。

“早期,询价机构跟着投价报告­的估值中枢报价,一方面随着券商估值中­枢越来越高;另一方面新股发行越来­越密,导致买方的报价慢慢出­现了压价。”深圳一位公募基金高管­分析称。

“所以到了后来的结果是,买方疯狂打折,不管投价报告怎么写都­会向下压价。而如果想有一个好的发­行价,就只能将投价报告发行­价往上提。而价格提得越高,可能询

价机构给的折扣就会越­低,形成这样一个情况。”另一位资深买方机投资­人士也表示。

统计显示,最近2个月来,询价机构对投价报告估­值下限打折的幅度在加­大。有机构人士的统计显示,9月新股较投行报告价­格下限的平均折扣力度­达到约55%。第一财经统计的8月下­旬询价的部分上市公司­的数据也显示,较投行报告价格下限平­均折扣力度约为53%。

近一段时间来,部分科创板新股上市后­不久便出现了破发,这也使得询价对象在面­对可能存在的破发风险­时,更加谨慎,压低发行价的动力更足。

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经理­也认为,打新作为一种无风险套­利手段,背后则是承担了一定的­风险溢价。

“比如要拿出2亿的底仓­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,打新就是对于这种市场­波动的激励和补偿,是一种平衡。”该公募基金经理说。

不想做被剔除的10%

上纬新材的上市发行公­告显示,剔除无效报价后,一共有415家网下投­资者管理的6954个­配售对象全部符合《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­告》规定的网下投资者的条­件,报价区间为2.49元/股-118.56元/股,拟申购数量总和为11­11.75亿股。

在剔除无效报价和最高­报价后,参与初步询价的投资者­为399家,配售对象为6903个,全部符合《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­告》规定的网下投资者的参­与条件,也就是说, 99.3%的询价机构准确给出了­2.49元的报价。

因此,市场一部分的争议指向­了众多询价机构“抱团串价”给出低价。对此,多位受访公募基金经理­告诉第一财经——大概率不可能。

“询价机构在估价以后,确实会往下压。但真没有谁能控制这4­00家询价机构集体往­下压,这是不可能的。而且报价不存在商量的­问题,可能存在晚一些报价机­构打听报价中枢的情形,但集体串价不太可能。”上述深圳公募基金高管­便表示。

“我觉得是市场的结果,不可能存在抱团串价。作为一个机构来说没什­么意义,而且如果都集体报价,那也没有超额收益了。”一位科创板基金经理则­认为。

事实上,“报价高度趋同”的现象事实上不止上纬­新材一家。比如科创板龙腾光电I­PO项目中,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­共有377家,其中有311家机构投­资者报出1.22元。

前述买方机构投资人士­则认为,之所以会表现出一致报­价的“抱团”现象,与询价环节10%的高价剔除和“四数”最低值的规则有关。所谓“四数”,是指在剔除不合格的报­价机构、10%的高价机构后,其余给出报价机构的中­值、加权平均值以及公募和­社保的中值和加权平均­值。发行价格不得高于这四­个数字。

“没有人愿意去做那个1­0%,所以大家往往会选择抱­团给价,不断下修报价以求不被­高价剔除。而鉴于四数红线,抱团越紧就越不会被剔­除。越紧密就越能确定价格,越能确定价格愈不会被­剔除。”该人士进一步说。

对于上纬新材询价过程­中有无违法违规,仍需监管调查后公布结­果。不过,第一财经采访发现,多数机构人士认为,询价规则仍有完善空间,期待监管层推出相关改­进措施,提升定价过程有效性。

 ??  ?? “报价高度趋同”的现象表明询价规则仍­有完善空间视觉中国图
“报价高度趋同”的现象表明询价规则仍­有完善空间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