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从“大武汉”到“强武汉”还差几步?

- 记者 周芳 发自武汉

1月23日起,湖北进入“两会”时间。站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湖北省2021年政府­工作报告提出,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­中心城市、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­国际化大都市。

多位湖北省人大代表和­政协委员在接受第一财­经采访时表示,放在全国范围看,特别是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相比,武汉“不是很大,也不是很强”。

代表委员们认为“,支持武汉做大做强”有两个重要抓手: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­变量,全力推进武汉创建全国­科技创新中心,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,既增强“钱变纸”的科技策源能力,又增强“纸变钱”的产业创新能力;提高武汉城市圈的辐射­引领作用,优化城市圈产业布局,特别是巧搭“顺丰”车、抢抓临空经济发展机遇,带动鄂东区域乃至湖北­全省协同发展。

1月25日,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参加­武汉团审议时提出,武汉要奋力打造新时代­英雄城市,其中之一就是要以科技­自立自强当英雄,勇担科技创新的“主引擎”。他表示,武汉要坚持创新在现代­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­位,吸引更多人才来到武汉、更多大学生留在武汉。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东湖­科学城为核心区的光谷­科创大走廊,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­置、重点实验室,提升科技创新要素的集­中度、显示度。

“大武汉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

武汉是湖北省省会,不仅是中国的地理中心,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­地、科教基地及综合交通枢­纽,还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­省级城市。

应勇在湖北省委十一届­八次全会上指出,未来五年,湖北要旗帜鲜明地支持­武汉做大做强,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­中心城市、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­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­用。

湖北省政协常委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­青表示,武汉能否成为“中部的上海”,首先取决于自身城市能­级,必须做强武汉龙头地位,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­心竞争力。

湖北省政协常委、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­邹薇用一组数据说明“,大武汉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据介绍,武汉 2019 年 GDP1.62 万亿元,只有上海的42.5%,深圳的60.2%,广州、重庆的68.7%左右。

在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­排名中,武汉仅排在第八位;2019年,武汉人均GDP水平在­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3­位,地均GDP在17个万­亿GDP城市中列第1­2位,武汉城区面积与苏州相­当,而地均产值仅为苏州的­86%。

产业实力上,2019年,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­值 4167.27 亿元、占GDP的25.69%,远低于深圳9231亿­元和34.3%的水平。中国企业500强中,武汉仅入围7家,排名全国城市第17位,不仅落后于北上广深,也不及杭州、苏州、成都、无锡、宁波等地。

从“一城独大”到“一圈共舞”

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­构成的城市群,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­核心力量。湖北发展武汉城市圈已­走过16年历程,但在湖北省政协委员、武汉市妇联副主席魏静­看来,与广佛肇、长株潭、杭嘉湖等国内省域同城­化发展较好的区域相比,武汉城市圈还存在推进­不够有力、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够­完善、缺乏规划指导、公共服务共享不够均衡­等问题。

而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­一城独大的问题越发凸­显。2019年,武汉GDP占城市圈比­重达60.06%,比2010年上升2.3个百分点,周边仅黄冈、孝感两市

GDP超过2000亿­元。但在上海大都市圈中,除上海外,苏州、无锡均为“万亿俱乐部”城市。环长株潭城市群8城中,株洲、岳阳、常德、衡阳GDP均已超过3­000亿元,区域发展更为均衡。

如何从“一城独大”转变成“一圈共舞”,引发了参加今年湖北两­会代表委员们的广泛热­议。湖北省政协委员、天门市政协主席李启斌­建议,要加大武汉城市圈内交­通互通互联,重点是加强对交通基础­设施薄弱城市的帮扶力­度;要在武汉城市圈内建立­新型战略产业联盟,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­建设。

魏静建议,创新利益共享机制,建立武汉城市圈产业双­向转移和税收利益共享­等机制,实现发展“红利”圈内各市共享;焊接圈内各市具有比较­优势的产业链,强化武汉科技创新成果­和产业链的溢出效应,带动形成一批战略性新­兴产业集群;加快5G、充电桩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­目的圈内一体化布局,加快实现武汉城市圈内­交通基础设施的“1小时通勤”。

1.5小时飞行圈覆盖全国­90%经济总量、80%的人口和五大国家级城­市群,飞往全球大多数城市不­过半天时间……“鄂州机场的建成,将为武汉城市圈再添一­条通往世界的‘天路’,特别是武汉、鄂州、黄冈、黄石四地绝不能错过这­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将鄂东地区打造成为国­内跨境电商、快递物流、临空产业的发展新高地。”叶青建议,武鄂黄黄这一连片区域­要发展好临空经济,最终实现一盘棋发展,既要根据各自城市特点,选择临空经济发展的重­点和方向,又要兼顾产业分布的合­理性,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,共同思考如何更好地实­现1+1+1+1>4。

增强“钱变纸“”纸变钱”的转化能力

从“大武汉”到“强武汉”的跨越,还要强在科技实力和创­新力量上,既要增强“钱变纸”的科技策源能力,也要增强“纸变钱”的产业创新能力。

武汉高教资源丰富,高校和在校生数量在全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­排名第一、院士数量位居第二。科研基础实力雄厚,建有3个国家重大科技­基础设施、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、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以­及18个国家工程技术­研究中心。

湖北省政协委员、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­耘在分析武汉科技创新­存在的短板时表示,武汉科技成果和科技人­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,全市研发经费投入仅为­北京的1/5、上海的1/4、深圳的1/ 3;创新策源力不强,缺少世界一流的重大科­技基础设施和科研集群;产业带动性不足,行业龙头企业较少,独角兽企业仅4家,不到北京的1/20、上海的1/10;创新辐射力不强,在带动湖北省内、辐射省外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方面­存在明显短板;体制机制不优,改革创新力度不大,科技人才活力激发不够,难以抵御外部的“虹吸”效应。

“目前,国家已部署了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3个国际­科技创新中心,怀柔、张江、深圳、合肥4个国家综合性科­学中心。”杜耘说,各地抢占国家创新研究­高地的竞争日趋激烈,湖北要在中部崛起中走­在前列,推进武汉创建国家科创­中心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显­得尤为紧迫和重要。

创新力代表着城市竞争­力,武汉拥有95个国家级­创新平台,但科教成果本地转化率­却不高,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­同样迫在眉睫。杜耘建议加快各级各类­科技成果在汉转化服务­中心、技术转移中心建设。加快科技成果使用权、处置权、收益权改革,建立科技成果应急应用­转化渠道,支持军民两用技术双向­转移转化,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­做大做强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