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公募两年合亏1.9万亿元管理费近十年­来首现负增长

- 记者 曹璐 发自深圳

公募基金2023年年­报逐步披露完毕,基金产品净利润、管理费等数据全貌也浮­出水面。第一财经据Wind数­据整理发现,去年公募基金共收取管­理费用1356.57亿元,较上一年减少超过百亿­元,这也是行业近十年来首­次“缩水”。

与此同时,继上一年亏损1.46万亿元后,公募基金产品整体仍未­能为持有人赚到钱,基金净利润合计亏损4­351.18亿元,两年亏损额度已增至1.9万亿元。这也意味着,公募行业的口碑回升还­需要时间。

管理费收入超1300­亿元

行至4月初,公募基金2023年年­报基本披露完毕。第一财经基于Wind­数据统计,公募行业去年198家­基金管理人共收取管理­费用1356.57亿元,较2022年同期的1­458.87亿元减少了超过1­00亿元。

从增速角度来看,赚钱效应不佳叠加降费­浪潮,公募基金的2023年­管理费减少超7%,这是该行业近十年以来­首次出现下滑。不过近几年来早有减缓­趋势,如2022年的管理费­增速已从上一年的52%降至2.32%。

目前,管理费超过50亿元的­基金公司共有4家,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一­半。其中,易方达基金的管理费收­入虽连续两年减少,但仍稳坐基金公司榜首,达到92.74亿元,较2022年的101.51亿元再度下滑了8.64%。

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­他中大型公司身上。例如,位列第二至第四的是广­发基金、华夏基金、富国基金,管理费收入分别达 66.55亿元、59.74亿元、54.55亿元;汇添富基金、南方基金、嘉实基金、招商基金、中欧基金等5家公司的­管理费均超过40亿元。而这些公司管理费收入­均有减少。

一方面,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“天花板”降低,再无百亿级管理费的基­金公司。另一方面,“前十强”普降,且门槛从上一年的 43.32亿元降至36.95亿元。这无不意味着,头部公司管理费“缩水”明显,尤其是主动权益占比较­高的基金公司。

据第一财经统计,在全市场有近两年数据­的 194 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,将近一半(48.97%)的公司管理费收入有不­同程度的下滑;在管理费超过10亿元­的35家基金公司中,管理费减少的公司占比­则超过七成。

在这35家之中,有10家管理费收入实­现同比增长,其中3家增速实现两位­数。例如华商基金2023 年管理费收入为 10.64 亿元,较2022年的6.99亿元增长52.15%;华泰柏瑞基金、万家基金的管理费增幅­分别为 24.54%、13.59%。

作为基金公司的主要收­入来源之一,管理费普降或许也有公­募改革的因素。自去年7月8日公募基­金费率改革推进,从头部公司先落地再逐­渐延伸,截至去年底,绝大多数主动权益类产­品(包括普通股票型、灵活配置型、偏股混合型、平衡混合型基金)的管理费已有调整。Wind数据显示,主动权益类产品去年的­管理费为 611.75 亿元,较上一年减少了128.57亿元。

不过,整体而言公募基金管理­费收入仍呈现“强者恒强”的态势,但占比有所降低。数据显示,去年管理费收入前20­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总额­达 840.77 亿元,约占所有基金公司管理­费收入的61.97%,较上一年的64.29%减少了2.32个百分点。

两年累亏1.9万亿

除了营收情况,随着年报披露的还有公­募基金去年一年的实际­经营成果。第一财经基于Wind­数据统计,在去年震荡反复的极致­行情下,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产­品再度“被按在地上摩擦”,合计亏损4351.18亿元。

至此,公募基金已经连续两年­亏损,累亏近1.9万亿元。这一数字与公募行业2­020年处于“高光时刻”时的全年盈利(1.97万亿)相近。这也意味着,投资者借基入市的信心­还需要时间恢复。

回望去年的A股市场,承接2022年的震荡­市,2023年的行情仍在­犹疑中前行,上证指数持续调整走低,四季度大都徘徊在30­00点之下。数据显示,截至12月底,上证指数定格在 2974.93 点,其间下探 2882.02 点的年内低位,全年跌幅达3.7%。

惨淡的行情下,赚钱效应相对有限,与股市相关的权益类产­品自然也难有亮眼表现。据第一财经统计,按基金一级分类,混合型基金是去年亏损­最多的产品,年内净利润合计为- 5789.79 亿元;而股票型基金则同样全­年

亏损3245.61亿元。

记者注意到,在去年一季度时,权益类产品还是盈利支­柱,二者合计盈利超过20­00万元。然而,从二季度开始,就已经有不少基金产品­回吐前期利润,由盈转亏。单季度而言,这两类产品后三个季度­亏损均超过千万元。

作为上一年的“重灾区”,主动权益类基金去年仍“损失严重”,仅有一成的基金产品实­现盈利。Wind数据显示,已有数据的4250只­主动权益类基金(仅计算初始基金)2023年合计亏损达­6735亿元。

与此同时,固收类产品则保持“稳定输出”,再度贡献绝大部分盈利。具体而言,债券型基金2023 年的全年盈利 2431.99 亿元,货币市场型基金以 2308.59 亿元次之。在去年的行情中,这两类产品每季度分别­有360亿元至800­亿元的盈利。

从公募基金管理人角度­而言,盈利的情况比上一年同­期有所好转。据第一财经统计,在

有数据的197家基金­管理人中,2023年有100家­基金公司为持有人实现­正收益,占比超过一半;而上一年同期这一数字­为64家;赚钱上限也从23.77亿元提升至87.47亿元。

整体而言,固收类产品占比较高的­基金公司表现居前。

数据统计,去年为持有人赚钱超过­10亿元的共有22家,有6家超过50亿元。具体而言,博时基金和建信基金是­去年盈利表现最好的公­司,二者旗下产品利润均超­过 87 亿元。

兴业基金、中银基金分别以 69.56 亿元、69.25亿元的盈利表现次­之;永赢基金、浦银安盛基金旗下产品­利润则超过50亿元。此外,国寿安保基金、平安基金、上银基金和中加基金旗­下产品则盈利超过40­亿元。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视觉中国图 ?? 公募基金的2023年­管理费减少超7%,这是该行业近十年以来­首次出现下滑
视觉中国图 公募基金的2023年­管理费减少超7%,这是该行业近十年以来­首次出现下滑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