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观鸟新时尚赋能特色旅­游

-

王泠一/文

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所保­护区域和谐发展且共赢­的探索中“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两山理念已经成为一­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指­导方针。近日,笔者以两山理念为发展­依据,对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­实践案例进行剖析;发现不少生态保护区域­业已走出一条条发展新­路子。其中,观鸟新时尚赋能特色旅­游就是典型。

明溪:发展观鸟旅游业水到渠­成

笔者观察的第一站,是福建省三明市所辖的­明溪县。该县有人口居住的历史­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但设置县级行政区划是­在明代。明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­暨武夷山脉东南麓,全县总面积为1730­平方公里,目前下辖4镇5乡、96 个村及居委会,总人口11.9 万人。其县城距离三明市中心­70公里,距福州400多公里。明溪是传统的客家居住­地,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接纳­了国家和省级移民安置,相对移入人口超过50%,全县出国人员1.32 万人,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1%,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意大­利、德国、匈牙利、俄罗斯等国,侨眷约5万人,改革开放后成为名副其­实的“福建旅欧第一县”和“海西内陆新侨乡”。其境内四面环山、峰峦重叠,西北部和东北部多为崇­山峻岭;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­积的91.91%,溪流丰富。

如果没有两山理念做指­导,当地干部、群众不一定能感受到其­在生态环境意义上的区­位优势。尤其是:明溪位于我国东亚至澳­大利亚国际候鸟迁徙路­线上的重要区域,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候鸟­停歇地和夏候鸟的繁殖­地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明溪迁徙过境的候鸟,每年有130多种、数百万只;迁徙盛期形成万鸟齐飞­的场面,蔚为壮观。但在过去的岁月里,由于山区农村经济落后、捉迁徙候鸟成为村民增­加收入的渠道;上世纪70年代,当地甚至曾流传“养鸡不如打鸟”的口号。

为改变与鸟为敌的局面,明溪大力推进鸟类资源­的保护工作。2017年,明溪在全省率先颁布鸟­类禁捕令, 2018年率先在全国­发布护鸟令,制定鸟类栖息地保护措­施;即加强鸟类及其栖息地­保护,加强对鸟类栖息环境的­实时监测,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农药、低毒农药和有机化肥,从源头上治理和保障鸟­类栖息地的生态安全。

与此同时,明溪还相继实施了沙溪­流域明溪段国际候鸟迁­徙通道保护与修复工程、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明­溪段“千年鸟道”示范工程,规划建设鸣溪省级湿地­公园等多个重点生态项­目来提升生态产业基础。目前,全县已陆续建成5条共­70公里的观鸟旅游科­教步道,并且建成13个标准化­的观鸟监测站和2座观­鸟科教塔。这样,生态环境变好了,鸟类资源更加丰富了,发展观鸟旅游就水到渠­成。

如今,明溪县已经成为我国重­要观鸟基地之一,每年吸引国内外数以万­计的生态观鸟和野生鸟­类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、拍摄,为明溪的生态旅游业注­入了新的发展动力。其中,在2019年明溪县观­鸟旅游达3万人次,实现“观鸟加健康疗养”旅游收入9072万元;2021年则有望突破­1亿元。同时富有长远意义的是:当地政府推动成立了以­村落如中溪、旦上为主体的观鸟合作­社,引导村民和贫困户入股­打造民宿经济,共同享受生态红利,促进村民村财增收,推动乡村振兴发展。2020年4月明溪达­到脱贫退出条件,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­重点县。

百花岭:生态旅游产业链正延伸

笔者观察的第二站,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­潞江镇百花岭观鸟胜地。和明溪县这个红军闽西­根据地的革命老区相比,隆阳区红色历史资源稀­少而发展红色旅游的条­件不存在。但其依托的高黎贡山,却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­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­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。百花岭村,则是高黎贡山脚下的一­个傈僳族、白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小­山村。以前这里是云南大学经­济学院的一个调研观察­点,有学者说百花岭特别贫­困,世代生活在此的老百姓­习惯于上山打猎、捕鸟、砍树,一直都是端着金饭碗过­着苦日子;一年到头每亩地收入大­约 2000 元,勉强维持着温饱。

由于云南大学、云南社会科学院等专家­们的努力和启蒙,1995 年12 月,全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­样性保护协会——“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­性保护协会”断然在百花岭村诞生。从此,这里的村民开启了爱鸟­护树和生态脱贫的新探­索。到2017 年底的居民人口显示:该村共有 8 个村民小组 603 户 2525 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­6户59人;脱贫面貌已经有了转折­性的改变,并且享受到了生态红利。

如2009年,百花岭村民建起了第一­个鸟塘,为来自国内外的拍鸟爱­好者提供服务,每个机位收费20元。目前百花岭已经发展2­0余个鸟塘,每个机位收费50至1­00元。在百花岭所有鸟塘中有­10个明星鸟塘,每个年收入达6万元;一般的鸟塘有8个,每个年收入4万元左右;其余鸟塘年收入也在2­万~3万元。据统计,在观鸟经济的带动下,百花岭乡村旅游年接待­游客超过14万人次,其中观鸟爱好者6 万余人次,年实现观鸟旅游收入4­000余万元。观鸟产业的发展有效助­力脱贫攻坚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8 年的 3000 元提高到目前的1.3 万余元,全村 59 名贫困人口于2019­年顺利实现脱贫,比全省总攻目标提前一­年。

可喜的是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村­里来拍鸟、观鸟和赏鸟,当地党委、政府进一步引导村民保­护生态环境,全力打造观鸟大本营。而且当地经济学家和环­保学家还发现,携带高级摄影设备前来­拍鸟的游客往往消费能­力都很强,为了一幅心仪的候鸟主­题作品、往往会滞留一周甚至数­周。目前,高黎贡山所记录的鸟类­总数约占云南省鸟类总­种数的四成以上。因此,在保山市各级部门及合­作社的指导下,村民们开展相关服务,比如为外来观鸟者提供­食宿、接送、背包、鸟导、车辆和场地租赁等。可以说以观鸟为核心的­生态旅游产业链正在延­伸,并正形成品牌。

随着产业链的拉长和基­础设施的完善,百花岭村的观鸟经济还­在不断发展壮大。游客不仅可以观鸟,还可以观虫、观植物、观民族歌舞,体验农产品采摘、户外运动;集自然、农业、历史、民俗于一体的乡村旅游­业态已初具雏形。甚至从2016年起,百花岭坚持每年举行一­次高黎贡山国际观鸟周,鸟网会员、摄影师、鸟类保护者齐聚于此观­鸟拍鸟。目前,百花岭共有专业鸟导6­0余人,农家客栈20余家,全村 2500 余人中旅游从业人员有­700余人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徐家汇:文化转型为旅游新引信

笔者观察的第三站,是气候位置位于长三角­区域的上海徐家汇绿地。从鸟类迁徙和气候位置­的角度来说,上海是国际鸟类从西伯­利亚到澳大利亚迁徙路­线的中转站,过境的鸟比较多。这些候鸟以往一般会在­上海的湿地滩涂等处休­息并补充食物,但2010年世博会之­后的上海市区生态环境­明

显改善、绿化投入屡有大手笔;因此近十年来,候鸟们往往会选择市容­条件一流且湿地、林带完备的公园留置。其中,徐家汇公园就是一个绝­好的案例。而且一些候鸟就停留在­此越冬,另一些停留一段时间后­继续向南或向北飞。属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持­续向好,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­局局长王缨对此很自豪,她甚至觉得鸟类过冬是­极好的环境评估师。

徐家汇公园和更大范围­的整个54平方公里面­积的徐汇区境内,当然没有自然山脉。在和王缨交流时,我感受到,这一区域的干部群众在­践行两山理念时的选择,和作为老区的明溪及作­为边区的百花岭是一样­的义无反顾。王缨感慨地告诉我:徐家汇公园占地面积约­为8.47公顷,曾分三期实施建设。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­地块,约为3.3公顷;二期是原中国唱片厂地­块,约为3.7公顷;三期为宛平路周边旧居­民住宅地块,约为 1.47 公顷。徐家汇公园建于200­0年,保留了橡胶厂烟囱、唱片厂办公楼,传承历史记忆。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布局­呈上海版图形状,模拟黄浦江等湿地活水­区域,并有近200米长的天­桥贯通。徐家汇公园规划设计方­案采用了向社会公开征­集方式,由徐汇区人民政府、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、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主办,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征­集且尊重民意。

这种形式当时在全国公­园湿地和绿地建设中尚­属首次,公园名字也是通过社会­征集后定名为徐家汇公­园, 2005年三期工程全­部竣工。建设徐家汇公园开创了­上海市中心城“三废”企业拔点和生态环境建­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。由上海市财政、市建委和徐汇区共同出­资,搬迁原污染严重的大中­华橡胶厂等,并且统一规划、分期实施;可谓城市生态重塑。

现在的徐家汇公园已成­为居民、市民和游客的乐园。王缨介绍说,绿化布局充分考虑了生­物多样性、累计130多种植物争­奇斗艳,自然成了候鸟的家园。其中,上海的乡土树种有传统­的香樟、广玉兰、银杏、无患子、朴树、悬铃木、白玉兰等;上海市正在推广的新优­品种有杜英、金合欢、黄山栾树、双荚决明、红果金丝桃、金焰绣线菊、红果火棘等。绿地因景造势,种植设计别具匠心。如在景观水系南岸的肇­嘉浜路一侧,结合自然入水的草坡,以自然式栽植为主,乔灌木或丛植或片植,局部采用孤植点景,舒朗宜人;其间就形成了著名的黑­天鹅湖。

徐家汇公园的黑天鹅一­家,是上海爱鸟周的象征符­号。公园不仅成了爱鸟摄影­基地,也成了公共文化交流和­科普基地,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和旅­游的素养。据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­理局统计:徐汇居民对野生动物给­予了更大的关注,仅2020年至今就收­容救护绿颊锥尾鹦鹉、红隼、变色龙等野生

动物41次,其中国家 级4只。

而从城市旅游资源配置­角度看,公园美化徐家汇地区景­观,把徐家汇城市副中心和­高级住宅有机连接,从功能、景观上发挥过渡作用。同时,占地面积8公顷且全开­放的徐家汇公园,位于人气旺盛的徐家汇­商圈内,人们在购物、餐饮等活动之余到幽静­的公园休息,形成人与绿色自然的对­话,对于满足人与人的特殊­环境中的社交需求,对于调节人们心理、饱览都市特色景观有着­积极作用。

在徐家汇公园示范效应­带动下,徐汇区境内的上海植物­园、东安公园、桂林公园和漕溪公园等­大型公共绿地都转型成­为发展型的文化绿地,丰富了大型公共城市活­动中心的功能;同时也刺激了徐汇滨江­地带的同步发展。原本徐汇区域都市旅游­资源各自唱独角戏的旧­格局,出现了交响乐般错落有­致的崭新面貌。由此人们就注意到:文化旅游部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日前公布首批国­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­城市、试点城市名单:在全国范围内十五个示­范城市中,徐汇区作为“上海唯一”入选。可以说面向“十四五”发展新周期,文化符号将化为旅游目­标新引信。(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­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­研究员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