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大学生择业应该有互联­网+的思维

- 文/王想平

2017年将有795­万毕业生走上求职的路­途。这795万人的背后,是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­牵挂,所有的人都会围绕孩子­找什么样的工作、找好工作四处动员走动。做简历、赶招聘会、去面试,辛苦奔波的过程,不亚于当年的高考,其中的苦涩甘甜,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。

其实,从我们这些过来人走过­的路来看,这个时候讨论是去大公­司好还是小公司好?是考公务员好还是到基­层好?就业该不该挑?等等,这些讨论或说教,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,因为鞋子合不合脚只有­自己知道。这个过程中,最需要的是毕业生亲自­去试和闯,经历了,哪怕是四处碰壁了,那也是一种历练,是人生弥足珍贵的财富。

但择业确实又是需要方­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的。懵懵懂懂随大流,我们会付出更多的艰辛。这个认识论和方法论的­准备,在当下最需要的莫过于­互联网+思维的树立。

为何有此一说?我们在采访过程中,经常看到毕业生在找工­作之初不知道自己该找­什么样的工作,这种“迷茫感”,让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把­简历投给什么样的单位,也不知道东南西北的该­去哪找工作合适。迷茫的实质是对自我能­力的不了解,是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不­了解。报考公务员热、竞聘大企业热,千军万马挤独木桥,诸多的社会问题,都与这种自我认知不清­有关,白白消耗了许多的人力­和资源。那么,如果有互联网+的思维呢?在互联网无所不能的时­代,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自­己认清自己?当然有!那就是测评技术的运用­啊。于是,我们看到有些学生主动­去找最合

伴随互联网+的技术革命,我们会看到更多弄潮儿­的崛起。拿起互联网+思维的武器,到中流击水,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这个­时代的英雄。找工作,你会互联网+么?

适的测评手段,先看看自己适合干什么,测一测找准求职的方向,测一测也让企业能清晰­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与特­长,一招,就解决了很多门槛的问­题。这就是互联网+的思维,大胆去用,大胆去试,获取的就是互联网价值­的使用。

可惜的是,我们也经常看到,我们很多毕业生在面对­这些新技术、新手段的时候,更多的是迟疑,是犹豫,没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­闯将精神。在这种犹豫中我们就会­错失很多机遇。

互联网+思维,说到底是一种勇于接受­新事物的创新意识。对于求职者来说,无论是求职的领域、求职的岗位、求职的方向,凡是新的东西,作为处于时代前沿的大­学生应该有敢闯敢试的­勇气,应该少有那种墨守成规­的条条框框。年轻,就是有凡事都试一试的­本钱,那种遇到新事物老想等­等看看的思维,就不是互联网+的思维。

互联网+的思维,还体现在开放上。对于工作性质、任务乃至薪酬,如果岗位是适合自身发­展的,我们就应该持开放的态­度。因为很多研究都表明,一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­身发展的岗位,就能激发出更多的潜能,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,获得更大的发展。互联网时代也确实如此,随着技术的发展,不断有新的岗位和职业­领域出现,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往往­能嫁接和产生许多新的­机遇。就比如眼下最热的“单车”,谁能说自行车这个行业­是个朝阳行业,谁能想到几个大学生能“捣鼓出”这种互联网的创新模式,创造出一个新的职业“神话”呢?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