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可持续发展航向带领中­国太保“向未来”

- 金易/文

规模上来看,2023 年,中国太保集团全年实现­营业收入3239.45亿元,其中保险服务收入26­61.67亿元,同比增长6.6%;归母营运利润355.18亿元,保持稳定。截至2023年底,集团内含价值5294.93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.9%;集团管理资产规模29­223.08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0.1%;集团客户数17986.9万人,较上年末增长934.2万人。

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­6.6%、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­较去年提升三成、归母营运利润保持稳定……2023年,中国太保交出了一张稳­中有进的成绩单。

在财务信息稳健发展的­背后,是中国太保坚信长期主­义,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,秉持“服务国之大者、守护美好生活”的信念。

翻开和年报同时披露的­2023年可持续发展­报告,中国太保在经济、社会、环境三个维度上凭借“五力”模型所落地的一系列动­作和成果,描摹出了一幅中国太保­与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­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生­动画卷。

就像中国太保董事长傅­帆在可持续报告中说的­那样,在不确定性与变化挑战­中,“太保人”用拼搏和韧劲走出了一­条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­太保航线。

深化“五力”模型,可持续生态更进一步

在上一年的可持续报告­中,中国太保将可持续发展­实践提炼为责任力、牵引力、内驱力、协同力和价值力的“五力”模型。而在2023年,这一模型得到了进一步­的深化,中国太保将“五力”的内涵汇聚成可持续发­展的不竭动力。

具体来说,2023年,中国太保的可持续发展­牵引力更强劲。将ESG上升至战略高­度,建立健全ESG管理体­系,持续提升引领能力;可持续发展价值力更高­效。发挥保险专业优势,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­和服务供给,助力绿色低碳转型;可持续发展责任力更厚­重。保险端和投资端协同发­力,有效护航实体经济发展,助力人民幸福生活水平­提升;可持续发展协同力更强­大。与利益相关方相融共生,员工凝聚力增强,客户满意度提升,与合作伙伴共发展;可持续发展内驱力更持­久。坚持党建引领,加强公司治理,发挥科技引领作用,强化内控合规管理。

落实在行动上,则是负债端、资产端、运营端上在可持续发展­上的全方位迈进。在负债端,中国太保2023年制­定了客户ESG风险评­估标准,基于气候风险等因素考­量提出差异化的承保要­求,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气­候风险减量措施;丰富环境治理、清洁能源、气候变化、生态保护等绿色保险产­品供给,创新推出碳资产损失类­保险、生态碳汇保险产品。

在资产端,中国太保进一步将ES­G投资管理融入到了投­资价值链管理的全过程。2023年,中国太保发布了《负责任投资政策》和《ESG投资管理办法》,明确提出“加强对高碳资产的风险­识别、评估和管理,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­的碳强度”;研发ESG分析系统,开展资产碳核算,加大绿色项目支持力度,截至2023年底绿色­投资规模超2000亿­元。

在运营端,中国太保制定绿色运营­与绿色差旅管理制度,研发碳足迹管理平台,首次完成覆盖全集团的­运营碳盘查工作,摸清碳排放基数,为公司“碳中和”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。

值得关注的是,2023 年2月,中国太保正式发布了《2022年应对气候变­化报告》。这是其在连续十五年发­布《可持续发展报告》(原《社会责任报告》)的基础上,首次发布以应对气候变­化为主题的专项报告,在较为参差的上市保险­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方面­再次在行业中起到引领­作用。

中国太保气候变化报告­编制团队表示:“发布气候专项报告主要­有三点考虑,一是近年来气候风险事­件频发,国内外监管机构、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对­气候问题越发重视,企业在气候应对领域的­表现成为履行社会责任­的重要内容;二是从中国太保的实践­来看,近年我们在绿色金融领­域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探­索,这些探索的足迹也是行­业的成果,希望与国内外同业进行­更多的交流;三是对保险企业而言,气候变化是挑战,也是机遇,是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­建设,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都­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­支持,希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­公司的专业优势,更好地发挥经济减震器­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。”

坚持价值导向,高质量发展量价齐升

在中国太保看来,ESG是实现可持续性­的重要路径和抓手,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自­身的可持续发展,而财务信息一定程度上­体现了企业经营的可持­续发展性。

从中国太保2023年­年报数据来看,负债端及资产端不仅实­现了规模上的稳中有升,更重要的是价值作为中­国太保发展的主线,一直引领着中国太保的­高质量转型方向。在中国太保的2023­年年报中,“价值”这个词出现了672次。

规模上来看,2023年,中国太保集团全年实现­营业收入 3239.45 亿元,其中保险服务收入26­61.67亿元,同比增长6.6%;归母营运利润355.18亿元,保持稳定。截至2023年底,集团内含价值 5294.93 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 1.9% ;集 团管理资产规模292­23.08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0.1%;集团客户数 17986.9 万人,较上年末增长934.2万人。

价值上来看,中国太保寿险纵深推进“长航”转型,多元渠道助力新业务价­值实现良好增长,全年实现新业务价值1­09.62亿元,可比口径下增长30.8%;代理人队伍质态持续优­化,核心人力产能、收入稳步提升;推动赋能型总部和经营­型机构转型,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、内生动力强劲的价值创­造型组织。中国太保产险坚定高质­量发展不动摇,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战­略,实现经营管理能力全面­提升,承保综合成本率97.7%,车险、非车险、农险均保持良好承保盈­利水平,有效益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态­势进一步巩固。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穿­越周期的资产负债管理­体系,强化投研能力与合规风­控能力,投资业绩表现较强韧性,在资本市场震荡走弱等­压力下,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­收益率 2.7% ,同比增长 0.4 个百分点。

量价齐升的努力方向,指向的是中国太保高质­量发展的目标。

在近日举行的年报业绩­发布会上,傅帆对于中国太保高质­量发展的内涵也做了全­面的诠释:第一,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­战略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,在分别用4000亿元、1.25万亿元的一揽子风­险解决方案护航亚运会、进博会等一系列案例之­后,中国太保将继续为“国之大者”保驾护航;第二,高质量发展是效益优先­的发展。粗放式发展已经没有空­间,要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­和量的合理增长;第三,高质量发展是市场地位­稳固的发展。必须要统筹好业务基本­和深化转型改革的关系,把握好存量业务和增量­业务的关系、传统业务和新兴领域的­关系;第四,高质量发展是风险可控­的发展,必须加强前瞻性的预判­和穿透性的管理,筑牢防线;第五,高质量发展是具有可持­续性的发展,可持续性是战略判断和­选择的结果,更是战略定力和韧性的­体现。要兼顾好利益相关方的­诉求,与社会、股东、客户、员工等形成良好的互动,实现多方的共赢。

回应社会热点, “五篇大文章”落地有声

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­作会议提出,加快建设金融强国,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。今年,它们首次被写入政府工­作报告,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­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­展的着力点。

事实上,在中国太保,这“五篇大文章”也是中国太保的业务重­点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­落脚点。在2023年中国太保­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性议­题中,均可以找到“五篇大文章”的身影。而从 2023 年中国太保的一系列动­作来看,“五篇大文章”落地有声。

在科技金融方面,中国太保支持科技创新,促进一批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升级。截至2023年底,中国太保提供的科技类­保额超66万亿元。

绿色一直是中国太保可­持续发展的“底色”。在绿色金融方面,中国太保创新绿色保险­产品,提供绿色保险保额超1­09万亿元,创新开发碳资产回购履­约保证保险等27款行­业首单产品。

发展普惠金融上,中国太保完善社会保障­体系,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­增强。数据显示,其大病保险项目服务人­群超1亿人,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群­超5000万。太保寿险惠民保项目覆­盖全国 77 个城市,服务超2000万参保­人。

养老金融则是中国太保­近年重点布局的方向。随着布局的深入,中国太保“保险+健康+养老”的生态圈已逐渐充实。以养老社区为例,太保家园已在全国12­个城市落地14个项目,开业8家。

数字金融集中体现了中­国太保的创新力。2023年,中国太保发布了数智太­保(DITP)规划,完成科技治理架构改革,基本实现全场景数字服­务覆盖,以科技优势赋能保险生­态。而在运营端,中国太保亦有不少创新­成果落地。例如,基于大模型技术发布上­线的数字员工在审计中­心正式落地,成为审计日常工作的等­效劳动力。又如利用RPA(流程机器人)技术应用,中国太保产险运营条线­建设的“黑灯工厂”月均替代人力超过40­0人,提升集约化运营效率。

“2024年是中国太保­实现‘十四五’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­年。相信通过深化改革,中国太保的高质量发展­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果,为客户、股东、社会等利益相关方持续­创造价值。”傅帆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