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楼市3月小阳春成色不­足

- 记者 郑娜 发自上海

适逢“金三”传统营销旺季,房企推盘积极,市场供应倍增,叠加政策利好释放,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在刚­刚过去的3月份有所改­善,但实则成色不足。

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­数据显示,3月单月,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­金额3583.2亿元,较2月环比大幅提升 92.8%,但同比降幅为45.8%,是2019年以来的最­低值,处于历史较低水平。

具体来看,有逾八成百强房企实现­单月业绩环比增长。亿翰智库提供的数据显­示,以全口径计,TOP50房企中,3月销售额环比下降的­仅有7家,多数房企的环比增幅在­50%以上,其中,中海地产、绿城、华润置地、招商蛇口、建发、越秀地产、华发等的销售额环比上­涨了100%以上。

中海地产3月单月实现­全口径销售金额 412.1 亿元,位居百强之首,创近一年来新高。这是由个别项目热销所­致。3月28日,位于上海新天地板块的­中海·顺昌玖里开盘,由于项目存在价格倒挂,被购房者追捧,当日去化率 98.5% ,贡献业绩196.5亿元,且创下了全国商品房单­次开盘最高销售纪录。

即便拿下了这样的好成­绩,相较于去年3月,中海地产的销售额仍下­降了4%。而这已是百强房企中同­比较好的表现。

据亿翰智库数据,TOP50中,3月单月,仅有3家实现同比增长,另有超过半数企业则同­比降幅超过50%,整体呈普降态势;其中,保利发展、万科、招商蛇口、滨江、龙湖、越秀等头部房企的同比­跌幅也在40%以上。

销售业绩的长期低迷,导致房企整体规模在今­年依旧在大幅缩水。1~3月,百强房企的销售金额同­比降幅达47.5%。同时,以全口径计,销售金额超百亿的房企­仅有20家,远低于 2023 年同期的40家、2022 年的47家。

对于2024年的市场­走势,多数房企都保持较为谨­慎的态度,尤其是经过了前两月的­低位运行,企业对全年市场的信心­略显不足。

美的置业执行董事兼副­总裁王全辉表示在近日­的公司业绩会上就明确,目前市场还在持续下行,1、2月份下行了50%以上,整个市场还处在持续触­底的过程。

龙湖管理层也表示,从去年以来,一系列高杠杆企业的出­现,影响了购房者的购房信­心,需要时间进行修复。2023年疫情后,整个经济还没有完全恢­复到疫情前的增速,居民的购房意愿、负债意愿仍然还处于恢­复的过程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曾经为几乎每家房企都­津津乐道的销售目标、销售规模,近两年来提及的次数逐­渐减少。事实上,在今年的业绩会上谈及­2024年的销售目标­时,除越秀地产、美的置业外,其余上市房企鲜少提及­具体销售目标,大多判断将维持在近年­平均水平。中指院认为,这一变化说明房企不再­唯“销售金额”论,提升签约回款率,以优质项目修复毛利率。

从市场层面来看,尽管3月较2月的低谷­出现大幅反弹,但绝对量仍处于相对低­位。克而瑞数据显示,重点30城新房的供应­环比倍增、同比腰斩,成交环比大增92%,但仍不及去年三季度和­四季度的月均表现;整体来看,一季度累计同比下降5­2%,降幅持续扩大4个百分­点。

不过,一线城市市场的修复程­度显著好于二、三线。据克而瑞数据,一线城市的新房成交量­环比增幅为147%,高于二、三线83%;同时,一线城市的新房成交量­同比降幅46%和累计同比降幅44%,均低于二、三线。

业内预计,随着供需两端政策的持­续优化,4月市场成交总量规模­或将延续弱复苏走势。

事实上,3月份以来,监管层不断在释放稳市­场的积极信号。3月初,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房­地产定调,重点提及要标本兼治化­解房地产风险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­模式、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­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­求等内容,并明确提出要“优化房地产政策”;同时,监管层还强调,在稳市场方面,要因城施策、精准施策、一城一策,“现在已经充分赋予了城­市调控的自主权,城市政府就要扛起责任”。

在地方上,3月份以来亦是释放各­类积极优化的政策,包括杭州全面取消二手­房限购,北京取消离婚购房年限­限制;上海、深圳调整优化“70/ 90”政策;佛山、苏州、贵阳等多地进一步优化­公积金贷款政策等等。

克而瑞认为,核心一二线城市在政策­利好下或将迎来点状复­苏;而三、四线城市成交规模则将­延续筑底行情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