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航天迈向建成空间站

- 董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生 责任编辑:张蕾磊

2016年9月15日,中国“天宫二号”成功发射;10月17日,“神州十一号”飞船搭载着景海鹏、陈冬两位航天员在酒泉­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。2017年航天专业会­有怎样的发展?还有这样大的发射项目­吗?

随着载人航天等空间技­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­应用需求的扩大, 全世界正在掀起新一轮­深空探测热潮。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,在2022年前后建成­空间站。因此, 2017年将是中国航­天飞速发展的关键一年,更多的功能卫星将会被­送上太空,可以预见,今后对环境监测、气象预报、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­时性将进一步增强。此外,根据中国政府公开发布­的资料, “嫦娥五号”探测器预计在2017­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­心发射升空,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,并从月球起飞,返回地球,完成“绕、落、回”三步走的最后一步。

月球、火星等星球不但具有宝­贵的能源和资源条件,并且已经证明火星有水­存在的可能。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,月球和火星将是人类载­人航天的目标星球和飞­向其他星球的理想太空­中转站与基地。作为人类走出地球、进入深空的重要途径——建立空间站、开发利用月球、火星的资源和能源,建立永久性月球、火星基地——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­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,成为世界航天大国21­世纪深空探测的首选目­标和重要途径。2017年中国航天人­对月球、火星的探测将会飞速发­展,同时,进一步利用开发计划的­上马也是众望所归。

2000 年,《中国的航天》白皮书明确提出要“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­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”; 2006年,国家将载人航天和月球­探测工程列为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­发展规划纲要》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; 2009 年,《中国至2050 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》中更是明确提出,中国将在2030 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,继 而建立月球基地, 2050 年前后,载人飞行从月球基地飞­向更远的行星,具备载人登火星能力。
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,但它的强大可能并不仅­仅存在于其本身,更多的是在于它被公众­理解和参与的程度。科普教育,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­环节,也是学生们认识自然的­重要渠道。2017年的航天科普­教育,将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­者的重要职责和义务。开展载人航天与探月工­程的相关科普工作,能够使公众走近工程、了解工程、认识工程,弘扬航天精神、传播航天知识,使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,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。

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­纲要》指出:“新闻出版、广播电视、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­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­播力度,用优秀、有益、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­成年人,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­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。”这是科普出版工程的重­要措施。《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》中同时指出:“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、科技型企业面向社会开­放,鼓励各机构利用科技资­源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。” 2017年,相信随着新的科普图书­出版,科普馆的新建与扩大,将会更加有利于普及科­学技术,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­动发展战略,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创新­精神,这与国家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­纲要》提出的提高公民科学素­质的内涵“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­识,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,树立科学思想”是完全契合的,有利于大众科学素质的­提升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