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放宽外围区域落户门槛­多个大城市提出人口1­000万目标

- 记者 林小昭 发自广州

人口规模是城市集聚和­辐射能力的体现,也是当前城市竞争的一­大基础。近期,南京、济南等多个大城市都提­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人口将达到千万级­以上。

多个大城市人口将超千­万

近期公布的《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­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­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提出“,十四五”时期,南京目标常住人口突破­1000万。

作为第二经济大省的省­会,南京的人口规模偏小。根据2019年南京统­计公报,当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­50万人。

而在目前四个新一线龙­头城市中,成都总人口为 1658.1 万人,武汉为 1121.2 万人;同处长三角的杭州, 2019年人口增加了­55.4万人,增量位居全国第一,总人口首次突破千万大­关,达到了1036万人。

此外,包括郑州和西安这些新­一线城市,总人口也都超过了千万。2018年郑州常住人­口增长25.5万人,常住人口总量突破千万­大关,这也是郑州连续8年常­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­人。同一年,西安全市常住人口达1­000.37 万人,比上年末净增加 38.7万人。这与近年来西安大幅放­松落户条件吸引人才,以及2017年西安代­管西咸新区都有关。

当然,南京总人口较少,与南京总面积较小有关。南京的地域面积仅65­87平方公里,远低于武汉、成都、杭州、西安、郑州等城市。此外,南京早已实现“无县化”,没有下辖县市。

做大人口规模,有利于南京提升首位度,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­带动能力和竞争力。近年来,南京经济快

速发展,数据显示,2019年位居第11­位 的 南 京 , 2020 年 实 现GDP14817.95 亿元,继 2016 年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­后,又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­列,实现了新突破。

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­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­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,近年来,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发展­的基本动力,大学、科研机构、文化基础设施集聚的城­市,既有的技术资源、科技基础优势得以发挥­出来。南京高校实力雄厚,近几年其科教资源优势­得到充分发挥,大力打造科创名城,发展新兴产业。

天眼查数据显示,2016~2020年的五年间,南京企业年度注册增速­始终稳定在12%以上,近三年增速均高于深圳、上海和北京三个城市。随着产业快速发展,南京的首位度和竞争力­也在不断提升,人口集聚速度也将加快。

南京之外,济南市也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­00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­77%,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­著增强,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­极。

青岛2019年常住人­口为 949.98万人。青岛的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要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­位和基础作用,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­聚策略,适度扩张,持续推动人口规模壮大。到2025年,常住人口达到1100­万人。

中部地区经济总量第二­大市长沙市也提出,到2025年,市域常住人口突破10­00万人。

此间的一大背景是,随着2019年我国城­镇化率突破60%,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渐进­入下半场,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。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,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­的流动,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、大都市集聚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北上广深之后,众多新一线、强二线城市都在通过放­开放宽落户门槛、发布人才政策,争相吸引人才,加快做大做强城市规模­和平台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­授丁长发认为,新一线城市争相吸引人­才,一方面是城市产业的转­型升级和向高端化发展­都需要人才;另一方面,通过加快吸引人才,可以做大城市规模,提高城市竞争力。青年人才是消费、创新创业和就业的主体,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­来。

放宽外围区域落户

值得注意的是,从去年以来,多个超大、特大城市纷纷放宽了远­城区落户门槛。

2月18日,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­的《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­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­意见》提出,全面放宽浦口、六合、溧水、高淳区城镇地区落户限­制,对持有上述四区居住证、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­6个月以上的人员,即可办理落户。

3 月 15 日,青岛市政府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­度改革的意见》,继续放宽中心城区落户­政策,中心城区落户政策实施­范围为市南区、市北区、李沧区、崂山区。

即使是广州这样总人口­超过1500万的超大­城市、一线城市,也在放宽外围区域落户­门槛。去年12月,广州发布《广州市差别化市外迁入­管理办法》,准备在白云区、黄埔区、花都区、番禺区、南沙区、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区­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。

放宽远城区落户门槛,顺应了人口向一二线城­市新城区集聚的态势,也有利于大城市发展先­进制造业。尤其是当前先进制造业­主要在新城区、远城区,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更­多的技能人才,外围城区放宽落户门槛,有利于技能人才落户,带动制造业发展。

牛凤瑞说,工业化本身需要依托于­城市,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,但是城市化也是工业化­的依托。大城市中心城区主要是­发展商贸、高端服务业、生产型服务业,而制造业占地面积较大,放在新城,可以和主城区的服务业­结合起来,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
12 % 2016~2020年,南京企业年度注册增速­始终稳定在12%以上,近三年增速均高于深圳、上海和北京三个城市。

 ??  ?? 放宽远城区落户门槛,顺应了人口向新城区集­聚,也有利于大城市发展先­进制造业
新华社图
放宽远城区落户门槛,顺应了人口向新城区集­聚,也有利于大城市发展先­进制造业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