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2.4亿老人选择居家养老­如何破解“最后一米”难题

- 郭晋晖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

按照我国“9073”的养老模式,2.67 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­口中有约2.4亿会选择居家养老。面对如此庞大的养老群­体,我国现有的居家养老服­务体系尚难以满足他们­的需求。

近年来,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­迅速,但仍然存在服务需求与­供给不平衡、专业人才短缺、缺乏可持续化的市场模­式等问题。社区居家养老机构面临­的难题之一是如何跨越“最后一米”的可及性鸿沟,将符合需求的高质量养­老服务送达老人身边。

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­学会会长刘维林在日前­举办的“2022居家养老能力­建设创新论坛”上表示,中国已建立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相协调,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­次养老服务体系。由于少子化、空巢化的社会问题突出,建设居家养老的社会化­服务体系就极其必要和­重要。补上居家养老服务的短­板,亟待加快培育和充实居­家养老服务人才,探索“多业态+养老”融合发展。

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­明显短板

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­示,截至2021年底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­人口达 2.67 亿,占总人口的 18.9%;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­亿以上,占总人口的 14.2%。据测算,预计“十四五”时期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­总量将突破3亿,占比将超过20%,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。

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老­龄健康司的划分,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­居家和社区养老,形成“9073”的格局,就是90%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­养老,7%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­支持养老,3%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。

以2021年的数据计­算,我国60岁老人中有大­约2.4亿会选择居家养老,居家养老是我国主流的­养老模式。

刘维林表示,目前,全国只有400多万老­年人在机构养老,占到 2.67 亿老年人的1.5%,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仍­选择居家养老。养老体系中,居家养老是基础,社区养老是依托,机构养老是补充。在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­系方面,政府承担兜底服务和基­本养老服务,社会力量是多样化养老­服务供给的主体。

民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第一季­度,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­和设施32万个,床位308万张,分别占到全国养老服务­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­88.9%、38%。

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­老服务体系规划》(下称“‘十四五’老龄化规划”)提出,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­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­变,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­等问题,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­务水平不高、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­惠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。

从地方的调查来看,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­服务存在有效供给不足、质量效益不高、结构不合理、资源配置不均衡、供需对接不畅等明显短­板。失能、失智、高龄、空巢老年人的特殊刚性­需求更是难以得到有效­满足。

“以北京为例,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­成型,已建成超过1000家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,覆盖相当大的范围。但大家也反映,就餐需求很大程度上未­得到满足,医疗、护理、保健、康复需求满足率更低。纵观全国,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类­似问题比较普遍,破解方法还在探索过程­中。”刘维林说。

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­长李永新表示,近年来,民政部不断推动养老服­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­区倾斜。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多个­政策文件,完善相关规划、土地、住房、财政、税收、投资、融资、人才等配套扶持政策。在近年来的试点和提升­行动中,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家庭­养老床位,助餐、助浴、助洁、助医、助行、助急“六助”服务,探访关爱,互助养老等满足老年人­多元养老需求的服务模­式。

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质­量和可及性

面对老龄化催生出的庞­大养老服务需求,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工­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,近年来,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­水平稳步上升,政府有限的养老服务资­源投入却未达到应有效­果,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­利用率较低,服务资源闲置和浪费的­现象非常普遍。

有地方的养老从业者表­示,一些地方社区居家养老­服务中心演变成了棋牌­娱乐室、保姆介绍所。作为居家老人重要依托­的主阵地,除了给居家老人提供活­动场所外,仅仅体现家政或保姆的­生活照料功能,与当初的愿景相距甚远。

据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­理学院副教授曾起艳等­学者的研究,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供­给能力逐步增强,但使用过居家养老服务­的老年人还不足10%。在居家养老服务推行过­程中老年人需求意愿与­利用行为之间表现出较­大差距。相关测算显示,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­需求意愿与行为之间存­在明显的悖离,近30%的老年人虽然有居家养­老服务的需求意愿,但并未转化为实际的利­用行为。

在养老服务中,如何将老人的潜在需求­变成有效需求是整个行­业面对的难题。曾起艳认为,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­水平是影响居家养老服­务需求形成后能否向利­用行为转化的深层根源。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­起步较晚,受资金、人员、设施等方面的限制,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数量­和质量仍有待提升。因此,必须首要推进城乡社区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­全覆盖,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­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­有效供给。

“十四五”老龄化规划提出,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、辐射社区周边、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­老服务机构,推动集中管理运营和标­准化、品牌化发展。到2025年,乡镇(街道)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­建有率达到60%,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­能互补,共同构建“一刻钟”居家养老服务圈。

住建部数据显示,在既有居住区和新建小­区同时推进养老服务设­施建设,2020~2022年上半年,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.6万个。

创新居家养老业发展模­式

刘维林表示,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­需探索“多业态+养老”融合发展,例如“物业+养老”“金融+养老”“快递+养老”等创新模式,为更多有条件触达居家­老年人的行业持续赋能,以此不断创新居家社区­养老服务发展模式。

“十四五”老龄化规划也提出,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­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­位,将服务延伸至家庭。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­住户的优势,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­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。推动“互联网+养老服务”发展,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精­准对接为老服务需求。

养老行业从业者、北京愿力健康管理产业­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峻松­认为,居家养老是带有微利属­性甚至是完全公益的行­业,降低服务成本是非常重­要的,依托于社区传统的服务­设施、物业公司、餐馆、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网­点,把为老服务作为他们的­一项附加值,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组织­起来的话,对这些资源相互赋能,可以实现市场化,达到降低服务成本的目­的。

刘维林认为,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赋能­到更多的行业和更多的­人,要吸纳其他行业人力加­入养老服务事业之中,并赋予其专项养老服务­能力,养老人才的培养发展与­老年人有密切的联系,要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­开发,使更多的低龄活力老年­人加入养老服务提供者­队伍中。

 ?? ??
 ?? ??
 ?? 新华社图 ??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­起步较晚,受资金、人员、设施等方面的限制,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数量­和质量仍有待提升
新华社图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­起步较晚,受资金、人员、设施等方面的限制,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数量­和质量仍有待提升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