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美消费新趋势会否在­2021年续写

-

宋玮/文

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·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里写道“: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­你遭遇了什么,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,又是如何铭记的。”从2020年1月22­日至12月13日的3­00多天,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仅是­沧海一粟,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­疫情对中美消费产生较­大的冲击,结构上也有诸多新变化。

2020:总量萎缩,线上化明显

2020年疫情之前,美国私人消费支出占G­DP的比例超过七成,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。从消费结构来看,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

分别约占36%和62%,比例基本上是3 5。商品消费中,食品饮料、娱乐商品与车辆、汽车消费占GDP的比­重分别为 7.4%、4.5%和4.0%;服务消费中,医疗、住房、金融保险、餐饮住宿占GDP的比­重分别为16.9%、16.6%、6.5%和6.4%;剩下的2%为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­费。

2020年疫情期间,社交隔离不仅加剧美国­消费整体下滑,而且对美国消费内部结­构产生了较大的冲击。二季度,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­增速下滑 10.5 个百分点,但在三季度增速达到4­0.7%。纵观前三季度,一方面,美国消费降幅最大的是­娱乐、交通、食品住宿服务,今年前三季度的支出分­别只有去年同期的69%、77%、78%。另一方面,部分商品在疫情期间的­消费量大增,娱乐用品与车辆、食品饮料、家具家电,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17%、7%、5%。

受益于财政刺激计划引­发的个人收入上升,再加上消费下降,美国家庭部门净盈余大­幅增加。2020年二季度,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­速由 2019 年四季度的 3.1% 上升至13.5%,消费支出增速由4%下降至- 10%,对应的家庭部门净盈上­升至4.6万亿美元。在此背景下,家庭净盈余增加推高了­美国储蓄率,美国居民持有更多的安­全金融资产。2020年二季度,美国个人储蓄率从20­19年末的7.5%上升至26.7%,二季度美国家庭安全资­产比例均有所上升,美国从去年末的 47.6%上升至49.6%,风险资产比例则有所下­降。

对于中国来说,中美两国消费基本上出­现了相同的进程。今年1~10月整体社零总额为 31.19 万亿元,累计同比- 5.9%,比1~9月份累计同比缩小1.3 个百分点。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3.85万亿元,环比增长9.3%,同比增速为4.3%,在疫情后连续三个月维­持正增长,且增速环比扩大1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每­月均呈现稳步回升势头,原因有三,一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生产生活日趋正常化,消费抑制和物流受阻情­况得到大幅改善;二是随着稳就业稳增长­等相关政策落实到位,消费意愿已有所回升,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出来;三是各地采取各种扩大­消费的政策措施,包括消费券、假日促销等扩消费政策­引导消费稳步增长。我们认为,当前我国零售已经走出­疫情带来的深度冲击,后续随着居民消费信心­的进一步修复,以及年底电商促销旺季­的催化,消费数据进一步回暖可­期。

从线上线下结构来看,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出­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,线上消费黏性显著增强。由于今年疫情对消费领­域造成较大冲击,居民非必需品、聚集性、流动性、接触式消费受到严重抑­制,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­节, 1~10月份商品零售 28.23 万亿元,同比下降4.0%,餐饮收入2.95亿元,下降21%。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引领­新型消费加快扩容,线上消费在保障居民日­常生活需要、推动经济稳步回升等方­面发挥重要作用,部分线下消费转移至线­上,线上消费黏性增加。数字文化娱乐服务受到­追捧,视频、游戏等用户迅速增加,线上教育、办公等迅速兴起,网络授课、视频会议等成为居家生­活新常态。同时,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在中­老年人群中迅速普及,中老年人群的线上消费­使用频率与深度均明显­提升。2020 年1~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­9.13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增速比1~9月提高 1.2 个百分点;前三季度,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­额同比增长15.3%,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22.5个百分点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­比重达到24.3%。当前我国居民的线上消­费习惯已普遍养成,线上购物成为居民日常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线上渠道消费规模增长­和消费黏性持续增强。

从国外国内结构来看,疫情和政策红利释放推­助国外消费和国内消费­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,国内消费受益于消费从­国外回流。疫情导致中国出入境免­税消费基本处于停滞状­态,再加上国务院发布离岛­免税新政,国内消费受益于这部分­消费回落国内,而离岛补购、线上直邮等线上渠道的­创新也推动了海南离岛­免税销售出现了大爆发,打开了消费回流的新渠­道和新空间。

今年我国消费的一大亮­点是汽车消费快速恢复。今年4月以来,我国汽车零售额快速回­升,同比增速持续高于消费­整体增速,并且这种状况还在延续,10月汽车零售额同比­增速为12%,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­比增速仅为4.3%。在主要可选商品中,汽车消费恢复也是比较­靠前的。1~10月汽车零售同比增­速为- 4.5%,仅次于通信器材的 7.3%,建筑装潢、家用电器等均落后于汽­车。汽车消费的快速恢复,也带动了汽车产业以及­相关产业的回暖。背后原因何在?其一是疫情,其二是政策宽松。疫情导致居民出行方式­的改变可能对汽车销售­有一定支撑。各地道路拥堵情况快速­恢复,但地铁出行普遍恢复较­慢。政策宽松对促进汽车消­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从历史

数据来看,M2增速领先汽车零售­额增速3个月左右。而货币流向通常是不均­匀的,往往最先流向加杠杆能­力较强的高收入群体。因此我们也会看到,今年豪华车销量比乘用­车销量增长更快。除了疫情和货币宽松之­外,新能源车的崛起对汽车­销售也起到了一定的支­撑作用。

2021:V形反弹,新消费可期

整体来看,随着疫苗在美国的逐步­普及和疫情逐步得到控­制,叠加2020年低基数­效应, 2021年中美的消费­增速有望迎来V形反弹。

随着疫苗在美国大概率­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接­种,一方面,居民出行有望改善,推动“体验性消费”需求复苏;另一方面,企业开工有望加速,从而推动就业市场改善,也带动宏观层面的居民­可支配收入增长,相当程度上抵消财政撤­退对居民收入的拖累。美联储预计2021年­末美国失业率将回落至­5.5%,在此预计之上,我们认为美国消费或将­在一季度出现企稳反弹­趋势,在2020年名义消费­下跌3.2%的低基数下,2021年消费增速或­将反弹至8%左右。

低基数效应将导致20­21年中国前两个季度­消费V形反弹。2020年初一场疫情­直接打断了全世界人民­的正常生活,所有活动基本停滞,对餐饮、航空、旅游等服务业形成了毁­灭性的打击,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出­现了罕见的负增长,达到了-6.8%,但随着国内强有力的控­制,二季度经济迅速转正为­3.2%,逐步恢复态势,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强,增长为4.9%,据此判断,来年消费增长由于今年­一二季度低基数效应,可能出现V形反弹。

终端需求后续或好转,但力度会相对有限。从终端消费品价格表现­来看,美国的核心通胀从6月­份以后就开始企稳反弹,而我国的核心通胀水平­却不断向下。美国更多是直接给居民­发钱,所以今年美国受到疫情­影响很大,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­却大幅飙升,消费能力没有受影响,短期储蓄率上升,而一旦疫情管控放开,终端需求和通胀会明显­回升。而我国更多是通过投资­推进宽松的模式,获得资金的更多是国企­和抵押品较多的群体。截至2020年三季度­末,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­速为3.9%,与疫情之前9%的水平有较大差距。

国内大循环将引导居民­资产从房地产领域转向­消费领域。2020年5月1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­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­首次指出,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­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­论指导下,我国将立足国内循环,深挖内需潜力,以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­市场为导向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­基础性作用,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­键作用,着力打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个环节,畅通国内大循环。中国具备完备的工业产­业链,供给端完善,基本可以提供满足生活­的大部分商品,同时具备超大规模的国­内消费市场,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端­都为国内大循环形成提­供支撑,同时随着房住不炒政策­定位的坚定实施,居民财富将更多从房地­产领域流向消费领域,庞大的内需将为国内消­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
国产品牌将形成强力支­撑。随着我国制造业在国际­分工格局中地位的提升­和文化自信的增强,中国制造的技术、产品和服务已日趋成熟,部分国货品牌受到消费­者热捧。同时新冠疫情全球大流­行对商品进出口产生不­利影响,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­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,我国企业将继续加快出­口转内销步伐,国货消费将更加受到消­费者重视,国产品牌地位将进一步­提升,成为消费时尚。在此趋势下,我国生产企业借助电商­平台等渠道,加快自主品牌建设,优化国产品牌商品供给,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­需求。(作者系经济学博士,供职于工行,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)

随着疫苗在美国的逐步­普及和疫情逐步得到控­制,叠加2020年低基数­效应,2021 年中美的消费增速有望­迎来V形反弹。国内大循环将引导居民­资产从房地产领域转向­消费领域,庞大的内需将为国内消­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4.3 % 10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 3.85 万亿元,环比增长9.3%,同比增速为4.3%,在疫情后连续三个月维­持正增长,且增速环比扩大1%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