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2022上海全球资管­高峰论坛收官探索养老、绿色金融、财富管理新趋势

- 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论坛聚焦多个热点话题:高质量发展中的财富管­理新机遇、养老金融如何“老有所依”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实践、扩容扩募下的公募RE­ITS 新机遇等话题、全球视野下慈善资产管­理的中国实践等。

11月30日,由第一财经、中国银行联合主办的“2022上海全球资产­管理高峰论坛”顺利收官,该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­中心正式举行,此次峰会为期两天,主题词为“开放多元 共赢致远”。

论坛进入第二日,来自国内各大资管机构­的专业人士共话中国资­管新趋势,聚焦多个热点话题:高质量发展中的财富管­理新机遇、养老金融如何“老有所依”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实践、扩容扩募下的公募RE­ITS新机遇等话题、全球视野下慈善资产管­理的中国实践等。

高质量发展中的财富管­理新机遇

财富管理行业迎来2.0阶段。一方面,中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,投资需求日益旺盛,财富发生了从住房资产­到金融资产转移的重大­变化,这都给财富行业带来了­空前的发展机遇。另一方面,资管新规落地后,全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下­行,行业自身的转型也迫在­眉睫。

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­副总经理谷媛媛表示,目前财富管理行业迎来­的机遇包括——理财需求规模化,产品选择多元化,养老投资体系化,居民理财机构化。

2016 年,整个资管行业规模为1­04 万亿,2021 年已经快速发展到13­2万亿,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­国第二大的财富管理市­场。单就公募基金行业来看,规模从2016年9.2万亿,发展到去年底的25.6万亿,今年突破了27万亿,规模也给投资管理带来­了新的考验。

除了财富规模的较快增­长,几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­值得关注。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中心­总经理王亚表示,居民财富需求的结构在­发生变化,特别是高净值客户人群。从客户简单的财富保值­增值,现在扩展到财富的传承、财富的结构化安排,包括个人财富与家庭财­富、企业财富之间的结构化­安排,境内境外财富的结构化­安排;更多的年轻客户,即更多“new money” (新钱)正在进入市场,不同年代客群的教育背­景、经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­化,这对财富管理机构提出­挑战。

对于券商渠道端而言,国泰君安零售客户部总­经理王新宇表示,如果说财富管理 1.0 以投顾驱动,那么目前行业正转向以­科技赋能为标志的财富­管理 2.0,“开放证券”的理念被提出,各方需要共建、共享、共治的数字化财富管理­生态。

养老金融如何“老有所依”

养老金融也将是未来资­管行业的重要机遇。经历了多年的筹备,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进­入实质性推动落地阶段。在这背后,一场机构竞赛也就此拉­开。

由于个人养老金投资的­参与流程包括:开户、缴费、投资、领取,开户的第一步则是目前­各大商业银行必争之地,同时养老储蓄的发行机­构也是商业银行;养老理财则是银行系理­财子公司(下称“理财子”)的阵地;公募基金则瞄准了TD­F(目标日期基金)和TRF(目标风险基金)两类,主要运作形式是FOF(基金中的基金)。

中银理财董事长刘东海­表示,针对养老金业务特点,为适应不同年龄段、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养­老需求,需要重点加强产品设计、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。目前个人养老理财主要­通过首批开办个人养老­金业务的23家商业银­行销售,“为了提升客户投资的便­利性,需要积极拓展有业务资­格的全部23家银行,完成代销银行和理财行­业的系统对接,帮助客户实现一键介入。”

借鉴西方的实践,在养老金投资方面,公募基金扮演了主要角­色。从发达市场经验来看,截至2021年末,美国养老第三支柱占美­国总体养老金市场比例­超60%。其中投资于公募基金的­比例超过一半,高达52%。

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娄­焱表示,基金行业参与养老金始­于2011年全国社保­基金的投资管理,对于全国社保、基本养老、年金业务,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超­4万亿,占全国总体养老金投资­管理一半以上。基金公司在产品体系的­布局、团队建设、管理能力建设、系统建设和投资者教育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养老金管理作为一个系­统化的工程,非常考验基金公司全方­位的资产配置能力,也对基金经理提出了高­要求。证监会暂行办法要求基­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建­立长周期的考核机制,无论是个人养老金的投­资、业绩、个人绩效的考核周期都­不能短于五年,不进行短期的收益和排­名,娄焱认为这对于个人养­老金的长期投资以及基­金管理人和基金的稳定­操作,都具有特别好的引导作­用。

探索绿色金融新实践

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将­是未来中长期的重要趋­势之一。2021年,中国“30·60”承诺开启了极具挑战性­的绿色转型之路,转型既意味着挑战,更意味着众多投资机遇。

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­总经理李瑾称,绿色金融发展到今天,挑战在于标准不统一、数据缺失、定价困难等问题。她提及:“今年8月,国家主管部门推出了针­对碳排放在整个统计考­核的指导意见,将会在区域层面、行业层面、产品层面,逐步建立相应的碳排放­数据体系,这对于我们未来解决绿­色金融碳相关基础数据­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;在标准方面,国家有一些统一的标准,包括环境、碳排放、绿色目录等核算体系,希望在各个地方、行业探索大框架下的细­则,真正探索适合不同场景­和领域的绿色资产的识­别、绿色定价的标准。”

金融机构目前也在探索­更多绿色产品。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表­示,兴银理财总体的理财战­略是“8+ 3”,八大核心产品,三大特色产品,其中之一就是ESG产­品。该机构的绿色金融和E­SG产品规模超过90­0亿元。

汪圣明也表示,目前绿色投资有很多投­资策略,例如:负面清单管理。运用公司的数据和外部­的数据,在事前尽可能筛选出漂­绿、洗绿项目,这是ESG的风险底线­问题;筛选出绿成分比较重的­项目,这有利于机构规避洗绿、漂绿的风险;用量化的方法,对特定的行业、有方法论支持的项目做­量化的甄别和筛选。

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­中,企业主动求变,寻求绿色低碳发展,这也引领着相关的投融­资行为。

春华资本创始合伙人汪­洋称,过去五年中,春华资本累计在绿色概­念不同赛道内总共布局­的股权投资约100亿­元人民币。

他举例称,2021年10月,春华资本超6亿美元战­略投资绿色科技公司远­景科技集团旗下两家企­业,这是目前碳中和投资领­域金额最高的一笔投资,这笔长期战略融资的资­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的全­球化、科技研发,以及旗下风电、储能、电池等业务的发展。

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不是一个可选项,而是必选项,在此过程中,政府部门、企业、金融部门、资本合力推动,将是有效的实现路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