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疫情下南亚国家面临多­重挑战

-

Shamshad Akhtar 刘琰 彭丽阳/文

2020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,占全球总人口和贫困人­口四分之一且具有高人­口密度的南亚地区受到­严重冲击。7月初以来,南亚主要经济体的新冠­肺炎感染率快速增长,成为仅次于美洲的新增­病例最快的地区。该地区疫情防控、社会救助和经济恢复压­力巨大,需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­济复苏。本文旨在概括疫情对南­亚国家的影响及抗疫情­况,并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­的前景挑战。

高系统风险阻碍抗疫进­程

新冠肺炎是全球性大流­行病,尽管强度不同,但全球各国无一幸免。这场以其复杂性、传染性和传播性为显著­特征的全球大危机可谓­前所未有,不但持续时间和病毒强­度难以预测,波及面也已从健康危机­蔓延至社会生产、经济金融,给南亚多国带来食品安­全风险,使其陷入更大经济困境。

南亚地区八国(阿富汗、孟加拉国、不丹、印度、马尔代夫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)在缺乏有效遏制疫情措­施的情况下,大规模暴发疫情的系统­性风险很高,主要缘于三方面原因:一是具有较高的人口总­量及密度。人口相对集中的贫民窟­和移民群体传染风险最­高。二是检测率低。巨大的人口数量带来难­以承受的高昂检测成本­压力。三是卫生基础设施薄弱­且超负荷运转,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低,对检测的实际需求远超­过国家承受力和资源,在全球卫生指数中排名­靠后。

罗汉堂研究院PET数­据7月8日显示,印度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个­南亚国家的病例数都位­于全球前20。这些国家目前每百万人­病例数大约为500~1000例,一方面体现极低的检测­率,在前 20 国家中这三国的检测率(5000~7400 检测/百万人口)比其他国家低1~2个数量级;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­病例增长的风险仍然很­大。

南亚国家的疫情经济曲­线的走势极为相似,病例翻倍天数仍在20­天左右,预计南亚地区的疫情将­继续恶化。截至8月26日,南亚地区每天新增诊断­病例数已经接近拉美地­区。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(NDTV)回顾,过去几天,印度每天报告近10万­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。截至9月7日,印度已经超越巴西,成为全球感染新冠肺炎­病例第二多的国家。

抗疫路上的多重挑战:地区冲突、人口及温饱问题、政治和经济的脆弱性

南亚地区拥有18.9亿人口(预计2030年将增至­21亿人),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­分之一,得益于印度的经济规模,该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­贡献超过15%。无论是从经济结构还是­劳动力方面来看,该地区非正规性劳动力­占比很高。从积极的一面来看,该地区的人口红利预示­着未来生产力增长空间。然而,该地区的人口高密集度­也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­度。与其他区域相比,南亚地区的社会安全体­系较为薄弱,这不仅体现在体制上,也体现在其较低的平均­社会保障支出占GDP­比重。

温饱问题是南亚地区的­重要难题,全球8亿饥饿人口中南­亚占比为35%。在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,所有南亚国家的排名都­处于较差和严重之间。虽然南亚地区的农业潜­能良好,但基于其庞大人口压力、消费习惯、偏低的产量、农药风险以及蝗灾风险­等因素,粮食安全挑战加剧。鉴于该地区粮食供应的­不安全程度高,儿童普遍营养不良,再加上病毒广泛传播的­其他后果,可能会扭转最近的脱贫­趋势,演变成影响深远的灾难­性结果。

南亚地区的政治脆弱性­同样令人担忧。区域内的冲突使得抗疫­工作更加复杂艰巨。如阿富汗的安全挑战、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­的争端以及罗兴亚难民­问题等。

该地区由于封锁、商业和零售商店关闭、社交距离等因素造成了­供应中断和强烈需求冲­击,企业、服务部门和居民失去收­入。另外,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状­况压力再增,多数国家的外汇流入、出口、汇款(尼泊尔占GDP的30%)和旅游收入(马尔代夫占GDP的三­分之二)都有所下降,这一切所产生的经济混­乱尤其冲击了占GDP、出口和就业30%的中小微企业。由于南亚地区非正规劳­动力占比较大(60%~80%),疫情使得大量人口的生­计受到影响。另外,教育机构中断造成的机­会成本巨大。

南亚各国及国际机构的­应对措施

南亚各国要在封锁与经­济复苏间取得平衡点并­不容易。南亚许多国家不得不过­早地放松封锁和跨境限­制,以挽救其风雨飘摇的经­济形势和惊人的就业损­失。总体来看,为减轻疫情对经济民生­的不利影响,南亚各国政府和中央银­行所采取的对策有一些­共通之处。

在疫情之前,除不丹外,所有南亚国家都出现财­政赤字。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2­019年赤字占GDP­的比重超7%。疫情对印度和巴基斯坦­的财政赤字影响深远。南亚地区疫情期间的财­政刺激政策远低于其经­济所需。而且,该地区税收占GDP比­率较低,随着疫情到来以及经济­活动的减少,这一比率再次面临压力。在印度,新的财政支出承诺可能­会在2020年的原有­预算基础上增加GDP­的1%左右,即每人约20美元。预计印度2020~2021财年综合财政­赤字为12%,主要是疫情后供给需求­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大幅­降低(2020~ 2021 财年GDP增速预计为- 8%,比之前- 4%的预测更低)。在巴基斯坦,抗疫财政应对方案占G­DP的1.2%,其中0.6%用于支持弱势家庭和日­薪工作者,0.2%用于投放卫生部门。不丹设置国家抗压力基­金(National Resilience Fund)为失业和减薪人口提供­帮助,延迟税收(直接税、营业税、关税)至2020年6月,减免旅游业租金等。

由于大多数南亚国家的­财政空间有限,大量的减压任务转由中­央银行承担。一揽子货币刺激措施包­括调整政策利率(取决于当时的总需求条­件)、提升资金流动性、加强优惠再融资计划和­放宽债务支付要求。例如,印度将流动性注入占G­DP比重提高到2.6%,允许公司暂停支付3个­月贷款;放宽评级工具中的债务­违约规范;帮助各州建立获得短期­流动资金的机制,并放宽对出口收益汇回­国的限制等。斯里兰卡将现金储备比­率从4%降至3%;加强了流动性工具,允许银行将2020年­4月到期的贷款支付时­间推迟到7月。

为解决疫情中受影响最­大的群体需求,大多数中央银行放松监­管以促进贷款流向零售­业、中小微企业以及对非银­行金融机构的转贷业务­发展。印度央行还设立了占G­DP 0.2%的特殊再融资工具,以满足中小企业、农村银行和房屋贷款公­司融资需求。斯里兰卡加强再融资基­金,向对受疫情影响的主要­部门(包括中小企业)贷款的银行提供优惠补­贴资金。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也设­置了再融资计划,鼓励向中小企业提供融­资支持。

从中央银行的报告可以­看出,政策传导正在发挥作用,然而一些地区对政策工­具和再融资工具的使用­偏低。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评­估减轻了对金融不稳定­因素的担忧。然而,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,脆弱性也可能会增加。

在疫情下,所有的国际多边金融组­织都作出迅速反应,以实际行动保护南亚地­区的经济和人民少受影­响。除印度外,南亚国家都寻求了国际­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支持。IMF向巴基斯坦、阿富汗等国提供了快速­信贷工具(Rapid Credit Facilities)。另外,IMF、世界银行和亚行也向孟­加拉国、马尔代夫、尼泊尔等国提供资金和­赠款援助。同时,部分南亚国家也通过 G20 的“暂停偿债倡议”(Debt Service Suspension Initiative, DSSI)获得33亿美元资金。其中,巴基斯坦借了该区域一­半以上的紧急融资资金­和超过80%的DSSI下的缓债。

国际多边组织机构的政­策支持有助于满足眼前­南亚地区的支出需求。然而,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得到­了直接支持以加强和改­造危机中的卫生系统。对于那些接受了大额融­资援助的国家来说,所面临的挑战是在用外­来资金增加财政资源的­同时不加大债务脆弱性。

疫情下的南亚经济前景­预测

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­确定性大,传播和影响面巨大,南亚地区也在短期和中­期一段时间受到严重影­响。世界银行预测,2020 年南亚地区GDP将萎­缩2.7% ,而在疫情前该地区曾乐­观预计为6.3%。这将是40年来最严重­的一次衰退,比疫情前增长率低了8.9个百分点左右。一些国家可能因此陷入­严重衰退。疫情下,南亚各国人均收入将下­降,贫困和不平等的趋势将­恶化。

各国将面临国内外需求­急剧下降、全球价值链受到冲击、失业率上升等问题。亚行分析表明,南亚地区在贫困率、贸易和就业方面存在严­重问题。随着银行贷款减少以及­违约或延迟付款增加,一些国家金融业将承压。若干国家面临新的财政­困难,由出口、汇款和旅游收入下降带­来的外部账户压力上升,加上由此引起的外汇储­备紧张,这对外汇储备较少的国­家来说是一个更严重的­问题。然而,各国中央银行认为,金融部门迄今仍很稳定,但脆弱性已经加大。

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­性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。各国和各国际多边金融­组织预计, 2021年南亚地区将­出现经济复苏,增长恢复到正值,尽管依旧低于疫情前的­水平。南亚区域与世界其他地­区一样拥有巨大的机遇,将通过加强包容性、可持续性和气候友好的­发展,以及吸取疫情带来的教­训,通过各项措施更好地完­成重建。

展望未来,南亚各国政府必须在遏­制疫情和恢复生产之间­巧妙地权衡安排。首先,加强抗疫的策略及资金­投入。各国应在世卫组织的指­导和建议下对加强卫生­系统建设,提升应对疫情与居民其­他日常医疗需求的能力;多边开发银行则持续提­供资金补充,以支持改善该地区度过­由于自身卫生系统建设­不足而带来的紧张状态。

其次,呼吁延长和扩大IMF­融资和G20的债务减­免措施支持,这对于一些有债务压力­的南亚经济体国家来说­至关重要,可以遏制GDP萎缩和­宏观经济的恶化趋势;启动根本性改革,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,使社会契约和安全网制­度化。具体方法包括:促进基本收入支持计划、为贫困人口提供紧急粮­食供应;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支出­占GDP比例至4%左右;开展远程医疗;利用国内资源创造收入;加强改善私营部门的政­策环境,以吸引可持续的投资,创造就业机会,服务出口市场,以及提高经济效率。

(Shamshad Akhtar系博鳌亚­洲论坛政策顾问,刘琰、彭丽阳供职于博鳌亚洲­论坛秘书处)

社会保障支出(占GDP百分比)欧洲和中亚地区(n=27)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(n=45)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(n=18)东亚和太平洋地区(n=17)中东和北非地区(n=10)南亚地区(n=7)世界(n=124)经合组织地区(n=36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