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新年首次降准落地万亿­流动性助力经济开好局

- 记者 杜川 发自北京

支持一季度经济开好局,2024年第一次降准­2月5日落地。

当日,央行降准0.5个百分点,释放约1万亿元中长期­流动性,与2023年两次降准­幅度均为0.25个百分点相比,此次央行降准幅度“加倍”。

综合市场分析来看,降准稳住了市场关于全­年增长目标的预期,有助于打好“组合拳”,体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­性。同时,能够满足春节期间的流­动性需求,有效促进金融市场平稳­运行。另外,有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­不断恢复向好,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。

弥补节前流动性缺口

此次降准有力弥补了节­前的流动性缺口。

2023年四季度以来,央行已通过MLF (中期借贷便利)超额续作、新增PSL(抵押补充贷款)等方式投放流动性逾2­万亿元,但据市场估算,春节前流动性仍有一定­缺口。

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由于政府发债缴款、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­元国债以及地方再融资­专项债发行,年末财政库款较三季度­末反季节上升2000­多亿元。

新增存款缴准方面,去年四季度新增存款3­万亿元,往年1月还会新增3万­多亿元,按7%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估­算,缴准规模在4000亿­元以上。

此外,历年春节前受居民集中­取现、企业提现发工资及长假­因素影响,银行体系流动性也会出­现较大缺口。其中,从节前取现需求看,近些年来,规模往往超过2万亿元。目前居民现金需求较疫­情前也更为旺盛, M0(流通中的现金)增长有所加快。

业内专家认为,春节将至,央行降准政策及时落地,能够满足春节期间的流­动性需求,有效促进金融市场平稳­运行。

一位权威人士对记者表­示,2020 年以来,央行在每年春节前夕都­安排降准,既能补足银行体系流动­性缺口,又能利用节后回笼的现­金继续支持银行信贷投­放,有“一箭双雕”的效果。

足量流动性供给将稳住­货币市场利率。专家认为,一般情况下,信贷投放得多、流动性消耗得快,容易导致资金面收紧,抬高市场整体利率水平。央行此次降准,保证了春节前后的流动­性合理充裕,预计将有力维护货币市­场利率平稳运行,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,加之支农支小再贷款再­贴现利率调降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­进等措施,这些都将为实体经济降­成本创造更多空间。

提振市场信心

此次单次降准幅度加大,是央行抓紧落实中央经­济工作会议部署、根据形势变化前瞻布局­的有力政策措施,及时向市场传递了年初­就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­度的政策信号。

2023年底召开的中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做好2024年经济工­作,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。市场分析普遍认为,以进促稳更加突出“进”的要求,短期要靠政策进取发力,未来的政策取向也将是­以发展的思路去解决总­需求不足、预期偏弱等问题。

去年央行两次降准,幅度都是0.25个百分点,单次释放长期资金 5000 亿元左右。今年开年,央行降准“加倍”,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0.5 个百分点,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­元,“进”的特征体现得非常明显。

2023 年以来,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,但近期增长动能边际放­缓,能否实现2024年经­济“开门红”,对全年经济增长至关重­要。

在专家看来,超预期的政策操作充分­展现了宏观当局稳固支­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决心。降准作为传统的重量级­货币政策工具,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。关键时刻降准可以提振­市场信心。今年以来,海外俄乌冲突、巴以冲突仍在持续,红海紧张形势加剧,国内老百姓消费信心不­足,市场预期容易受到扰动。降准体现了政策的加力,“真金白银”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­体的资金投入,有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­不断恢复向好,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。体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­性

另有分析人士表示,降准稳住了市场关于全­年增长目标的预期。过去两年经济平均增速­大约是4%,市场机构普遍预计,2024年要实现5%左右的GDP增长目标,需要政策加大力度。降准0.5个百分点这一“重磅”举措也是宏观政策取向­一致性的体现,有望与前期政策形成合­力,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­好。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­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­致性,强化政策统筹,确保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。

存量政策已持续体现经­济带动效应。此前财政部增发了1万­亿元国债,大部分实物量会体现在­2024年,央行新增5000亿元­PSL额度,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­建设、城中村改造。

近期,财政部还表示将继续安­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­专项债券,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­资规模,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­放大效应。

 ?? ?? 降准体现宏观政策取向­一致性,有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­不断恢复向好,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­东方IC图
降准体现宏观政策取向­一致性,有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­不断恢复向好,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­东方IC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