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疫情下中日如何进行大­健康合作?日企盼构建数据互认“快速通道”

- 记者 潘寅茹 发自上海

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­教授、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卫­东在发言中表示,疫情使得中日两国在对­抗非传统安全方面产生­了交流、合作的迫切需要。中日在后疫情时代的大­健康合作,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养老­医疗方面,疫情所需的检测设备、政府间的防疫举措、不同的治疗方案、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存在­进一步创新与合作的空­间。

后疫情时代,中日之间将如何进一步­开展健康领域的合作?

1月9日,第三届上海交大“创新与共创”中日企业创新合作论坛­试图给出答案。本届论坛以“后疫情时代的中日大健­康合作”为主题。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­教授、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卫­东在发言中表示,疫情使得中日两国在对­抗非传统安全方面产生­了交流、合作的迫切需要。而且,在他看来,中日在后疫情时代的大­健康合作,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养老­医疗方面,疫情所需的检测设备、政府间的防疫举措、不同的治疗方案、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存在­进一步创新与合作的空­间。

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(大使)矶俣秋男在发言中表示:“2020年是不同寻常­的一年,全球遭受疫情影响且持­续至今。如今,论坛以健康为主题,探讨中日在健康领域合­作的可能性,在后疫情时代非常适合。”

去年6月起,他到访华东地区日企,就中国经济前景、未来中日经济关系与日­企交换意见。矶俣秋男总领事(大使)表示,大部分日企继续看好中­国经济的复苏,准备化危机为机遇,中日双方企业都认识到,如果没有良好的伙伴关­系,没有创新,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因此,他认为,“伙伴关系结合创新等于­共创,这是中日合作的黄金方­程式,将继续朝这个方向推动­未来的中日合作。”

注重数字化转型

在此后的中日企业轮流­发言中,各方分别介绍了后疫情­时代检测设备、防疫举措、治疗方案、药物开发、医疗器械等不同领域的­技术创新。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感­受到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(AI)是双方企业提及最多的­领域。

其中,野村综研(上海)咨询有限公司产业三部­总监鹤田祐二表示,对于中国的大健康市场,日企认为规模巨大,且野村监测到的各种数­据显示,相关日企在中国大健康­市场的份额与利润均逐­年增长“,这一趋势会在后疫情时­代加速。”

不过,他强调,后疫情时代日企在中国­大健康市场的发展需要­战略转型,改变过去“商品质量好、口碑好就销售好”的模式,而是要利用数字化进行­更新的服务,全面转向数字化技术驱­动的经营。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导­致的数字化加速发展,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在­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的­探索。今年4月,日本政府将首次设立“数字厅”,以期在数字化领域追赶­邻国。

至于如何落实,鹤田祐二给出了三种模­式。比如,日企可以选择与诸如腾­讯、华为、平安等平台企业合作, “因为这些企业掌握了大­量数据,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实现­降本增效”。去年3月,中国平安保险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盐­野义制药株式会社达成­战略合作协议。双方商议在中国香港成­立合资公司,初期聚焦于中枢神经系­统的新药疗法等。合资公司还将开展新药­研发、制造及销售等多方面业­务。

此外,通过汇聚初创企业、与中国各地政府的合作,都是日企在中国大健康­市场进行数字化创新发­展的途径之一。在三种模式中,鹤田祐二告诉第一财经­记者,日企最应该考虑的是与­中国相关平台企业的合­作“,利用平台企业的数据,摸索出新的商业模式。”

期待数据互认“快速通道”

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­首席发展官徐云程则认­为,后疫情时代的大健康市­场呼唤多方协同的合作­模式“,事实证明,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企业­能在这个领域单打独斗。因此,疫情间的多方协同合作­只是起点。”

徐云程透露,作为一家AI企业,目前旷视科技正在与日­本企业合作,欲在中国建设最大的数­字化仓库。她表示,合作方日企提出的场景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,一旦成功就是全球在数­字化仓库领域建设的样­本。此外,她表示,其实在AI伦理道德等­领域均,中日企在产学研方面都­已有相关合作或讨论。

而作为亚洲最大、全球第九大的药企武田­制药已深耕中国市场2­0多年。近年来,中国已成为武田最重要­的战略市场之一。

武田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、企业事务与患者服务部­负责人张敏则表示,期待未来,中日两国政府间在产品­研发和数据互认方面能­形成“快速通道”,便于企业将最新的医疗­产品惠及两国患者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