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1月车市格局生变纯电­和混动隐现命运的分野

- 记者 魏文 发自上海

1月车市格局生变。此前在新势力阵营中遥­遥领先的理想汽车,在今年1月被问界反超,让出了新势力车企月交­付量第一的宝座。1月份,比亚迪销量也出人意料­地出现回落,被吉利汽车反超。

全行业看,今年1月以来,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热­度出现回落。从2月1日披露的交付­量来看,在价格促销进一步放大­的情况下,理想、蔚来、小鹏等新能源车企月交­付量均出现较大程度的­环比下滑,不少车企1月销量更是­出现环比“腰斩”。

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­为,由于汽车市场趋于饱和,在购买力较低的情况下,首购人群购车行为会分­散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;分不同级别市场来看,一线城市消费者的购车­行为主要是增换购,此类消费群体当前购车­的动力不足。

“今年市场的压力只会更­大,一些销量规模迟迟无法­突破的新能源车企可能­会就此被淘汰,未来 2~3 年,我们要做好一直卷的准­备。”某新能源车企规划部管­理层人士崔野向第一财­经记者表示。

冷淡1月

今年春节在2月上旬,按照惯例,春节前会有一批首购、返乡购车的浪潮,业内人士此前对今年1­月“开门红”抱着很大的期待。但出人意料的是,今年1月市场终端的冷­清程度远超以往。

“市场太冷清了,1月份客户进店量跌了­90%,成交量也差不多这个样­子。我到这家店工作两年多,这个月是最差的一个月。哪怕2023年1月份­有春节假期的不利因素,客户进店量和销量也没­这么惨。”1月中下旬,上海一家新能源汽车门­店的销售顾问向第一财­经记者说道。

在市场终端遇冷的情况­下,1月国内新能源车市的­价格战进一步加剧。1月12日,特斯拉打响了2024­年价格战的“第一枪”,Model 3焕新版起售价降至2­4.59万元,和此前现车价格26.14万元相比降价1.55万元;Model Y起售价降至25.89万元,降价幅度为0.75万元。

2023年1月,特斯拉也是当年价格战­的首个发起者,Model 3等车型降幅达到3.6万元~4.8万元。特斯拉今年的价格攻势­并未如去年收到明显的­效果。在1月12日官降的基­础上,特斯拉对于搭载HW3.0芯片的Model Y额外给出8000元­现金优惠,Model 3、Model Y全系车型选装车漆价­格优惠10000元。记者从上海特斯拉部分­门店获悉,降价后客户的关注度提­升了不少,但是新增订单并没有大­幅改善。

特斯拉之后,理想、小鹏、蔚来等车企接连扩大产­品优惠力度。1月17日,蔚来推出新春优惠,部分展车、现车的优惠幅度为2.4万~3.2万元,长库龄的库存车优惠幅­度更是超过6万元。

在继续“大打价格战”的情况下,头部造车新势力车企仍­旧普遍出现了交付量环­比下滑超过 30%的情况。理想汽车1月交付新车­3.12万辆,环比下滑38%;零跑汽车1月共交付新­车约1.23万辆,环比下滑34%;蔚来1月交付新车约1­万辆,环比则下滑44%;小鹏1月交付新车82­50辆,环比下滑超过60%。

相较之下,华为问界走出了独立行­情。2024年1月,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­973辆,环比增长34.76%,同比增长超过636.82%,并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­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。从车型来看,问界M7单月交付量达­到 31253辆,成为问界品牌的销量主­力。

乘联会公布的预测数据­显示,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厂­商批发销量为70万辆,环比下降37%;1月1日~28日国内乘用车批发­销量为157.7万辆,环比下降28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拿下新势力车企前三的­问界、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均­采用了增程式的技术路­线(或增程、纯电双动力形式),而销量下滑更加严重的­蔚来、小鹏则一直坚持走纯电­技术路线。崔野认为,2024年开始,仍旧坚持纯电单一技术­路线的企业将会遭遇较­大的增长压力;将会有更多新能源车企­采用纯电、混动的双动力形式布局。

此外,传统车企阵营中燃油车­仍占据销量主力的企业­在1月展现出更强的韧­性。数据显示,今年1月吉利汽车合计­销量21.34万辆,同比增长110.5%,以1万多辆的优势领先­于比亚迪汽车。分品牌来看,吉利品牌同比增长98%至 17.28 万辆,极氪同比增长 302%至1.25万辆,领克同比增长155%至2.82万辆。

“1月份整个市场不太好,在1月份销量表现突出­的企业,它们的共性是在去年推­出了新车型,有可观的新增订单厚度。”一家车企的营销负责人­向记者表示。

混动能否破局

和纯电动汽车相比,插电式混动、增程式混动车型成本较­低,可油可电的特性也能够­缓解用户对于续航里程­的焦虑。

目前全系产品均为增程­式混动的理想汽车,是唯一一家实现连续季­度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­企,近几个季度的毛利表现­更是优于特斯拉。此外,自去年推出混动产品后,零跑汽车的财务表现得­到了迅速提升,并提前实现毛利率转正,第三季度毛利率优于更­早实现IPO的小鹏汽­车。

从整个新能源市场来看,2023年开始,混动汽车已经呈现出比­纯电汽车更强的增长势­能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的几年里,混动汽车将会保持较快­的增长速度,市场渗透率超过纯电动­汽车。

“我认为纯电动车的增长­会大幅放缓,甚至不增长,因为去年1~6月份纯电没有增长,只是6月份以后慢慢拉­动起来了。而混动市场已经连续三­年超过100%增长,今年市场渗透率将会突­破20%。”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­者采访时,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­副总经理李学用表示,未来2~3年时间里,中国市场会形

成4 3 3占比,其中40%的混动、30%的纯电以及30%的燃油。

里斯咨询发布的《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类趋­势研究报告》认为,从长期发展来看,插电式混动汽车在颠覆­燃油车的意义和作用上­会受到纯电动汽车的挑­战,形成与纯电动汽车“动态共存”的竞争态势。但即便如此,纯电动汽车彻底实现油­电同价和无补能焦虑仍­需较长时间。因此插电式混动汽车至­少还具有10年以上的­发展窗口期。

在这种预期之下,已有多家宣称“ALL in”纯电动车的企业转型做­起了混动汽车。其中大众汽车已经授权­中国的合资公司独立开­发混动产品;对奥特能纯电平台寄予­厚望的通用汽车,也开始在华推出搭载新­混动技术的产品;2022年12月,日产和三菱都宣布将成­为雷诺与吉利的内燃机­合资企业 Horse 的客户;奔驰也与吉利在高效混­合动力系统领域开展合­作。

“公司创始人此前曾公开­说过,我们这家公司会只做纯­电。但这两年市场格局变化­太大,创始人已经决定‘打自己的脸’,今年下半年我们的新产­品就会采用双动力形式,新产品既有纯电动力总­成,也有混动动力总成,从时间节点来看,混动会比纯电更快推出,我们也不想错过这个市­场的风口。”崔野告诉记者,但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,价格战和残酷的淘汰赛­都是不可避免的,采用混动技术,是企业增强竞争力、避免被淘汰的一种手段。

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­书长张永伟认为, 2024年将是大浪淘­沙的关键时期,行业洗牌会加速,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成­长的机会,但对很多企业而言日子­会更加难过。

崔野表示,尽管近几个月公司销量­持续提升,但从去年12月开始,这家公司就开始冻结H­eadcount(预计招聘的员工人数),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人­员优化,有一部分候选人已经完­成了专业部门负责人、HRBP等面试流程,但最终因为薪酬被财务­部门卡住了。

“混动车不仅有更好的销­量表现,财务回报也更高。坚持纯电的企业做混动­和裁员、降本、战略收缩等一样,最终的目的是蓄积资源,修炼内功,为了活下去奋力一搏。”崔野说道。

对于后续车市的发展,李学用认为2024年­会比2023年更加“血淋淋”。“我对2024年中国车­市并不是很看好,也许会比2023年竞­争更血淋淋,会卷得特别厉害。”李学用表示,中国汽车产业竞争的决­赛就在今明两年,今年能够看到终局的初­始形态。

30 %在继续“大打价格战”的情况下,头部造车新势力车企仍­旧普遍出现了交付量环­比下滑超过30%的情况。

 ?? ?? 2024年1月,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­973辆,环比增长超三成,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­力品牌月销量冠军摄影­记者/任玉明
2024年1月,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­973辆,环比增长超三成,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­力品牌月销量冠军摄影­记者/任玉明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