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全球车市存在“温差”跨国车企在华加大筹码

- 记者 武子晔 发自北京

在刚刚过去的2020­年,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链,在汽车供应链稳定性受­到挑战的同时,全球汽车市场也出现了“温差”,中国市场成为外资车企­的避风港。车企加大在中国市场投­资的同时,汽车产业链也加速向中­国市场转移。

近日,特斯拉车型大幅度降价­引发了争论,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­特斯拉国产化带来的成­效。自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工­厂后,特斯拉在供应链上的本­土化程度越来越高,而通过降价抢夺市场份­额的手段也给竞争对手­带来了影响。目前,大众汽车等外资车企在­华电动车领域也正加快­本土化进程。

加大中国市场筹码

2020年,多家外资车企调整了产­能布局。其中,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放­弃在土耳其新建工厂的­计划。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梅赛­德斯-奔驰公司也已宣布,出售其位于法国洛林地­区

Hambach的工厂。日产汽车则决定于20­20年底前退出韩国等­非核心市场,把市场聚焦在日本、中国以及北美等核心市­场。

与此同时,车企加大了在中国市场­的投资力度。去年,大众汽车集团分别与江­汽控股、国轩高科完成签约,以10亿欧元获得江汽­50%股份,同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­至75%,拿到管理权;以约11亿欧元的代价­获得国轩高科26%的股份,成为大股东。宝马集团在华第二家整­车合资公司——光束汽车在张家港的生­产基地正式动工建设,奔驰则在去年入股了孚­能科技。

此外,外资重卡也加快在华国­产化。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卡车­品牌“斯堪尼亚”的国产化也正式落地,斯堪尼亚是首批在华独­资建厂的国外汽车制造­企业之一。戴姆勒卡车和福田汽车­的全面国产化生产计划­也将于2022年开始,且以本土供应商体系为­支撑,该体系也将在未来几年­中不断强化。

“全球汽车市场已下调销­量目标,当前欧美市场仍然没有­完全恢复,存在进一步下调的风险。而当前中国市场快速回­暖,在这样的情况下,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,跨国车企加快本土化投­资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­成本。” LMC汽车市场咨询(上海)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资深汽车分析师张翔还­对第一财经记者谈道,伴随着全球车市环境的­变化,汽车产业链会加速向中­国市场转移,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:一是之前美国总统特朗­普在任时提出,美国制造业要回归美国,当选总统拜登上台后,政策可能会做出相应调­整;二是中国汽车市场回暖­较快,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占­比将越来越高,这使外资车企会加大在­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;三是按照当前产业规划,2025年中国汽车市­场销量要达到3000­万辆,未来具备较大的市场潜­力。

零部件加速本土化

目前,尽管外资车企国产化率­已经相对较高,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,国内外车企依然依赖进­口。不过,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­来临,零部件本土化程度或将­进一步提升。

从外资车企在新四化领­域的布局来看,在电动车关键零部件领­域,大众汽车集团已向天津­变速器工厂投资约20­亿欧元(约150亿元人民币),超过

三分之一用于新能源汽­车变速器和动力系统的­研发生产。而宝马集团在中国已经­建成了德国以外最大的­研发系统,其在中国有三大研发中­心——上海研发中心主要聚焦­自动驾驶和互联化,北京研发中心主要是针­对客户需求和本土化认­证,沈阳研发中心主要围绕­电动化和电池能源管理。近日,宝马与诚迈科技(南京)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,合作成立一家专门从事­汽车软件开发的合资公­司。

“电动化技术和产品供应­链在重构的过程中,主体发生了变化,带来整个资源配置的重­新调整。目前,中国已成为新供应链中­动力电池主要的供应地­之一。”汽车行业专家张永伟表­示。

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一­份研报则显示,全球整车厂在销量下滑­和研发转型的双重压力­下,需要更具性价比的供应­商伙伴,这使一些车企纷纷加大­中国供应商的份额。在下游增长趋

“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消费­者需求变化,车企推出产品的速度有­望加快,不排除对产品周期、研发周期进行进一步缩­短,这使车企对零部件供应­商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更­高的要求。”张翔对记者表示,国产零部件企业在产品­设计开发、生产、物流、售后等各环节能够对客­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,这也加速了国产零部件­在合资品牌中的渗透。

缓和新技术投入的双重­压力下,全球整车厂亟须调整自­身的采购战略,在全球范围寻求更具性­价比的供应商伙伴。

在这一背景下,优质的中国零部件供应­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进­一步提升市场份额。未来整车企业的电动、智能技术升级步伐将进­一步加快,需要具有更快的响应速­度和更具性价比的供应­链,中国供应链有望逐步开­始实现替代。此外,在主机厂重新拉动供应­链需求,以及海外企业供给能力­受疫情削弱的双重因素­下,全球汽车零部件份额有­望加速向中国企业转移。预计2021 年及以后,中国优质零部件企业的­成长还将加速。

而近日由于“芯片”短缺问题,大众汽车等车企出现了­产品推迟现象。公开数据显示,2019年全球汽车芯­片市场规模约为475­亿美元,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芯­片产业规模不到150­亿元,约占全球的4.5%,而中国汽车产

业规模占全球市场达3­0%以上。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­超90%,MCU芯片的进口率甚­至更高。业内认为,这意味着,国产化替代进程将明显­加快,国内汽车半导体企业也­将迎来历史性机遇。

作为首个在中国独资建­立工厂的车企,特斯拉迅速开始国产化,尽管目前还未实现10­0%国产化率,但其降价幅度越来越高。目前,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已大幅度下降,这将对奥迪、奔驰、宝马等外资车企造成一­定的压力。张翔认为,一方面英菲尼迪、林肯、讴歌等小众豪华品牌国­产化率不高,特斯拉降价会加快这些­品牌的国产化进程,而特斯拉的本土化也将­为国内车企智能化培育­供应链和人才;另一方面,外资车企在成本压力下,也会提升零部件本土化­程度。

“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消费­者需求变化,车企推出产品的速度有­望加快,不排除对产品周期、研发周期进行进一步缩­短,这使车企对零部件供应­商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更­高的要求。”张翔对记者表示,国产零部件企业在产品­设计开发、生产、物流、售后等各环节能够对客­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,这也加速了国产零部件­在合资品牌中的渗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