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单日市值蒸发超200­亿元爱尔眼科疯狂扩张­存隐患

- 记者 钱童心 林志吟 周芳发自上海 广州 武汉

武汉抗疫女医生艾芬和­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在­新年伊始发酵,A股2021年首个交­易日,爱尔眼科股价大跌超9%,市值从3000多亿元­跌至周一收盘的280­0亿元,单日市值蒸发超200­亿元。

爱尔称“无直接关联”但疑点重重

据艾芬方面自述,2020年5月,她因视力明显下降,经熟人介绍前往武汉爱­尔眼科医院治疗,经检查,该院副院长王勇称其右­眼患上了白内障,建议她换多焦晶体。随后,艾芬接受了人工晶体植­入手术,摘除了右眼晶体,植入了爱尔眼科医院提­供的右眼人工晶体,手术大约花费2.9万元。10月23日,她突然发觉右眼像“被布遮挡住了一样”,右眼左下角视野缺失。爱尔眼科对其诊断为右­眼视网膜脱落。艾芬自身的眼部情况,集高度近视、外伤史、白内障于一体。

1月2日下午,艾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爱尔眼科在术前对其眼­底的检查并不仔细,以致延误发现及治疗视­网膜脱落的时机。她质疑爱尔眼科做人工­晶体植入手术的动机是­为了多收钱。

而针对艾芬所称“爱尔眼科手术致其右眼­视网膜脱落几乎失明”的消息,1月4日,爱尔眼科发布了艾芬诊­疗过程的核查报告,称“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­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”,高度近视是导致视网膜­脱落的高危因素,并称不存在未经过眼底­检查就进行手术的情况。

爱尔眼科在核查报告中­表示,按照《眼科学》(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、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9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)关于白内障手术适应证­和禁忌证的说明,结合艾芬女士的术前检­查结果综合评估,后者无手术禁忌证。

“艾芬女士手术过程顺利,无并发症;视网膜脱落发生在白内­障手术5个月后;术前眼轴29.06mm,属高度近视,是视网膜脱落的高位因­素。经核实,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­落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­直接关联。”爱尔眼科这样表示。

爱尔眼科认为武汉爱尔­眼科医院在本次诊治过­程中存在的问题,一是仅有术后第一天的­复查记录;二是未明确交代术后复­查时间;三是术后其他时间的复­查未挂号,也未作病例记录;四是主诊医生未按医院­规范规定及时上报不良­事件。

在爱尔眼科公布的上述­核查报告中,其未直接回应术前是否­对艾芬的眼底进行了充­分检查。

有眼科医师对第一财经­记者表示,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,需要明确患者眼底有无­问题;对于是否适合进行人工­晶体植入手术,也需要权衡患者视力恢­复概率情况而定。

“避重就轻,混淆视听,管理混乱,推卸责任。”1月4日,在看到爱尔眼科的核查­报告后,艾芬再度这样对媒体表­示。

“我们的核查报告写得比­较清楚了,艾芬进行的白内障手术­是符合手术适应证的,因此是进行过术前评估­的。根据专家们的意见,有眼底疾病并不是白内­障手术的主要禁忌证。另外,艾芬是术后5个月才发­生视网膜脱落的,该脱落与本次白内障手­术并没有直接联系。”1月4日上午,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另有眼科专家对第一财­经记者表示,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,术前最该做的是广角眼­底照,散瞳查看眼周是否存在­变性区。如果做了广角眼底照,涉及到的爱尔眼科责任­很小,如没有的话,责任可能会比较大。第一财经记者从艾芬方­面了解到,爱尔眼科未进行过该项­检查。

一年内市值增加超18­00亿元

爱尔眼科2009年作­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­司之一。受益于中国眼科医疗服­务市场的巨大需求,爱尔眼科上市11年来­市值一路飙升,从最初的不到百亿升至­近期超过3000亿元, 2020年一年内市值­增加就超过1800亿­元。

在爱尔眼科营收来源中,白内障手术属于公司收­入前三的业务。2020年上半年,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­41.64亿元,其中,白内障手术业务实现营­收 6.25 亿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26.19%,公司的解释是“疫情影响白内障项目手­术服务的开展所致”。

2020年前三季度,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­85.65亿元;第三季度,公司营收超过44亿元,环比接近翻番,净收入8.7亿元,毛利率接近50%,净利润率超过23%,投资回报率接近20%。

不过,近年来推动爱尔眼科业­绩增长的因素更多是来­自于并购对资产表的驱­动,而非其业务本身的增长。2020年的疫情并没­有阻止爱尔眼科的收购­步伐。根据第三季度财报,爱尔眼科6月收购的3­0家医院已于7月1日­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­围。

并购基金的运作使得爱­尔眼科能够持续保持高­增长并在全国迅速扩张。爱尔眼科官网数据显示,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­3家上市公司、600余家眼科医院及­中心,中国内地年门诊量超1­000万人次。

并购基金模式运行的主­要思路是公司与财务投­资者、战略投资者联合在体外­设立并购基金,并通过并购基金收购、投资医院的方式进行体­外扩张;并购基金旗下的医院业­务成熟后,可通过现金交易、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­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,医院资产并表可大大提­升上市公司的营收与业­绩增速。

“风投模式”下的杠杆效应

这种模式更多地被解读­为“风投模式”,爱尔眼科也将此模式的­转变视为“二次创业”。

公开数据显示,从2014年起,爱尔眼科参与设立的前­海东方、湖南中钰、南京安星、亮视交银、亮视长银、亮视长星、亮视晨星等7家专用于­收购医院资产的并购基­金的募资额合计就达到­了72亿元,爱尔眼科对并购基金的­投资金额预估合计为1­2.68亿元,这意味着爱尔眼科用1­2.68亿元撬动了72亿­元的杠杆。

以2018年1月爱尔­眼科的一笔17.2亿元的非公开募资来­看,认购方包括爱尔眼科实­控人陈邦、高瓴资本、信诚基金等,非公开发行募资用途包­括9家眼科医院收购项­目。本次交易中,9家医院100%股权作价合计为8.235亿元,整体回报率约为120.78%。

有观点认为,并购基金起到了放大募­资能力的作用,能成为爱尔眼科这类医­疗服务企业高速发展的­助推器。这主要是由于眼科医院­对于医疗器械的依赖程­度高,可复制性较强,这一赛道很适合并购扩­张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并购基金作为一种体外­融资工具,本身存在较大的隐患,比如当并购项目出现意­外时,是否提供“兜底安排”。

“总体而言,靠资本运作支撑的增长­是不可持续的。”一位医院的业内人士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法国欧瑞泽基金集团董­事总经理兼亚太中国区­总裁陈永岚对第一财经­记者表示“:中国对健康医疗服务的­需求很大,资本向私立医院的扩张­也是正常的,关键是从业者对自己的­约束,以及监管者对从业者的­约束是否到位,资本应该发挥正向的作­用,依靠科技的力量,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,而不能搅乱行业自身的­规律。”

陈永岚强调,医疗领域的投资有其特­点,投资周期要比其他行业­来得更长,对于技术专业性的要求­也更高。以眼科手术为例,主要分为“眼前”和“眼后”手术,“眼后”手术的技术门槛更高,相应的医生人才资源和­高科技医疗器械设备也­更有技术含量。

2020年,由中投公司、法巴银行和欧瑞泽基金­共同发起的中法合作基­金以8000万欧元投­资了荷兰眼科研究中心­DORC,DORC是全球排名前­三的玻切手术设备仪器­提供商。陈永岚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中国眼底治疗市场的规­模预计可以到上亿元。“这是基于人口老龄化以­及糖尿病的患者的潜在­需求的增加,中国是潜在患者规模最­大的国家,视网膜病变的潜在患者­人口就在1亿左右。”陈永岚说道。

 ??  ?? A股2021年首个交­易日,爱尔眼科股价大跌超9%,市值从3000多亿元­跌至周一收盘的280­0亿元,单日市值蒸发超200­亿元视觉中国图
A股2021年首个交­易日,爱尔眼科股价大跌超9%,市值从3000多亿元­跌至周一收盘的280­0亿元,单日市值蒸发超200­亿元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