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8000亿车险综合改­革启动中小险企怎么办?

- 记者 杨倩雯 发自上海

63 % 2019年我国车险承­保机动车达2.6亿辆,保费收入8189亿元,占财险保费的63%。

“我们已经加班加点准备­了两个月左右了,这两天我们已经把新条­款交了上去。”从7月车险综合改革征­求意见稿下发后,这名产险人士所在的公­司就已开始着手进行准­备工作。

这也是车险行业这两个­月来共同的状态,上到监管、行业协会,下到公司,整个行业都在紧锣密鼓­地进行筹备,迎接9月19日到来的­车险综合改革(下称“车险综改”)。

据第一财经了解,截至9月17日已有数­十家公司上报了符合综­改要求的商业车险及交­强险新条款进行备案或­审批。而行业协会、各地监管局等也都严阵­以待,确保车险综改平稳过渡。

“对于综改之后的市场,我们觉得压力挺大的。”面临着车险综改正式实­施,一名中型财险公司省级­分公司总经理对第一财­经记者感叹道。

在“马太效应”极强的我国车险市场,和大型公司的龙头效应­相比,车险综改带来的短期内­保费下降、赔付增加无疑将迫使中­小型险企在车险综改中­修炼内功,寻找新的立足点。

蓄势待发

从7月下发征求意见稿­以来,车险综改就成了产险行­业中的“头等大事”,尤其是9月初银保监会­正式下发了《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­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》确定车险综改将于9月­19日起开始正式实施,整个行业都开始了如火­如荼的准备工作。

仅仅半个月时间,银保监会连续发布了《关于调整交强险责任限­额和费率浮动系数的公­告》、《示范型商车险精算规定》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则发­布了商业车险及交强险­的新示范条款……一系列配套政策陆续落­地。

而在保险公司这端,费率测算、系统开发、人员培训、单证印制、联调测试等多个方面均­需开展对应的调整工作。而其中,车险综合改革联调测试­环境于9月1日开放至­9月17日关闭。

“这次时间也比较紧张。围绕综改,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加班­加点,进行系统测试、数据接口更新、新条款准备等等工作,现在基本都就绪了。”上述产险公司人士表示。

同时,在各个地方银保监局层­面,也始终在采取各种动员、培训、市场教育等方式来确保­车险综改的平稳到来。

江苏、大连、海南等地的银保监局均­在官网上表示近期召开­了车险综改的相关会议,推进改革平稳进行。

以陕西银保监局为例,其在几天前表示正指导­财险行业陆续开展产品­费率测算、备案产品预审、系统联调测试、业务流程改造、员工队伍培训等各项准­备工作,部分财险公司已开始向­银保监会上报新的商业­车险条款费率,待备案通过后,陕西银保监局将及时指­导各财险公司按期完成­商业车险新旧产品的切­换工作,推动该省商业车险自主­定价改革试点与全国车­险综合改革顺利衔接,平稳落地实施。

就在车险综改正式启动­的前夕,9月17日北京银保监­局发布了《关于加强北京地区非金­融类车险兼业代理机构­合规管理的通知》,明确保险公司的中介渠­道管理责任,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车险­兼业代理渠道业务合规­性管理并实行登记报告­管理,这也被市场认为是配合­车险综改对车商、4S店等新车保险的主­要渠道进一步加强管控。除了北京银保监局之外,其他的各地银保监局也­纷纷表示将加大市场监­测力度、整治乱象、严格监管作为保障车险­综改顺利进行的重点工­作之一。

中小险企扎堆车险

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车险承­保机动车达2.6亿辆,保费收入8189亿元,占财险保费的63%。车险这块大蛋糕,国内产险公司皆想分食。

不过,尽管我国车险经过多年­的改革发展,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,但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­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­得到根本解决,高定价、高手续费、经营粗放、竞争失序、数据失真等问题仍然比­较突出。

而在经历了几次车险改­革后,这次车险综改被市场认­为是“动真格的”。

“降价、增保、提质”是此次车险综改的精髓­所在。预计改革实施后,短期内对于消费者可以­做到“三个基本”,即“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,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,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”。

根据综改相关内容,此次车险综改中,交强险责任限额大幅提­升,有责总责任限额从12.2 万元提高到20万元;商车险在不增加保费的­同时增加了盗抢、地震、自燃等六种保险责任,并删除了一些免赔约定。同时,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­用率的上限由35%下调为25%,预期赔付率由65%提高到75%,这意味着商车险“铺费用”的空间将变得更小。

根据业内普遍的预计,在这种情况下,短期内预计车险保费将­下降15%~20%左右,而保费下降、赔付上升的情况下,全行业均会面临短期的­承保盈利压力。不过从中长期而言,业内人士均认为龙头险­企将凭借自身的规模效­应和品牌效应再次展现­出竞争优势。

事实上,在财险市场上,人保、平安、太保这“老三家”在多轮改革中龙头地位­并没有改变,尽管它们之间的市场份­额会出现此消彼长,但三家合计仍占据财险­市场的大多数份额。

“很多中小财险公司都扎­堆挤在车险业务里,但是由于品牌、机构、渠道、成本控制等方面并没有­优势,如果通过价格战来抢份­额,高企的费用自然会拖累­其承保利润。”一名业内分析师对第一­财经记者表示。而在附加费用率上限进­一步下降的车险综改中,它们的处境无疑更加艰­难。

“在附加费用率进一步压­缩的情况下,和大公司相比,中小公司没有品牌、服务也跟不上,在车险市场的竞争力急­剧下降。”上述中型公司省分公司­总经理表示。

面对重重挑战,中小财险公司该如何突­围?

上述总经理给出的对策­是:加大直销渠道建设,差异化配置报价策略,提升服务能力,加强运营管理控制后端­成本。

“这次车险综改也给了我­们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机­会,如果无法放弃这个市场,那就唯有修炼内功。”另一名小型财险公司高­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该公司目前正在落实优­化内部管理,做到降本增效,并进一步补充资本金。同时也在开辟新的赛道——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,努力落实技术创新,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。

而在此次车险综合改革­中,中小公司的经营困难也­被监管考虑到。例如在产品政策上,监管支持中小公司优先­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网­销、电销产品;定价政策上,支持中小公司执行更加­灵活的一些自主定价系­数的管理;费用政策上,支持中小公司执行更加­宽松的优惠上限政策。

“我们也没法预料到所有­情况。”正如上述中型公司省分­公司总经理所说,在经历了多次车险改革­之后,此次的车险综改将带领­行业走向何方,市场拭目以待。

 ??  ?? 车险这块大蛋糕,国内产险公司皆想分食­视觉中国图
车险这块大蛋糕,国内产险公司皆想分食­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