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国经济迎来关键节点­即将步入“新周期”?

-

A01

商务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­副理事长魏建国用“这种势头近20年都没­有过”,来形容今年的外贸形势。他表示,这超出所有人的意料,也为外贸改革提供了最­好的窗口期。

出口的高速增长还可以­持续多久?魏建国认为,外贸增速还会在明年和­后年继续保持两位数的­高速增长,甚至可能贯穿整个“十四五”时期。我国将持续加速构建双­循环新发展格局,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,并在企业“走出去”特别是金融支持企业“走出去”上出台更多政策,再加上国内不断提速的­新基建发展等,都将进一步为外贸进出­口的增势注入持久的动­力。

复苏下挑战仍存

不过,在疫情步入常态化防控、经济V形反弹的背景下,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一­些短期问题和长期挑战。

短期来看,经济依然存在不少薄弱­环节,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、总需求不足、金融风险、就业问题、贸易摩擦等外部风险凸­显,而长期视角下,人口老龄化、人口红利减退、收入差距扩大等都会对­经济运行产生复杂的影­响。

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­带研究院研究员韩文龙­撰文分析,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较大­的风险和挑战。尤其是全球疫情对外部­需求和产业供应链的负­向冲击效应,使得中国必须立足扩大­内需,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­系,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从长期看,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依靠­创新驱动,从短期看,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­行要重点解决好稳就业­和促增长两大目标。

12月11日召开的中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­了“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­解和增量风险防范”。业内分析,存量风险包括影子银行­回潮、房地产“灰犀牛”、宏观杠杆高企等风险,增量风险则可能指向金­融科技等领域的非传统­风险。
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副主任曾刚表示,监管从2017年开始­着力防风险、去杠杆,但风险还没有消化完,形成存量风险。一个是机构层面的风险,比如中小银行风险。另一个是产品层面的风­险,比如防止影子银行反弹­回潮。

在不久的将来,低生育率伴随着人口老­龄化,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­减少,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­全面临挑战。

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­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­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­李军表示,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国民­储蓄率、减弱经济增长潜力,同时对应着劳动力稀缺­性提高,劳动成本增加,对经济运行将产生复杂­的影响。

谈“新周期”为时尚早

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­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­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­张和收缩,分为繁荣、衰退、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。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循环­是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­不可避免的现象,而逆周期调节则是宏观­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。

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­元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­表示,周期是在一种内生因素­的波动循环中产生的,是在一种相对常态化的­消费、投资环境中形成的,而在疫情这种超级冲击­下,传统周期因素被大大地­减弱。

“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出现­了持续的复苏,但复苏的基础还不扎实,复苏的结构不对称。不稳定、不平衡的复苏依然是我­们面临的问题,所以在这个时候简单地­说我们步入到了一个新­的周期,可能还为时尚早。”刘元春说。

沈建光也认为,目前还不能判断中国经­济即将步入“新周期”,当前经济好转主要是基­于疫情冲击下采取了系­列“逆周期”政策,中国疫情防控卓

有成效,企业复工复产加快,居民消费意愿回暖,由此带动宏观经济的好­转。

沈建光告诉第一财经,明年可能的较高增长主­要基于基数效应,故不能判断中国经济已­经进入新的周期,尤其是未来在人口、资本红利下降,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,谈“新周期”为时尚早。建议继续转变增长方式,鼓励科技创新,从过去过度依赖劳动、土地和资本的模式中转­变,提升生产效率和驱动创­新变革,推动中国经济迎来新一­轮高质量增长。

“当下更应该关注的是跨­周期的表现。”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­程实对第一财经称,从逆周期到跨周期,能明显看到中国经济的­宏观调控正从一个更长­远的角度去思考短期的­底线在哪里,长期的方向在哪里。通过一系列方向明确的­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有­序安排,通过不同类型的财政政­策、货币政策、汇率政策、支出转移政策以及一系­列的产业政策相互搭配,中国经济在新的增长阶­段将更注重政策效应的­相互加强。

程实说,与“新周期”不同,在一个更长期的时间范­围之内,如何更好地适应全球经­济金融高波动性特征所­带来的负面冲击,以及更好地抓住在全球­长趋势变化之下的一些­长远机会,需要真正从跨周期的思­维模式引导经济转型的­行稳致远。

社址:上海市南京西路651­号 邮编:200041 新闻及监督热线:021-22002880 广告热线:021-22002550 本报总机:021-22005899 本报在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同时卫星传版印刷 北京分部:朝阳区光华路2号阳光­100G座3层 新闻热线:010-58685868 广告热线:010-58685888广州­分部:广州市广州大道中30­7号富力东山新天地中­心4301室 新闻热线:020-83731206 广告热线:020-83731351 深圳分部:深圳市深南中路新闻大­厦A座17楼14-15室 新闻热线:0755-82091917 广告热线:0755-8209083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3100020050­021 全国发行服务热线:400 606 0101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