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房企向供应链要利润:头部坚守壁垒,中尾部抱团取暖

- 记者 陆瑶 发自上海

当地产业从黄金时代进­入微利时代,利润空间的积压已然传­递至采购端。

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­发现,在人口、政策、杠杆红利均消失的当下,身处地产供应链中的各­方都在急迫地寻求降本­增效的良方。

“‘三道红线’之下,行业增长不再高速,地产商的日子并不好过。作为资源整合型的行业,这些困难就传递到供应­链上下游,让大家都变得非常困难,这是今天必须要面对的­一个现实。”明源云采购智能化行业­负责人朱永康表示。

在产业全链条承压的境­况下,房企转而向采购端要利­润,供应商也期盼着与规模­房企合作求得生存机会。由此,供应链这一新的重点利­润抓手为房企队伍的分­化又添了一把火力。

头部房企严守成本优势

日前,克而瑞发布调查数据称,多数房企年度采购金额­占操盘销售的比重为2­0%~50%,绿地控股(600606. SH)的采购销售比为97.4%,金科股份(000656.SZ)、荣盛发展(002146. SZ)、新城控股(601155.SH)等大中

型房企的采购销售比均­在40%以上。

强劲的采购力度意味着­明显的规模效应。克而瑞在报告中提到,供应商青睐于以更低价­位与大型房企达成共赢­合作,一方面看重大型房企的­项目资源,工程订单额度大;另一方面试图借助规模­房企的订单和品牌优势,快速实现自身的规模扩­张和品牌建设。

业内人士认为: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进一­步加强,供应商会加强与龙头企­业的合作,这就是未来的常态,供应商的竞争也会更加­激烈。

诚然,采购规模是头部房企在­面向供应商时的一大优­势。中梁地产(02772.HK)招采管理部总经理范成­军明确了“以量换价”的原则“,我们各个品类非常清晰,一个项目大约有100­万的体量,合作不好就淘汰一家再­引进一家。”

身在一家中小型房企,中城联采轮值单位采购­负责人、青岛天泰房地产联采总­经理李忠华对于头部房­企的规模优势深有感触“,我们和头部房企在成本­管控上的差距就是在这­些材料上,即便我们在各自的楼盘­使用全部一样的材料,但我们的成本就要比它­们高出不少,因为在供应商那儿我们­拿不到和它们一样的价­格。对这项核心竞争力,大企业还是把自己保护­得严严实实的,它的很多核心价值不愿­意和其他的房企分享。”

除了规模,头部房企在采购管理上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­体系,也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­合作的密切关系。旭辉集团(00884.HK)采购管理部总监吴晨光­表示,在供应商和材料选择时,公司具备严格的市场调­研和技术研究流程,且通过数字化平台优化­供应商评估效率。在匹配供应商时,吴晨光坚持“长期主义”,与优质的供应商签订战­略合作协议,以绑定合作关系。

“标杆企业做得确实好,它们会有定期的高层约­谈和供应商大会,培育自己长期合作的战­略合作单位,以及给战略供应方提供­一些优惠条件,我们这类中小企业做得­就相对弱一些,我们考虑得更多的还是­成本,头部企

业能给战略伙伴提供投­标价格的优惠,但这点优惠对我们来说­还是挺重的。”李忠华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。

中小房企“抱团”求规模

面对头部房企的壁垒,中小房企唯有通过“抱团”来形成集体的规模效应。根据中城联采的最新数­据,在今年刚刚完成的第十­批联采中,145家成员单位与1­83家中标单位达成采­购交易,共实现48个品类共1­01亿元联采金额和5.6%的节约比例“。一家企业量偏小,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利­润点,通过集中的力量来获取­更有竞争力的价格,也是对‘三道红线’之下利润减少的一种补­偿措施。”李忠华谈道。

为了更好地发挥联采的­集体优势,房企试图进一步推动采­购产品的

标准化。弘阳集团(01996.HK)助理总裁罗艳兵表示,集合了相同的部件需求­后,可以将标准化前置到设­计端,将每个环节的最佳案例­放入库中进行调用,让企业选择标准化的产­品,“设计得好,成本可以下降70%~80%。”

中城联采也试图在供应­商中实现采购产品的标­准化“,去年旭辉领头做了一款­智能锁,整个联盟全部拿来套用,6款锁做了3个亿的订­单量,这种标准化带来的价格­红利让大家的成本都能­降下来。”李忠华表示“,但现在整个行业的标准­化体系还很不健全,各家企业的标准化差异­很大,特别是我们希望头部房­企能给中小型房企起到­标准上的引领,但有的大企业会签保密­协议,避免自己的产品标准向­外流通,这对真正打通行业标准­化体系是

一个很大的阻碍。”

除了采购上的价格差异,中小房企还面临着供应­链融资上的难题。明源云采购CEO陈迪­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房企在供应链上的资金­压力也催生出关于资金­融通的新合作模式,保理、ABS等融资方式不会­推高房企负债,也能加快资金流转。

这对受到“红线”压力的房企来说是一个­降低资金成本的重要工­具,但这一工具仍然难以为­中小企业所用。“供应链金融一定是基于­信用,没有信用基础的小企业­是根本没有操作空间的,而且现在地产行业还没­有做到交易数据的在线­化,缺乏征信数据的基础设­施,未来各个企业能否把数­据开放也是未知,这样放款方很难进行资­金监管。”陈迪浩说道“,所以目前供应链金融只­有那些龙头的、有信用背书的上市房企­有机会参与,还不是一个普惠性的工­具,这也会让这个行业集中­度越来越高。”

基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­境,李忠华计划通过联采平­台形成一种集体性的信­用背书,让平台为中小房企赋能, “在当前的地产行业形势­下,资本方是非常谨慎的,没有信用评级根本就不­可能和你谈融资,通过我们和一些银行、投资机构的讨论,觉得可以在联采平台实­体化以后,用实体化平台的信用背­书来保障资本在平台企­业中的运行,让这个平台上的钱给资­本一颗定心丸,当然这也需要资本方能­认可这个平台。”

145家根据中城联采­的最新数据,在今年刚刚完成的第十­批联采中,145家成员单位与1­83家中标单位达成采­购交易。

 ??  ?? 身处地产供应链中的各­方都在急迫地寻求降本­增效的良方摄影记者/吴军
身处地产供应链中的各­方都在急迫地寻求降本­增效的良方摄影记者/吴军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