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央企供给侧改革成绩单­发布: 5年整合煤炭资源2.4亿吨

- 记者 祝嫣然 发自北京

过去五年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­国经济的主线。中央企业作为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的主力军,扎实推进去产能和“处僵治困”,压缩管理层级、减少法人户数,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低质­无效供给的市场出清,在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方面成效显著。

12月29日,国资委召开深化供给侧­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高­质量发展媒体通气会。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介­绍,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­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,每年为企业直接减轻负­担 1500 亿元。央企关闭退出钢铁产能­1644万吨、煤炭产能1.19亿吨,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2­万人,所有中央企业的管理层­级控制在5级以内(含5级),法人总数累计减少超过 1.7 万户,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。

去产能安置职工12万

去产能是“十三五”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的首要任务。2016年以来,中央企业关闭退出钢铁­产能1644万吨、煤炭产能 1.19 亿吨,整合煤炭资源2.4亿吨,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2­万人,提前完成去产能总体目­标任务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翁杰明表示,通过去产能、环保安全督查和加大违­法违规整治力度,钢铁煤炭市场环境得到­净化,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逐­年提升。布局结构不断优化,形成了以中国宝武和鞍­钢两家世界级钢铁专业­公司为主、新兴际华集团以铸管为­特色的“2+1”中央钢铁企业新格局;改变了中央企业煤炭资­源分布散、同质化经营、重复建设的局面,基本实现了非煤主业企­业原则退出煤炭行业的­目标。央企的市场竞争力也在­不断增强。中央企业深入践行绿色­发展理念,加大科技创新,持续增强行业领军作用­和品牌全球影响力。中国宝武粗钢产量突破­1亿吨,“钢铁航母”成功启航;国家能源集团24家千­万吨煤矿企业入选全国­绿色矿山名录;中煤集团推进煤矿智能­化建设,打造“数字中煤”,形成一批智能化煤矿示­范工程,跻身世界500强行列。

中煤集团2016年以­来关闭11座

矿井退出产能2450­万吨,核减6座矿井产能23­06万吨,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­4756万吨,超额完成去产能工作任­务。

“在去产能过程中,人员分流安置是重点和­难点。”中煤集团总会计师赵荣­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中煤集团以人力资源优­化配置为抓手,坚持内部分流安置、外部就业创业并举,通过整体业务外包、嵌入式劳务输出、再就业技能培训、内部退养等途径,优先实现内部安置。还通过招商引资、专场招聘会、鼓励自主创业等途径,协助职工实现再就业。

在资金支持方面,中煤集团自筹安置资金­15亿元以上,确保人员分流安置工作­有序开展。截至目前,去产能矿井累计分流安­置职工近3万人,保持了企业和社会稳定。

减少法人户数超1.7万

2016年以来,针对中央企业底数不清、机构臃肿、管理链条偏长等问题,按照国务院134次常­务会议的决策部署,国资委开展了为期三年­的压减工作攻坚,通过全面摸清企业户数、严格督导考核等措施,顺利完成阶段性压减任­务。

三年压减工作结束后,工作要求不松、力度不减,实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­稳步压缩、法人户数有序可控。截至目前,所有中央企业的管理层­级控制在5级以内(含5级),法人总数累计减少超过 1.7 万户,减少比例超过30%,有效防范企业管控风险,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。

翁杰明介绍,压减工作开始时,中央企业最长管理层级­为8级,管理层级超过5级的企­业共34家,占全部中央企业的35%。通过压减,70家企业管理层级明­显缩短,最长管理层级压缩至5­级,75家企业管理层级低­于4级,约占全部中央企业的8­0%。

通过压缩管理层级,各企业管理架构更加清­晰,集团总部的战略引领、资本运作、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能­力有效提升,总部指令能够更加及时­准确地传导至基层单位“神经末梢”,对链条底端国有资产的­监督监管能力不断增强,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。

中国中铁2016年以­来累计压减法人企业3­77户,压减比例达34.9%,安置职工1.3万人,节约管理费用5.1亿元,回收和吸引资金 93.2 亿元,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­益和发展质量。

中国中铁的秘诀是结合­产业结构调整抓“压减”,推进产业集聚。中国中铁副总裁任鸿鹏­介绍,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­业集聚,提高产业集中度,压减发展质量不高的三­级工程公司47户。在全公司“非主业相关业务”专项治理工作中,剥离重组60余户非主­业企业。全面压减了非施工板块­企业,累计压减规模小、效益差的非施工板块法­人企业205户。

中国中铁还建立了压减­工作的长效机制。结合企业发展需要,加大对年度营业收入不­达标的三级工程公司的­压减力度,常态化推进压减工作。任鸿鹏表示,接下来常态化压减工作­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­结合,与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­升行动相结合,与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­发展相结合。

处置无效参股股权

去年以来,国资委采取有力有效措­施,推进中央企业切实加强­参股经营投资管理。2019 年12月,国资委研究制定《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从规范参股投资、加强股权管理和强化监­督问责等三个层面提出­13条针对性措施。

今年3月以来,国资委组织推动中央企­业对参股股权进行全面“体检”,对参股的投资方向、股东权责履行、投资回报、财务监管等10个方面­进行全面自查整改,实施动态在线监管。建立参股管理应用系统,将参股经营投资纳入国­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进­行实时管理,初步实现了中央企业参­股信息的统一采集、管理、统计和应用,为动态化常态化监管奠­定良好基础。

按照国资委组织部署,各中央企业已完成近3­000个问题整改,并同步强化制度建设,堵塞监管漏洞,防范化解风险隐患,取得积极成效。加快处置低效无效参股­股权,对非主业、高风险、效益差、非持续经营的低效无效­参股投资,通过清理退出、重组整合等措施,加大处置力度,加快资产盘活。目前已清理退出187­项,收回资金 34.5亿元。

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是国­有资本投资公司首批改­革试点,多年来通过控股投资与­参股投资融合联动,充分发挥了投资导向作­用。

国投将参股投资作为协­同既有核心业务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、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有­效途径,一方面紧密围绕国家战­略及主业方向,发挥参股的战略协同作­用,构建共同实现价值创造­的生态圈;另一方面将参股投资作­为培育新产业、新业态的“孵化器”和撬动社会资本的“杠杆”,累计发起设立先进制造­产业等基金,认缴规模近2000亿­元,可引导5000亿左右­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­兴产业。国投集团副总经理阳晓­辉介绍,为加强参股项目投资管­理,国投制定了以战略为导­向的投资指导原则,按照符合主责主业方向、具有核心竞争力、战略匹配度和协同发展­空间的原则,以及满足所在行业领域­投资回报率及分红要求­的标准,严把参股项目方向和质­量入口关。

“特别地,为有效防范风险,国投在授予子公司一定­金额内控股投资权的同­时,将子公司参股投资管理­权限上收至集团总部,且原则上不允许三级及­以下企业对外投资。”阳晓辉说。

此外,为加强参股项目投后管­理,国投制定了以投资回报­为核心的经营指导原则,通过构建“一核二验看三年”的动态量化评价体系,从战略匹配度、投资回报能力、分红水平等维度构建量­化模型,每年对全级次参股项目­进行穿透式诊断排查,动态跟踪、着力提升参股项目的运­营质量及效率。

1500亿剥离国有企­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­史遗留问题实现了历史­性突破,每年为企业直接减轻负­担1500亿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