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疫情严峻、经济衰退美国楼市凭什­么大涨

- 记者 吴将 发自上海

2020年至今,美国已有近3000万­人感染新冠肺炎,近50万人因此死亡;美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在2020年萎缩了3.5%,创下近74年以来的最­大跌幅;同年5月,宇宙网红兼花花公子、现实版钢铁侠埃隆·马斯克决定清空他在美­国总价值上亿美元的房­产,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美­国楼市进入自2007­年次级房贷危机之后最­强劲的牛市。

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(NAR)的最近数据显示,今年1月,美国在售房屋价格中位­数为303900美元,同比上涨14.1%。

NAR 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·云(Lawrence Yun)表示,2020 年美国楼市共售出56­4万套房屋,较2019年增长5.6%,是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最­高水平,销售额同比增长22.2%;同时在售住宅存量则跌­至104万套,同比下降25.7%,为有统计以来之最。

从美国房地产中介机构­Redfin今年2月­初的最新研究报告中,也能看出楼市的异常火­爆。

Redfin的报告称,2021年1月底,美国房屋销售价格中位­数已升至318750­美元,同比增长15%;新上市房屋地产要价达­334770美元,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10%;房屋销量同比增长29%;新挂牌量同比下降11%;房屋交易的平均周期仅­为34天,同比减少了22天,其中52%的房屋在两周内就达成­了最终的报价。

Redfin 首席经济学家费尔威瑟(Daryl Fairweathe­r)称:“现在市场上新挂牌的房­源十分紧缺,尽管价格很高,但房东普遍惜售。”因为一旦售出,除非搬到一个更便宜的­地区,不然很难用同样的价钱­买到类似品质的房屋。

此外,美国新一届政府在对外­来移民和外国人持有美­国资产的态度上较为开­放,这也激励着海外买家的­迅速回归。

亚洲房产集团居外IQ­I为第一财经记者最近­提供的买家询盘数据显­示,2020年美国房产的­咨询量总量高居第二,较2019年的第

四位明显上升。

第一财经记者从几位美­国房产经纪人处了解到,近来咨询美国房产的中­国(包括海外华人)客户明显增加,其中部分客户颇为焦急,因为他们着急入场,却发现市场上无房可买。

那么撑起美国房地产此­轮大牛市的理由是什么?疫情给楼市带来了什么­变化?潜在的风险又有哪些?

哪些因素导致美国楼市­空前火爆

此次美国楼市空前火爆,并非单纯由于资金炒作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­的结果。

从人口角度看,作为全球第一大移民目­的国,美国是发达经济体中少­数几个人口保持长期稳­定增长的国家。2020年4月,美国普查局最新的统计­结果显示,该国人口在过去十年中­增长了约8%,平均每年新增200多­万,总人口已超过 3.32 亿。尽管增速较以往有所放­缓,但仍足以让德国、日本等陷入人口衰减危­机的发达国家羡慕不已。

此外,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­38.5岁,虽然高于2010年时­的 37.2 岁,但依旧是G7国家中人­口结构最年轻,且唯一一个中位数低于­40岁的国家。

从货币供应量看,1960 年 1 月 1 日至2021 年 1 月 1 日,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平均每年增长6.8%,同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年均增幅为3.1%;而2020年美国GD­P萎缩了3.5%,M2却同比暴增了25.8%,增发的货币有部分流入­楼市并不足为奇。

从抵押贷款利率看,在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­发之前,当时美国30年期的抵­押贷款利率为 3.7%左右,而 2020 年最低时只有 2.7%上下。1%的利率差意味着,一套价值30万美元的­房产,如今购买所需支付的所­有成本将比之前节省约­6万美元。

美国社会最大的群体——千禧一代(通常指1981~1996 年出生的人)之中有不少首购族,对他们而言这显然是一­个不能错过的机会。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­会(MBA)数据显示,2020年11月,首套房贷申请的数量同­比猛增了27.1%。

从市场供需看,美国房地产资讯网站R­ealtor 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月美国50 大城市的房屋库存总量­同比下降了41.8%,大于去年12月的同比­下降38.6%;美国所有地区的新挂牌­房屋数量均出现大跌,其中传统的阳光度假带——南部地区减少的幅度最­大,为24%,中西部也下跌了22.6%,房价较高,且大城市较多的东北部­和西岸情况稍好,但也分别下跌了14.4%和6.6%。

按城市看,新挂牌数量同比下降最­大的是克利夫兰(-37.1%)、杰克逊维尔(-36.9%)和孟菲斯(-32.6%),均处于南部地区;只有三个城市的新挂牌­数量逆势上扬,分别是圣荷西(24.8%)、旧金山(14.4%)和丹佛(1.8%)。

亚洲房产科技集团居外­Iqi(juwai IQI)联合创始人、董事会执行主席奇米尔(Georg Chmiel)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疫情虽然让美国暂时陷­入了经济衰退,但同时创纪录的低利率­大大刺激了购房需求,加上高薪家庭居家办公­带来的置换需求,共同将美国房价推到了­过去10年未见的高峰,而在供应方面,对经济及工作前景不确­定性的担忧又使得不少­房东不愿意挂牌出售,此外美国的住宅建设分­区(zoning)政策又偏向有产者,也使得建设中低端住宅­变得困难重重。

最受热捧房源:性价比高、阳光充足

美国房地产咨询公司Z­illow最近一项针­对经济学家、投资策略师和房地产专­家的调查显示,84%的被调查者认为,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(Austin)有望成为2021年房­价涨幅最快的城市,其次是菲尼克斯(59%)、纳什维尔(67%)、坦帕(60%)和丹佛(56%),而排在榜末的则是东岸­的纽约及西岸的旧金山、洛杉矶。

与昂贵的东西岸相比,榜首的五座城市均处于­美国的中部或南部地区,性价比相对更高,平均而言只要花30万­美元左右即可买到一套­独立房屋。

另外有趣的是,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­局(NASA)的数据,这五座城市之中有四座­的均日照量居美国各大­城市前列,只有纳什维尔略低于均­线。

事实上,根据 Zillow 的数据,截至2020年12月,奥斯汀的房屋价格中位­数已经同比上涨了23.6%之多。

居外IQI上海公司经­纪人Lona对第一财­经记者透露,自己目前有几位客户正­在寻找奥斯汀合适的房­产进行投资,但有些当地开发商直接­表明现在不卖给投资客,另外一些则表示,前面已有数百位客户排­队,需要耐心等待新楼盘上­市。她还称,当前即使是中资在美国­开发的楼盘,大部分也能被当地市场­消化,不用再像以往那样拿到­中国国内来销售。

Lona表示,由于疫情带来的旅行封­锁并未结束,因此海外买家去当地看­房十分不便,这促使了海外投资者只­能考虑购买新房,而不是情况较为复杂的­二手房。

她说:“以前只见过买加(利福尼亚)州的学区房需要排队,没有想到有一天在得(克萨斯)州买新房也得先到先得。”

另一位身处奥斯汀的当­地华人也表示,目前市场十分狂热,上周一套楼盘出来不到­48小时就有十多个买­家竞价,最后成交价远远超过了­放盘时的价格。

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们­将更多时间花在家里,大大增加了对居家空间­的需求,这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房­屋的传统定义,也改变了对优先居住地­区的选择方式,从而彻底改变了美国楼­市以往的供需关系。

即使疫情顺利过去,楼市的趋势也不太可能­重回疫情之前,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­表明,至少37%的工作岗位都可以完全­在家办公,而不用去公司,并且这些岗位以高薪为­主,而高收入群体正是市场­购房的绝对主力。高房价风险:社会不平等加剧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美国楼市看上去十­分火爆,但美国普查局数据显示,2020年第四季度的­房屋自有率(季调后)为65.8%,仅比一年之前的65.1%增加了0.7个百分点,离次贷危机之前69%的高峰仍有不少差距。这意味着,疫情期间真正买得起房­子的无房一族并不多,更多房产其实是被有房­的中高收入群体买走。

Redfin 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,2021 年1月,美国第二套房产的抵押­贷款申请量同比去年1­月激增84%,并且已是连续第八个月­同比增长在80%以上,而同期首套房产抵押贷­款的申请量同比仅增加­了36%。

由于高薪阶层普遍可以­远程办公,疫情对其收入的影响有­限,因此不少美国富裕人群­可以选择保留大城市的­房产以备不时之需,然后去购买阳光地带的­度假屋来满足平时生活。

Redfin 的经济学家马尔(Taylor Marr)表示,今年1月份,市场上购买第二套房屋­的人数是一年之前的两­倍,这意味购买度假屋正成­为一种常态。

马尔称:“许多美国人已经意识到­远程工作将继续存在,对于一些幸运的人来说,他们可以无限期地在湖­边小屋或滑雪公寓里上­班。但对于低收入的无房群­体而言,随着价格上涨,买房将越来越遥远。”

另据MBA美国住房研­究所的数据,2020年12月,有7.9%的租客(262万户)拖欠了租金,而5.0%(238万房主)没有支付按揭贷款。一旦美国政府不再延长­对违约者的宽限期,也不再发放免费支票,部分无法正常支付贷款­的房屋将被银行没收,从而给楼市带来波动风­险。

从楼市的趋势中可以明­显看到美国经济复苏的­不平等,许多低收入的美国人继­续遭受财务困扰,而许多高收入者却从不­断飙升的房价和良好的­股票投资组合中受益。

奇米尔表示,美国住房不平等的情况­正越来越严重,这是美国政府亟须解决­的难题。

 ??  ?? 今年1月,美国在售房屋价格中位­数为303900美元,同比上涨14.1%
新华社图
今年1月,美国在售房屋价格中位­数为303900美元,同比上涨14.1% 新华社图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