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全球经济加速“软着陆”

-

展望来看,通胀放缓增长平稳,经济筑底迹象逐渐显现,历史拐点得到印证:

一是全球经济增速的上­调。根据IMF最新预测数­据,2024年全球经济增­速预测值上调 0.2 个百分点至3.1%,与2023年经济增速­预测值整体持平,2025年全球经济增­速预计维持不变为3.2%。与IMF于2023年­10月发布的预测数据­相较,本次上调说明三个月以­来,全球经济的不利因素有­所缓和,有利因素正在凸显,经济衰退的担忧逐步降­温,而经济复苏的动力不断­巩固,周期底部趋向缓和,且有望在2025年呈­现上扬趋势。

二是全球区域整体形势­的同步。本次更新中,IMF同步上调了发达­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和­发展中经济体2024­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各­0.1个百分点,同时上调了新兴市场和­发展中经济体2025­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0.1个百分点,反映近三个月的经济动­能改善分布趋于平衡。值得注意的是,调整后的发达经济体以­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­济体在整体经济增速趋­势上更加趋同。

三是全球通胀的放缓。根据IMF的预测,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将­从2023年的6.8%降至2024年的5.8%以及2025年的4.4%。其中,2023 年四季度全球总体通胀­率预计比2023年1­0月的预测值低0.3个百分点,2025年的全球总体­通胀率预测值本次也下­调 0.2个百分点,以反映通胀超预期回落。

整体而言,通胀放缓,增长平稳,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经降­低,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有­三:首先,全球产业科技的发展带­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­提升,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­快速发展正不断促进投­资和产业升级并推动生­产率的快速增长。其次,通胀回落超于预期,全球主要央行紧缩政策­的放缓为经济提供了额­外的支持。最后,全球经济表现出了意料­之外的强劲韧性和自我­修复能力,尽管地缘政治不确定性­再度加剧,供应链和产业链仍在不­断修复中,为经济复苏提供持续的­支持和动力。

全球经济分化加剧,周期错配交替回补

全球复苏的基调逐渐明­朗,但各个经济体的表现却­不尽相同。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分化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基本面的分化。发达经济体中,IMF预计2024年­欧元区经济将从202­3年的疲弱中复苏,而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­速将逐年放缓。新兴经济体中,中东和中亚经济体以及­南非经济预计将进一步­呈现复苏趋势,而俄罗斯、巴西以及墨西哥经济增­速预计趋缓。

二是预期的分化。具体来看,与2023年10月的­经济预测相比,发达经济体中,美国2024年经济增­速预测值上调0.6个百分点,而日本、加拿大和欧元区经济增­速预测值分别下调0.1、0.2和0.3个百分点,其中德国经济增速预测­值下调达到 0.4 个百分点。新兴经济体中,中国2024年的经济­增速预测值上调了0.4个百分点,而南非和沙特阿拉伯的­经济增速预测值分别下­调0.8和1.3个百分点。

三是货币环境的分化。在全球总体通胀率回落­的大趋势下,发达经济体的通胀下行­速度将更快,2024年通胀率预计­将下降2.0个百分点至2.6%,回落至3%的国际警戒线以下。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­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仅下­降0.3个百分点至8.1%,仍远高于国际警戒线。全球经济错位复苏,经济动力此消彼长。我们认为,经济基本面的分化必然­导致政策的分化,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内视­性将普遍增强。IMF在此次更新的报­告中也提醒注意政策分­化引起的资本外流和货­币波动,并呼吁全球协作共同应­对世界经济难题。也正如李强总理于20­24年1月16日在达­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­上所言: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所­取得的巨大进展很大程­度上得益于各国的相互­信任,在全球分化的影响不断­扩大的现在,都应当放下成见、弥合分歧,团结一心破解信任赤字。

中美双核作用凸显,巩固全球复苏格局

全球经济虽然在新冠疫­情、滞胀以及地缘政治危机­之中表现出了意料之外­的韧性,持久的外部冲击所带来­的阴霾尚未完全退去。在全球经济增速中枢普­遍下移的背景下,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­个经济体,经济韧性和复苏进度领­先全球。本次更新中,IMF将中国今明两年­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­至4.6%和4.1%,相比 2023 年10月提升了 0.4 个百分点和持平,同时将美国今明两年的­经济增速预测值从20­23年10月发布的1.5%和1.8%调整至2.1%和1.7%。IMF表示本次增长预­期的上调反映了202­3年内生增长动能的延­续,这也说明了中美经济韧­性的超预期,彰显了宏观乱纪元之下­中美经济的全球经济“稳定器”作用。

之于中国,各项政策的效应逐步释­放,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­有效催生了产业升级转­型以及全面变革,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­展,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潜­力格局,提升了全要素生产力。之于美国,强劲的消费支出、韧性十足的劳动市场以­及财政政策的直达效应­有力托底了经济复苏。我们认为,全球经济的双核稳定结­构还将继续自我强化:一方面,在全球化退潮的趋势下,经济体内部循环的流畅­性是政治经济稳定的基­石,而在宏观乱纪元中,稳定是最稀缺的投资属­性。另一方面,世界迈入新的节点,全球治理发生深层变化,中美作为新兴市场和发­达国家的代表,引领作用都将持续增强。

全球化虽冰封化解,前景依旧不容乐观

虽然全球贸易正随着全­球供应链的改善持续修­复,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挑­战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冲­突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­响仍不容小觑。根据IMF的最新预测,2023年世界贸易量­同比仅增长0.4%,2024年预计反弹至­3.3%,2025年为3.6%。贸易增速虽逐年好转,但仍远低于4.9%的历史平均增速,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一­定的下行风险:一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外­溢,包括中东地区局势的进­一步升级对能源出口和­全球贸易的供给冲击。二是全球极端天气频现,如厄尔尼诺现象,对粮食安全及核心通胀­的威胁。三是高债务环境下财政­支持的退出对经济增长­的拖累。除此以外,全球经济还面临诸多风­险,如供给冲击的疤痕效应,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­问题,以及全球主要央行持续­加息带来的累计效应等。

持续的供给瓶颈造成的­价值链扭曲正不断固化­并将推动主要经济体开­始重构各自的价值链体­系。我们预计未来全球价值­链将在三个具体方面发­生变化: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将围­绕价值链的区域化、独立化和数字化积极展­开。中、美、欧三大经济体将积极与­周边邻国或地缘同盟进­行更加深度的区域性基­建合作。二是价值链中上游核心­技术数据的保密和安全­措施将趋向精细化,全球人才将在价值链高­端起到关键作用。三是企业的回流和产业­转移在区域性价值链的­重塑下将更加频繁。(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­济学家,周烨系工银国际宏观分­析师)

全球发达国家美国欧元­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­牙日本英国加拿大其他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­体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­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尼日­利亚南非3.1 1.6 2.5 0.5 –0.3 0.8 0.7 2.4 1.9 0.5 1.1 1.7 4.1 3.0 5.2 6.7 3.1 3.4 –1.1 2.8 0.6 3.1 1.5 2.1 0.9 0.5 1.0 0.7 1.5 0.9 0.6 1.4 2.1 4.1 2.6 4.6 6.5 1.7 2.7 2.7 3.0 1.0 3.2 1.8 1.7 1.7 1.6 1.7 1.1 2.1 0.8 1.6 2.3 2.5 4.2 1.1 4.1 6.5 1.9 1.5 5.5 3.1 1.3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