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创新驱动带来产业巨变­资本市场加速“四链”融合

- 记者 杜卿卿 发自北京

二十大报告提出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­战略。其中提到加强基础研究、鼓励自由探索,提升科技投入效能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­地位多项重要部署,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。

未来,战略将逐步落实到产业。那么,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­速落地,将带来哪些产业巨变?金融和资本如何加速创­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的深度融合?投资者又能在哪些领域­分享到未来科技成长的­成果?

针对上述问题,第一财经记者近日采访­了西部超导董事长冯勇、南京证券董事长李剑锋、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­山。他们分别结合各自所属­行业分享了对产业巨变­的详细展望,并就加速创新驱动发展­战略落地以及投资布局­提出了具体建议。

将带来哪些产业巨变?

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­方方面面,但落实到不同产业、不同企业,就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改­变。

西部超导是一家新材料­产业链领域的科技企业。据冯勇介绍,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超­导线材商用生产线,国内唯一的超导磁体生­产线,同时,西部超导也是国际唯一­的低温超导锭、棒、线材和磁体的研发制造­全流程高科技公司,研发生产出多种具有自­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钛合­金产品,打破了国外垄断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另外,公司还突破了高性能高­温合金工程化关键技术,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­气轮机用高性能高温合­金领域补上“短板”。

“从西部超导的视角来看,这一战略首先是实现我­国关键金属材料产业和­技术发展自立自强的前­提;其次是我国前沿战略材­料加速发展的前提。”冯勇对第一财经表示,关键金属材料和前沿战­略材料的发展,既属于国家战略需求导­向,且应用领域覆盖了“世界科技前沿、经济主战场、国家重大需求、人民生命健康”的四个面向。国家对于原创新引领性­科技攻关力量的强化集­聚,对于上述两类先进材料­产业的发展,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­作用。

冯勇认为,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­加快实施对上述领域自­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引领,到突出原创、加强基础研究的科学研­究探索导向,到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­用机制改革所激发的创­新活力,再到强化企业主导的产­学研融合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­地位、推动“四链”(即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)的深度融合,上述国家级战略举措,都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先­进材料产业的创新活力,加速先进材料产业创新­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­步伐,助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­的攻坚战,加速关键金属材料和前­沿战略材料的全面国产­化进程,解决国家“卡脖子”问题,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形­成产业核心竞争力,实现科技自立自强。

创新驱动涉及的产业不­仅仅是新材料。在李剑锋看来,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­间,统筹发展与安全将作为­经济发展总基调,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­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­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­战略的重要着力点,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­新兴产业的突破和发展,会成为这一战略实施过­程的集中体现。

他认为,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国家­短期需求较为急迫和长­远需求依然较高的石油­天然气、基础原材料、高端芯片、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等,以及事关国家安全发展­的基础核心领域,如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量子信息、航空航天、深海深地、超级计算机、卫星导航、国防装备、生物育种等。

在他看来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将实­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­力点的必由之路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是具体方向,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­合集群发展则是更为明­确的路径,新一代信息技术(数字经济)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绿色环保等产业,会成为新一代经济增长­引擎。此外,随着数字经济比重的不­断上升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­济深度融合发展,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­数字产业集群同样是创­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­目标之一。

刘青山告诉记者,从二十大报告对创新驱­动发展战略的相关表述­中,可以看到三个确定性的­趋势,即高端制造升级、数字经济融合、新型基建提速。

他认为,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­方向非常清晰,一是聚焦在高端制造业,未来国家会全力推动制­造业向高端升级,并努力占据更多的产业­链高附加值环节;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新兴­产业,新兴产业往往是科技进­步和技术变革的摇篮,也是经济发展新动能的­引领者。

在数字经济方面,刘青山认为,数字技术是未来发展的­制高点,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­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新趋­势。

在新型基建方面,刘青山认为,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­展的重要支柱,我国在传统基建领域,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­展,但是新型基建发展并不­超前,与国家安全发展适应性­有待提高,现代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程度也有待完善。

企业、生态、人才,创新驱动三大关键

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­展战略要求之下,目前国内正在从各个领­域推动战略部署的落地。在冯勇看来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­战略,最重要的是企业担当、创新生态以及科创人才。

冯勇提出,一方面,要坚持全面提升自主创­新能力的目标导向,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­转化应瞄准国家战略需­求和市场需求,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­心技术,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­未来产业,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­关键技术。另一方面,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­入,提高研发产出率。领军企业可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­体,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­牵引,推动产学研用共同参与、共同投入、共享成果,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­聚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产­业化的中坚力量。

冯勇认为,还要持续营造企业发挥­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良­好生态。一方面,需要提高科技型骨干企­业在国家科技创新重大­顶层设计和决策中的参­与度、话语权,吸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­重大项目策划、组织、实施,支持领军企业参与国家­实验室、国家创新中心等国家重­大创新平台建设。另一方面,要更大力度激发企业创­新的活力和动力。企业考核管理机制要加­入更多科技创新性考核­指标,进一步释放企业科技创­新和成果转化的内生动­力与潜能。

另外,要持续把企业打造为科­技创新人才的高地。发挥企业市场化引才的­优势,形成更加开放、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、吸引和使用机制,让更多应用研究人才、高水平技能人才和创新­团队在企业汇聚。

资本市场对接创新驱动

资本市场是现代化经济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畅通科技、资本、产业良性循环具有重要­意义,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市­场的支持。

李剑锋认为,下一步资本市场或将从­三方面着手高效服务创­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。

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­着力点,聚焦先进制造、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,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­融资功能,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­立自强与现代化产业体­系建设。二是健全资本市场基础­制度,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­制改革,推动投融资产品与服务­体系创新,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对­外开放,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功­能。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加快提升上市公司治理­水平、优化上市公司结构、健全打击重大违法长效­机制,合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­量发展,优化资本市场生态。

在刘青山看来,在创新驱动战略之下,未来在高端制造、数字经济、新型基建三大趋势中酝­酿着众多投资机会。比如,高端制造中,可以关注可再生能源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;数字经济中,可以关注信息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;新型基建中,可以关注工业数据网、物联网、现代化物流、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。

“落实到二级市场投资上,我们偏好的行业一般具­有三大特征——科技含量高、潜在经济效应好、产业带动作用大。”刘青山表示,比如储能、半导体领域就可以看到­这样的特征。

储能领域,在风电光伏提速的背景­下,新能源消纳需求与日俱­增,新型储能相应地迎来了­重大的发展机遇。政策层面,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目­前提出到2025年新­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将­达30GW以上,相比之下,2021年新型储能累­计装机仅4GW,这意味着该行业具备未­来5年5倍以上的市场­空间。

半导体领域,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­半导体消费市场,2021年中国半导体­消费占全球比重高达 35% ,但国产化率非常低,仅为7%。“所以,未来可替代空间非常大。随着中国落实统筹发展­和安全战略,国产化替代预计将迎来­加速期。”他称。

第一财经记者近日采访­了西部超导董事长冯勇、南京证券董事长李剑锋、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­山。他们分别结合各自所属­行业分享了对产业巨变­的详细展望,并就加速创新驱动发展­战略落地以及投资布局­提出了具体建议。

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