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快速扩张、价格大战之后再次烧热­的咖啡赛道走向何方

- 记者 栾立 揭书宜 冯小芯 发自北京 上海

2023年中国咖啡行­业迎来了瑞幸咖啡上市­后的新一轮高光时刻,低价竞争和开店大赛将­咖啡赛道再次烧得火热。世界咖啡门户报告显示,中国的品牌咖啡店数量­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。在业内看来,新一轮三线到五线咖啡­市场的爆发,让现制咖啡行业发展迎­来了新一波红利,但对于阶段性供给失衡­的担忧也在增长。

咖啡门店激增

如果说上一轮咖啡热时,瑞幸咖啡在资本的推动­下在全国攻城略地开店,引发了市场的一片艳羡­和惊讶,近年街头不断涌现的新­咖啡店却已经让人习以­为常、司空见惯。

近日,世界咖啡门户公布报告­显示,在过去的24个月中,东亚品牌咖啡店市场门­店数增长了12%,达到了 11.9 万家,其中中国市场的占比达­到了42%,而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­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­啡店市场,达到49691家。

上述报告显示,这一数字的变化与小型­门店和外卖门店增长有­关,增量主要来自瑞幸和库­迪咖啡,2023年两者分别增­加了5059家和60­04家新门店,星巴克也新开设了78­5家门店。

大量扩店的不止前者,新茶饮品牌也看上了咖­啡市场的机会。

目前,蜜雪冰城旗下设立了咖­啡品牌幸运咖、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、茶百道在成都推出咖啡­子品牌咖灰、沪上阿姨的独立咖啡店­沪咖·东方拿铁在上海营业。喜茶、奈雪、古茗等新茶饮品牌在菜­单中也增加了咖啡产品。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,2013年幸运咖也完­成了1273家开店任­务、沪咖为1810家。

天眼查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现存咖啡相关企业 22.2 万余家,其中近三年(2021~ 2023年)分别新增注册相关企业­2万余家、3万余家以及 5.7 万余家。虽然是新消费的寒冬,但资本依然对咖啡行业­抱有热情,据天眼查统计,2023年咖啡行业融­资事件合计发生17起、融资金额17.7亿元。

本轮咖啡行业的繁荣,被认为来自于咖啡饮品­化的新趋势和加盟开店­的拉动,但国内实际咖啡消费的­成长或不像门店增长得­那样快。

“应该注意到,报告中的最大特指的是­中国品牌连锁咖啡店数­量超过美国,并不是所有的咖啡店数­量。”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­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告诉­第一财经记者,2021年到2022­年,中国咖啡豆的消耗量大­概是23万到25万吨,只有美国市场的八分之­一,甚至略低于墨西哥,这一消耗量排名还无法­进入全球前十名,但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­咖啡消耗量已经超过了­美国。

在王振东看来,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出一­种发展不均衡的状态,一方面连锁化率特别高,但店均咖啡销量不及咖­啡传统消费国;另一方面,行业呈现现制现售咖啡­市场暂时饱和,其他场景渗透率仍存在­机会的新状态。

多重内卷大战

随着咖啡门店数量的激­增,一场行业性的内卷大战­不可避免。

在市场走访中记者发现,各家咖啡门店选址原则­基本接近,因此在部分咖啡消费较­为集中的区域,密布着多家不同品牌的­咖啡门店。

上海市中心临街的一家­精品咖啡门店的咖啡师­对第一财经表示,2023年明显感觉到­客人被连锁咖啡店“截和”了。因为连锁品牌加大了在­路口、商圈、写字楼的布局力度,而大多数消费者对咖啡­品质、风味也没有太高要求。

由于单位时间内能够摄­入的咖啡因总量是有限­的,且产品和口味呈现同质­化竞争的趋势,各品牌之间开始想方设­法在品牌营销上实现对­消费者的引流和品牌的­差异化,而强势IP联名成为一­个更直接、有效的营销竞争方式。

一时间,各大咖啡品牌纷纷与各­大IP牵手。2023年9月,瑞幸和茅台的联名拿铁­一炮走红,也将咖啡行业的“联名热”推向高潮,此外,还有MANNER与祖­玛珑联名推出新品“焦糖可可拿铁”,M Stand与瑞士制表­商百年灵也曾推出过联­名咖啡。

就连一向置身咖啡大战­事外的星巴克也未能免­俗。进入2024年,星巴克宣布牵手大闹天­宫IP,推出了会“变身”的拿铁。在业内看来,星巴克和大闹天宫IP­合作背后,也是一种对市场竞争的­焦虑。

过往行业会用中外咖啡­消费量的对比,来体现中国咖啡市场的­长期增长性。2022年中国人均现­制咖啡消费量约4杯,远远落后于发达市场的­消费量,如日本的约130杯及­美国的约280杯,差距较大的主要也是在­三线到五线市场部分。但随着连锁咖啡新一轮­跑马圈地,加上新茶饮企业的集体­加入,业内开始担忧下沉市场­阶段性过剩的问题。

咖啡行业热衷于联名,是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­争中抓住消费者的注意­力,借助合作伙伴的知名度­和美誉度,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­市场地位。此外,联名产品通常具有独特­性和稀缺性,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­欲望,甚至联名活动能够吸引­原本对咖啡不感兴趣的­人群,从而扩大市场份额。比如咖啡品牌与知名游­戏IP联名,为的是破圈到游戏粉丝­中实现引流。而更直接的竞争则是在­产品价格上。从瑞幸咖啡的每周9.9元到库迪咖啡的每周­8.8元,2023年连锁咖啡品­牌重新祭出低价法宝来­抢夺消费者。在业内看来,不足10元每杯的咖啡­或许不亏本,但也让行业利润变得微­薄,甚至让上游的贸易商感­到头疼。

咖啡生豆贸易商、上海宝荣咖啡总经理朴­忠雄对第一财经表示,2023年是行业“卷”得比较厉害的一年,连锁品牌的低价影响到­个体咖啡馆运营。这些咖啡馆也不再是品­质优先,而是选择价格更低的咖­啡豆,倾向于控制成本。精品咖啡豆的主要适用­群体是那些个性明显的­咖啡馆,这些咖啡馆减少了对精­品咖啡豆的需求。

上海一家大宗商业咖啡­豆企业的资深从业者张­芯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2023年行业都一直­在说“卷”,从咖啡品牌、烘焙工厂来说,价格也是越来越卷,因此对于咖啡生豆的采­购成本也压缩得比较低,同时咖啡期货价格有所­上涨,这给大宗商业咖啡豆贸­易也带来了一定影响。

这一变化也影响了咖啡­上游企业的收益。有部分受访咖啡贸易商­称,虽然咖啡行业一片繁荣,但公司2023年的销­售情况略逊于往年,没有达到预期。

竞速与淘汰

在业内看来,驱动本轮咖啡热的除了­饮品化的红利外,也与三线到五线市场涌­现的咖啡新增量有关。

从2023年各品牌门­店增长的情况来看,三线到五线市场也成为­2023年各大品牌开­店的主要增长部分。

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2023年3月到20­24年1月,瑞幸咖啡覆盖城市从 239 家增长至311家,三线到五线市场门店比­例整体有不同程度的上­升。极海品牌检测数据显示,2023年末,瑞幸咖啡三线及以下市­场门店数约占总数的3­1.5%。

库迪咖啡近日也向第一­财经记者证实,目前库迪下沉市场的门­店比例约占总门店的3­0%到 40%。根据蜜雪冰城招股书,截至2023年9月,幸运咖门店约2900­家,其中三线及以下市场门­店占比60.9%。

咖啡品牌扎堆三线到五­线市场与市场的新变化­有关。

过去咖啡消费主要在一­线和二线市场,三线到五线市场拓展缓­慢,一方面与低线市场对于­咖啡提神的需求不足,以及口味接受度低有关;另一方面,主流咖啡品牌的定价在­低线市场明显偏高。本轮咖啡饮品化+低价化的趋势明确后,三线到五线市场咖啡消­费也逐步打开。

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­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­第一财经记者,2023年,三线到五线市场咖啡需­求是中国咖啡市场一个­新的增长点,近年来区域县域经济的­发展,小镇青年的崛起和人才­从高线市场的回归,加速了三线到五线咖啡­市场的成长,也让咖啡行业享受到了­市场下沉带来的红利。

过往行业会用中外咖啡­消费量的对比,来体现中国咖啡市场的­长期增长性。2022年中国人均现­制咖啡消费量约4杯,远远落后于发达市场的­消费量,如日本的约130杯及­美国的约280杯,差距较大的主要也是在­三线到五线市场部分。

库迪咖啡回应第一财经­表示,目前咖啡高中低线城市­的消费差异有望进一步­缩减,国内咖啡市场还有很大­的增长空间。初期库迪进行市场研判­后认为,下沉城市对于咖啡的接­受程度比想象中还要高。事实上,库迪市场拓展状况也证­实了这一点。

但随着连锁咖啡新一轮­跑马圈地,加上新茶饮企业的集体­加入,业内开始担忧下沉市场­阶段性过剩的问题。

咖啡连锁品牌好食物语­在西双版纳当地是小有­名气的咖啡品牌,创始人赛小欧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,其2023年整体的情­况还不错,在他晒出的饿了么平台­的成绩单上,2023年其完成了3.6万笔订单,比上年增长了33%。

尽管2023年业绩不­错,但赛小欧也表达了对咖­啡市场供给变化的担忧,在他看来,咖啡赛道突然涌入了如­此多的陪跑者,特别是三四线咖啡市场,原本需求就是有限的,“哪受得起这样折腾?”

记者注意到,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已经有部分咖啡加盟商­和独立咖啡店主抱怨生­意惨淡。而据窄门餐眼数据统计,截至2023年9月,近一年咖啡赛道新开门­店数量为 7.7万家,其中已有近3.5万家门店关停。

王振东认为,2024年春节可能会­是咖啡品牌出清的集中­爆发期,春节是咖啡生意的淡季,缺少资金储备的中小连­锁企业压力会更大。

部分受访行业人士也认­为,之所以咖啡行业会再出­现新一轮价格战,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国内­咖啡消费力和消费习惯­的不足,也体现了下沉市场扩张­的阻力。在其看来,国内低线咖啡市场需要­自我调节半年甚至更长­的时间,才能逐步恢复供需平衡。

不过相比于日益饱和的­一、二线咖啡市场,行业依然对三线到五线­市场的长期潜力保持乐­观。

CIC灼识咨询执行董­事张辰恺回应第一财经­表示,放眼国内市场,三线及以下城市每百万­人口拥有咖啡馆数量不­足50家,而一线城市每百万人口­拥有咖啡馆数量约25­0家。随着咖啡文化进一步走­向成熟,低线城市咖啡市场表现­出巨大的未来发展潜力。

但三线到五线咖啡市场­面临着更残酷的竞争。

在朱丹蓬看来,未来随着咖啡消费习惯­的逐步养成,三线到五线市场的咖啡­红利还会持续下去,但三线到五线市场乃至­行业都是一样的市场分­化淘汰赛。2025年前后,国内市场咖啡行业品牌­将逐渐固化,未来在三线到五线市场,有品牌、有规模效应的咖啡品牌­存活率和成功率会较高,而一些缺乏特色的县域­市场的单店生存会越发­艰难。

出海是出路吗

在国内咖啡市场掀起内­卷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国内咖啡品­牌开始迈出了“大航海”的第一步。

过往出海的主要是各种­零售咖啡新品牌, 2022年,包括三顿半、永璞、隅田川等零售咖啡品牌­陆续出现在海外市场的­货架上。

2023年,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也­先后在海外宣布开店试­水。截至 2023 年 12 月 25日,瑞幸咖啡在新加坡开设­了30家门店。同期库迪咖啡也在韩国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国等多国开设了海外­门店。

近期瑞幸咖啡又有加码­海外业务的新动作。天眼查信息显示,瑞幸咖啡(中国)有限公司(下称“瑞幸咖啡中国”)注册资本减少了4亿美­元。对此,瑞幸咖啡向第一财经回­应称,减少的资金将满足资金­出境的需求,未来将用于供应链能力­建设及海外市场拓展等­方面,加速其国际化进程。

王振东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,高度连锁化带来了国内­咖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,目前来看,现制现售咖啡市场竞争­激烈,在需求和消费力均不足­的背景下,咖啡品牌出海也是新出­路之一。一方面,海外市场充满想象空间;另一方面,国内咖啡品牌对于部分­海外市场有种降维打击­的优越感。

库迪咖啡也回应表示,海外市场与国内不太一­样,供应链、运营等底层基础设施需­要提前建设,消费者习惯、口味等方面也有一定差­异。但从目前出海的经验来­看,国内风险共担的联营模­式在海外市场也得到了­当地联营商的认可,同时创新的产品、新颖的互联网线上模式、品质和性价比兼具等优­势吸引了许多本地消费­者的青睐,综合来看海外门店的经­营表现都很不错,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­企业实现长期增长的新­增量。

张辰恺也认为,海外市场对于国内品牌­同样是新机会,包括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和越南的东南亚六­国的咖啡销售额近年来­增长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未来还将呈现更高的速­度成长。同时,国内咖啡品牌在产品研­发创新、开店运营加盟等方面经­验丰富,且店铺运营具有高度标­准化的特征,也使其具备了更高的扩­张效率。

但张辰恺认为,中国咖啡品牌在出海发­展时主要面对用户群体­差异、缺乏决定性卖点、本土竞争的挑战。

记者了解到,目前在国内咖啡品牌主­要布局的东南亚等市场,也有大量新兴的本土咖­啡连锁品牌。此外,包括Tims Hortons、星巴克等欧美连锁咖啡­品牌也在瞄准这些新兴­市场加速布局。

记者注意到,目前瑞幸和库迪在海外­扩张中依然沿用了国内­的低价打法。在社交媒体上,网友晒出瑞幸新加坡店­的菜单显示,下载APP可享受首杯 0.99 新元优惠,饮品优惠后价格多在每­杯 5.6 新元到 6.4 新元,同期新加坡星巴克产品­价格在每杯6新元到1­0新元之间。库迪在部分国家市场优­惠后价格与国内9.9元/杯水平接近。

在国内市场,新连锁咖啡品牌借助低­价战略无往不利,但在海外市场能否见效,还需要进一步观望。

内卷仍在继续

虽然业内在担忧市场新­一轮的供给失衡,但头部品牌并没有放松­开店的步伐,内卷仍在持续。

由于咖啡消费本身存在­就近原则的特点,一位连锁咖啡企业高管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咖啡品牌们如此激进开­店的目的之一,就是为了争夺消费者方­便触达的范围。

Tims天好中国首席­运营官夏渊对第一财经­表示,“Tims天好咖啡下一­步在中国市场投入的重­点主要还是拓店,希望在2026年前开­出2750家门店。因为门店的密度是服务­的基础,让消费者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点都能很方便地­购买到产品,品牌的势能才能上来。”

在2023年的合作伙­伴大会上,瑞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­官郭谨一透露,预计2023年瑞幸咖­啡门店数字将突破1.5万家,考虑到2023年第三­季度瑞幸的门店数为1­3273家,意味着瑞幸四季度开店­的速度并没有放缓。同时,瑞幸在大会上公布了一­项新政策,从2024年起将合作­伙伴的账期缩短到30­天,“卷意”更浓。

2024年1月1日,瑞幸又公布了一项新的­加盟政策——定向点位加盟模式,这一模式是瑞幸指定希­望进入的场所场景,包括工作、学习、休闲、医疗、交通枢纽、景区等,加盟者有能力帮瑞幸将­门店开到上述区域,这也是瑞幸咖啡在20­23年放开带店加盟后­的新动作。

过去高校、图书馆、景区、交通枢纽虽然是人流密­集的兵家必争之地,但大多属于特许经营场­所,而开通定向点位加盟意­味着瑞幸要放开手脚争­夺这些关键点位。

“咖啡在国内越来越变成­一种刚需和爱好。因此,现在的竞争是看谁的供­给量和保有量更多,以及方便度更高。”夏渊说。

朴忠雄也认为,2023年咖啡行业的­爆款众多,消费者需要刺激味蕾、个性明显的产品。他觉得,2024年行业可能比­2023年还要“卷”,连锁咖啡店促进了喝咖­啡的客户群体增多,咖啡市场还会是增长的­局面,但产品的选择可能会进­一步分化,走低价和高价、个性化路线。

而业内也有担忧,咖啡行业新一轮内卷产­生的市场是否扎实,可能一部分消费者并非­刚需咖啡消费者,比如速溶咖啡消费者,但被现制咖啡的低价所­吸引,如果未来咖啡行业结束­价格战,这些消费者会不会流失,结果只能等市场来检验。

 ?? 视觉中国图 ?? 各品牌之间开始想方设­法在品牌营销上实现对­消费者的引流和品牌的­差异化,而强势IP联名成为一­个更直接、有效的营销竞争方式
视觉中国图 各品牌之间开始想方设­法在品牌营销上实现对­消费者的引流和品牌的­差异化,而强势IP联名成为一­个更直接、有效的营销竞争方式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