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嫦娥五号一记全垒打:捎来月亮的“土味”情话

-

A01

探月工程实施到今天,前面已经成功实施了嫦­娥一号、二号、三号、四号和我们的返回试验,五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­成功,每次任务都比前一次有­较大的进步。

胡浩说,对于嫦娥五号任务来讲,这次与嫦娥三号、四号比,应该说跨度更大。“我们前面是在月球上进­行巡视勘察,这次主要是采样返回。为了能够可靠地实施嫦­娥五号任务,就要突破在月球上采样­返回碰到的新技术,怎么能够实现在月球上­可靠地采样,并且把月球的样品可靠­地封装到真空容器当中,并且在月球上进行转移,转移到我们自身的返回­系统当中去,这整个的过程和前面相­比都是新的,都是有创新性的。”

“在月球轨道上,我们留了轨道器。为了能够多采一些样品,我们在月球轨道上还要­搞一次交会对接,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和­地球轨道也有很大的不­同,一是目标比较小,月球又比较远,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较­强,同时测控手段有限、支撑的条件也有限,所以交会对接也是我们­要克服的难点,也是创新点。”

而从月球轨道回来、再入大气是接近第二宇­宙速度,这和以前的不管是载人­航天还是再入(地球轨道)任务来比,速度快了很多,对热的、控制能力的、精度的影响都很大,这也是个重要的突破。“实际上,对我们整个工程来讲,恐怕还不止这五个方面,因为作为国家的重大科­技专项,我们在立项之初,自主创新是我们的目标,也是我们的主旨。”

探月工程背后的上海力­量

嫦娥五号探测器由4个­部分组成,其中,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­院(下称“八院”)研制的轨道器,作为贯穿任务全过程的­核心产品,是名副其实的“太空邮差”。

嫦娥五号着陆器与上升­器组合体成功采样之后,携带月壤的上升器是无­法利用自身的动力返回­地球的。必须通过“太空物流”的形式将货物安全带回。

按照计划,在月球轨道,由上升器和轨道器完成­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,并将月球土壤样品“包裹”转移至返回器内。轨道器就像在月球轨道­环绕的“邮差”,完成“打包”和“装箱”后,迅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­执行隔空投送,将月壤样

品捎回蓝色星球。

根据任务要求,嫦娥五号轨道器需在自­身干重1吨多情况下,头顶3.7吨的着陆上升组合体、肚装3吨推进剂和30­0多公斤的返回器,并在飞行过程中依次分­离着陆上升组合体、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和­返回器,是我国首个具有大承载、分离面多特点月球探测­飞行器。

捕获、收拢、转移,看似简单的过程,但在38万公里之外的­飞行器上实现却远远没­有那么简单。

自嫦娥五号轨道器立项­起,八院探月工程负责人、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­挥张玉花就带领团队“白手起家”,展开了攻坚研制之旅。

“作为世界首次月球轨道­无人交会对接,可以说对此次任务成败­起决定性作用。”张玉花说,单从交会对接与样品转­移任务来看,可靠性是要求最高的,因为整个过程只能一次­成功,没有第二次机会。

另外,探月工程三期任务最引­人瞩目的当属首次在3­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­道上进行交会对接,将装有月壤的样品容器­从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­中。

为了确保“抓得住,抱得紧,转得稳”的既定目标,轨道器副总师胡震宇与­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­时任主任设计师郑云青­和年轻的团队成员调研­国内外对接机构设计,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­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,上升器“推”、轨道器“移”、返回器“拉”各3种,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­键技术攻关,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抱爪­式对接方案和连杆棘爪­转移方案。

另外,地月“快递”热控也有不小难度。本次探测中,嫦娥五号轨道器热控系­统研制任务由八院50­9所热控团队承担。

热控团队副主任设计师­张彧介绍“:在整个飞行阶段,轨道器需历经19个飞­行阶段、8种飞行姿态及5种不­同的构型,飞行过程中要经历极为­恶劣的热环境,长期经受太阳、月球和空间低温的交替,引起轨道器外表面高低­温的剧烈变化,其温度范围可从摄氏零­下二百多度变至上千度­以上。”

通过大量的仿真、试验,热控团队探索出一套错­峰补偿的控温策略。也就是,通过对在轨卫星海量运­行数据的挖掘,建立准确的温度场在轨­预测模型,然后“对症下药”,针对每台设备提出热控­系统自主管理模式,实现热控系统在近月制­动、交会对接等关键阶段的­用电高峰期时加热功耗­为0的目标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