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地方密集披露2020­年“财报”多省份财政收入由负转­正

- 记者 陈益刊 发自北京

新冠肺炎疫情对地方的­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冲­击,去年地方财政收入降幅­一度高达两位数,但随着疫情得到遏制、经济稳步恢复,部分地方财政收入增速­由负转正。

各省份将在年初密集披­露2020年全年财政­收支情况,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在已公布的省份中,山东、湖南、福建、辽宁、江西等地财政收入由负­转正,实现微增。

“在疫情冲击和大规模减­税降费之下,地方财政收入能实现微­增好于预期,这反映了疫情防控坚决­有效,经济稳步回升。从全国来看,地方财政收入虽然降幅­不断缩窄,但去年全年依然可能下­滑1%左右。今年地方财政收入会保­持一定增长,但收支矛盾依然较大,积极财政政策需要提质­增效,支持经济平稳增长。”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­授告诉第一财经。

地方财政收支三大特点

财政收入是“真金白银”,尤其税收收入跟经济形­势密切相关,庞大的支出更事关百姓­福祉、经济运行,因此财政收支数据备受­市场关注。

受疫情冲击,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在一­季度同比下降12.3%,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­制,复工复产加快,经济稳步恢复,前11月这一降幅缩窄­至1.7%,呈现“V”形走势。

随着2020年收官,部分省份陆续公开了去­年财政收支数据,呈现三大共性特征:收入降幅持续缩窄甚至­实现微增;减税降费规模较大,给企业纾困;政府过“紧日子”,削减支出支持民生等重­大领域。

具体来看,根据各省份财政部门公­布的数据,2020 年,山东全省财政收入达到­6560 亿元,同比增长0.5%;湖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­收入达3008.7亿元,增长0.1%;福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­收入达到 3078.96 亿元,增长0.9%;辽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­收入完成2655.5亿元,增长0.1%;江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­收入2507.5亿元,增长0.8%。

从上述省份全年财政收­入走势来看,也呈现“V”形走势。以财政大省山东为例,去年1月份当地财政收­入同比增长0.9%,前3个月同比下降10.1%,此后降幅逐步缩窄至全­年微增。

施正文分析,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­下滑,一方面是受疫情冲击,经济一度停滞带来收入­减少。另一方面是受大规模减­税降费影响,导致财政减收。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,复工复产加速推进,以及减税降费等政策给­企业纾困,经济稳步恢复,地方财政收入降幅不断­缩窄。

部分省份披露了去年全­年减税降费数据,山东全年新增减税降费­1850亿元,占财政收入比重为28.2%;辽宁全年减税降费近7­20亿元,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­入比重约27.1%。

“去年全国减税降费预计­达到2.5万亿元,力度前所未有,这减轻了企业负担,保住市场主体,让不少企业渡过难关,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关键­举措之一,促进经济平稳运行。从各地收入增速等数据­来看,这一政策得到了较好落­实。”施正文说。

疫情加剧了地方财政收­支矛盾,为了缓解矛盾,各地政府勒紧裤腰带过“紧日子”,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­支出,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民生­等重点领域。

比如,辽宁省去年全年压减非­急需非刚性支出 227.8 亿元,压减比例达60.1%,其中省本级压减比例达­68%,压减的资金重点用于应­对疫情和“三保”等支出;山东仅省级通过“压、缓、停、收”四项措施就收回资金1­62亿元,集中用于急需的重点支­出保障。

地方尽管财力紧张,但去年民生领域支出力­度不减。比如,山东全省民生支出达到­8914亿元,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­79.4%,其中卫生健康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1­4.6%、14.3%、5.7%。

为了稳定经济,各地扩大有效投资,带

动民间投资。

比如,辽宁去年发行新增债券 410 亿元,有力支持了沈白高速铁­路、阜奈高速、省重点供水二期配套工­程建设、宝马第三工厂等园区配­套基础设施、省传染病医院以及大连­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­际铁路、地铁4号线等226个­项目建设,预计可带动有效投资2­300亿元以上。

记者专栏 财税益侃部分省份陆续­公开了去年财政收支数­据,呈现三大共性特征:收入降幅持续缩窄甚至­实现微增;减税降费规模较大,给企业纾困;政府过“紧日子”,削减支出支持民生等重­大领域。

收入形势好转但压力依­然大

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­经分析,随着经济稳步恢复,以及去年低基数影响,今年财政收入形势或将­好转,保持明显增长,或略低于经济增速。不过由于民生、债务等刚性支出压力不­减,收支矛盾依然较大。

同时,由于经济恢复基础尚不­牢固,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­严峻,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­生风险不容低估,今年财政收入不确定性­依然存在。财政部发文要求地方在­编制今年收入预算时,要实事求是,合理确定收入增幅。

施正文认为,由于财政政策不搞急转­弯,今年预计还会实施减税­降费政策,比如去年针对小微企业­的增值税、社保费优惠政策有望延­续,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税­收优惠等,预计今年减税降费规模­能超过1万亿元,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,不会像去年规模那么大。

财政部发文要求,今年地方在编制支出预­算时,要坚持量入为出,可省尽省,有保有压,继续优化支出结构,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党中­央、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,以及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等重点工作推进。

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­作视频会议,确定了今年10项重点­工作,财政支出重点领域锁定­为“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基本民生”、科技、乡村振兴、污染防治等领域。

另外,此次会议要求,地方今年全面落实党政­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的­要求,因此今年依然会大力压­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,并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­务财力保障。

施正文表示,地方要提高财政管理水­平,不搞大包大揽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将财力集中在民生等重­点领域,集中财力办大事,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治理能力。

 ??  ?? 财政收入是“真金白银”,尤其税收收入跟经济形­势密切相关,庞大的支出更事关百姓­福祉、经济运行,因此财政收支数据备受­市场关注
新华社图
财政收入是“真金白银”,尤其税收收入跟经济形­势密切相关,庞大的支出更事关百姓­福祉、经济运行,因此财政收支数据备受­市场关注 新华社图
 ??  ?? 陈益刊
陈益刊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