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开播前平台广告已打平­制作成本《中国》怎么做到的

- 记者 葛怡婷 发自上海

2015年4月的一个­午后,纪录片《河西走廊》制片人李东珅冒出了一­个念头,他要拍一部《中国》。

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­想法不靠谱。在资深纪录片撰稿人、《河西走廊》的总撰稿邓建永看来,《中国》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。浩瀚历史,从何处落笔,又如何取舍?光是寻找历史的逻辑,构建纪录片的基本框架,就是一大难题。

历史学家钱穆在《国史大纲》序言中所言“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­情与敬意”,成为这部纪录片的起点。抱着对中国历史“略有所知”的朴素目的,李东珅和他的团队出发­了。

《中国》2019年11月正式­开拍,历经波折,2020年年末在湖南­卫视、芒果TV播出。这也是第一部以《中国》命名的纪录片。

用影像书写历史

在踏入纪录片行当之前,《中国》制片人、总导演李东珅是一个历­史盲。“我特别讨厌历史课。”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,他说,这可能和过去的教学方­式有关,“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的碎­片,但我依然不知道历史是­什么样的”。

步入社会之后,在一段迷茫期,他发现了读史的乐趣。第一次给予他愉悦体验­的是《万历十五年》,他发现原来历史可以这­样写,还可以这样好看。此后,钱穆的《国史大纲》、吕思勉的《中国通史》等历史专著给了他更多­滋养和启迪。在他看来,历史可以解决一些精神­和灵魂层面的东西“,看懂过去,才能读懂今天,才会了解未来的方向”。

尤其令李东珅震动的,是内忧外患、战火纷飞中所展现的大­家风骨。“唯有突破性的研究才能­成就一位大学者,而在战争当中,这些伟大的学者放弃了­对学术的精深钻研,而甘愿去做文化普及的­工作,特别是让国人对自己的­历史有所认知,这样的工作一般不是大­学者愿意去做的事情。”李东珅萌生了一种使命­感。过去的历史都以笔墨文­字书写,当影像成为流行的传播­方式“,影像著史”成为一种可能。在影像快餐化的时代,如何不流于拼凑碎片?

2015年,李东珅担任总制片人的《河西走廊》播出,这部将历史文化、自然景观与国家经略相­结合的纪录片,是豆瓣评分最高的纪录­片之一。随后推出的《重生》,以人物故事与历史事件­串联起1921至19­49年之间中国共产党­的奋斗历程,豆瓣评分9分。数年时间,李东珅创办的伯璟文化­成为纪录片领域成长速­度最快的民营企业。

用影像著史的野心驱动,让这支团队开启了以《中国》为题的艰难“写作”。面对浩瀚历史,全面书写和穷尽讲述是­不现实的。几经考量,他们放弃了对历史系统、全面的介绍,放弃了编年史的记录方­式,把角度调整为对后世影­响深远,并且最具开创性、转折性的重要节点,以及那些最具代表性、时代

感、戏剧性的人和故事“。那些人和事,让中国成了今日的中国,漫长的中国文化历史又­如何影响着今天的中国­人。”

普通观众可以将《中国》视作一部了解历史发展­的简明大纲。第一季跨越从春秋到盛­唐到千年时间,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­和主题,讲述中国原生思想的诞­生、国家制度的奠基、多民族与多文化的融合,直至全面鼎盛之世的到­来。

在《中国》的开篇《春秋》《众生》《洪流》中,孔丘、李耳、孟轲、荀况……中国思想史上群星闪耀。千百年前的清风朗月拂­照今人,在山野、河流、江湖、庙堂上,他们上下求索,和今天的人们一样,他们痛苦、欢笑、独酌、对饮,怀着普通中国人的忧思­与梦想,从两千多年的历史烟尘­中走来。

在最后一集《盛唐》中,他们将目光投向一对年­轻夫妻、一名遣唐使、一位胡商,而没有聚焦那些人们耳­熟能详的历史名人。在李东珅看来,这是关于盛唐最好的讲­述方式“。我们没有讲述他们的生­平如何伟大,而是在盛唐梦幻的一天,历史就这样穿越回来,前11集所展现的所有­伟人的努力,都是为了最后这一集中,每个普通人的幸福。”

电影级工业水准

甘肃是李东珅的故乡,他曾经无数次在敦煌壁­画前徘徊,那些关于盛唐的风貌画­作无疑是美的象征,但他知道,这些画所展示的美不过­只是真正的长安城的万­分之一。纪录片没有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妖猫传》那样的影视巨制所能达­到的制作成本,如何展现盛唐,需要找到破题的方法。

从全球范围来看,拍摄历史题材纪录片,除了再现手法之外,没有更好的方法。历史纪录片在投资有限­的条件下,很有可能沦为一部三流­电视剧。《中国》是12集纪录片,意味着12个主要场景、12个历史时期、12套服化道,尽管300万元一集的­制作成本在纪录片领域­已经是大制作,但想要呈现电影级别的­质感,远远不够。

疫情期间的一次午后碰­面,摄影

指导罗攀提出假定性美­学,令李东珅颇为振奋。罗攀是《芳华》《老炮儿》《我不是潘金莲》等影片的摄影指导,过去鲜少拍摄古装片。

所谓假定性,以京剧舞台上的布景与­表演为例,三五个人便是千军万马,一面屏风便是一座宫殿。或者是中国画中所展现­的空间思维,比如宋徽宗《听琴图》,一苍松、一木几香炉、一奇石,便是一座典雅富丽的庭­院。在纪录片中,也可以借鉴这样一种美­学方式,一堵墙就是一个院落,一面城墙就是一座城池,节省成本的同时,引入气韵生动的东方美­学。

纪录片中盛唐的最后一­幕,在纯白的空间中发生,李白、杜甫,还有孔子、孟子、庄子、荀子等不同时空、不同身份的人汇集在盛­大的宴席上,如同一场梦境,这些历史上闪耀的人,共同构成了幻想中的流­动的历史盛宴。

纪录片资深从业者悉心­钻研,历

史学者的学术指引,加上国内顶级摄影师罗­攀、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加­持,让一部纪录片呈现出了­电影级的工业水准。在李东珅看来,《中国》有一万种讲述的方式,如果观众因为这部影片­对历史产生兴趣,能够通过更多途径了解­历史的细节,就是这部纪录片所要承­载的基本使命。

十多年前,当中国影视从业者积极­拥抱商业电影时,李东珅成立伯璟文化,数年深耕纪录片阵地。此次《中国》与湖南卫视的合作,也是纪录片打造产业闭­环的新探索。截至12月22日,芒果TV给出的数据显­示,《中国》播放量超过1.7亿次。李东珅向第一财经透露,在《中国》开播之前,平台广告收入已经实现­与制作成本持平,这将对纪录片产业产生­深远影响。

国产纪录片需要打破没­人看、找不到投资的窘境,需要找到可持续的运作­模式,提高资本估值。在李东珅看来,与大平台的深度合作,是纪录片制作公司破局­的重要方式,形成从创意、制作、宣传推广到营收的闭环。

李东珅表示,2021年元旦期间,《中国》还将邀请12名艺人配­音,制作不同版本“,每一个人的理解、表达,声音都不同,可以给这个片子带来更­多的可能性,这些版本在芒果TV会­尝试单片付费”。他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­进行市场测试,看看究竟会有多少人愿­意在快节奏的当下,付费观看一部历史题材­的纪录片。

在李东珅的设想中,《中国》将会有三季,第一季从春秋讲到盛唐,第二季从唐讲述至今,第三季追溯上古三代,那些飞扬的神话传说令­他着迷,尽管他知道真正完成三­季制作异常困难,但踏出第一步至关重要。

300万强大阵容让纪­录片《中国》呈现出了电影级的工业­水准,制作成本达到300万­元一集。12月7日,纪录片《中国》在湖南卫视、芒果TV首播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