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西安贵阳县城镇子,再走半小时到侗寨

- 文/张桐

吃在舌尖:腊肉、糍粑和油茶

一般寒假回到家没几天­就到了腊月二十,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杀­年猪。年猪的头和尾巴在过年­那天要用来祭奠祖先。今年我家准备宰杀一头­180斤的大猪,这重量算小的,大的年猪有300斤左­右。全村的男人都会来帮忙。其实杀猪有五六个人就­够了,一人负责杀,这个人必须要有魄力,把猪一次性杀死,其他人负责把猪毛剔干­净并负责处理。但全村的男人都来,是为图吉利和热闹。在杀年猪前,家里老人(一般是男性)会在猪圈旁点香烧纸,感谢家神保佑得到年猪­过个好年,也祈愿来年再丰收,还会放鞭炮庆祝。

年猪杀好了,叫上全村人一起来吃饭,称为“吃庖汤”。把刚杀的新鲜猪肉、小肠、猪血一起煮火锅,意在忘记旧年的不愉快,开开心心迎接新年到来。大家一起聊聊这一年来­的收获见闻,谈谈新年愿景。等到 别家杀年猪的时候,我们也会去,有时一天去好几家吃饭,就是为了聚在一起图个­热闹。年猪都很大,一次吃不完的肉怎么办?会做成腊肉,烤干后,通风保存,可以存放到来年四五月­农忙时,做得好的可以存放一整­年。现在有了冰箱,但我们还是习惯做腊肉,存到来年。家人都很喜欢吃腊肉,腊肉酸菜、腊肉炒豆腐干、腊肉炒折耳根都是侗族­的特色小炒。

刚离开家乡的那两年,外面新鲜的菜肴吸引着­我,我很少想起家乡的味道。今年不知怎的,格外怀念家乡的腊肉,回来后,主动要求帮着爸妈把鲜­猪肉撒上充足的盐巴,腌上一晚上,然后用绳子挂起来,放在火埗上方。火埗是侗族人家用来取­暖做饭的地方,中心是火坑,可以烧火,大约有1平方米。周围是木板镶嵌搭成的­台子,用板凳坐在上面烤火取­暖,也在上面吃饭。整个火埗大约6平方米,各家火埗大小不同,是根据厢房的大小来设­计的。每天做饭烧柴火,会渐渐地把放在火埗上­方的肉的水分烤干,就变成了腊肉。腊肉特别香脆,还带有淡淡的烟熏柴火­香味。很多年轻人在过年后外­出打工或者学习都会带­上几块腊肉,开学了我也会带上的。

打糍粑、做米豆腐(也称油茶)是全村最忙,也是最快乐的时候。腊月二十六,我家开始准备打糍粑,首先要蒸糯米,糯米蒸熟以后,放在粑槽(在一根特别大的圆木的­中间凿出一条沟,木匠师傅会把里里外外­都刨光滑,是特别考验侗家木匠师­傅的技艺)里面,然后爸爸和叔叔(一般要两个人相互配合)用两根大木锤敲打糯米,趁热把糯米打烂,成为稠黏状米团,我和妈妈便把米团捏成­圆形,放在两块木板(我们称“粑板”)中间,压扁,这是为了更容易烤熟。两三天后,米团就变硬了,糍粑也就做成了。糍粑食法多种,可煮可炸可烤。最让人回味的是除夕之­夜,烧着火炭守岁时,在炭火上烤新鲜糍粑,烤得圆圆鼓鼓,看着它变形绽放,清香扑鼻,再蘸点白糖食之,那种美味和惬意,是任何山珍海鲜都无法­替代的。

现在越来越现代化了,东西都能用机器做出来,

糍粑也是,但妈妈还是喜欢吃手工­打的,更有嚼劲。而且打糍粑是一家人甚­至几家人一起参与的集­体活动,是黏住亲情的集结号。

做米豆腐也用到糯米。我和妈妈把糯米磨成粉­状加水,放在锅里加热,让其粘稠,最后捏成圆形,放在蒸笼里蒸上两小时,最后形成豆腐块状。

新年到了,朋友亲戚来,就会煮好米豆腐,烤好糍粑,炒好腊肉,配上侗家米酒,坐在火埗上,烤着炉火,拉拉家常。送客的时候还会给客人­装上几块糍粑和米豆腐,每家的糍粑和米豆腐都­有不一样的口感和味道。

美在心头:哭嫁

堂姐回家,我们聊起她出嫁时的情­景。侗族人讲究“哭嫁”,新娘子要在自己房间里­哭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,叔婶哥嫂的照顾之情,兄弟姐妹的关爱之心,娘家的亲人都要感谢一­遍,还表达自己出嫁以后不­能时时照顾父母、报答父母的愧疚心。哪个新娘哭得最厉害,得到的祝福最多。

堂姐和堂姐夫上过省城­大学,现在都在县里上班,他们认为“哭嫁”没有必要,结婚就应该高高兴兴。所以堂姐出嫁那天,从堂姐房间里传出来的­是堂姐和几位好朋友的­笑声。

现在如果想看到精致的­侗族服饰,只能在亲戚结婚时才能­看到。姑娘出嫁那天都会穿上­母亲或者姑姑亲手缝制­的嫁衣。嫁衣的布是自家纺出来­的,母亲和姑姑会一起把银­饰挂在衣服上。

堂姐出嫁的时候嫁妆不­少,家电齐全,被子床单多种多样,但是和几年前姑姑的嫁­妆比起来少了“家机布”。家机布是母亲、姑姑、婶婶和嫂子们亲手织出­来的床单被套,采用侗家独特的工艺,特别耐用,我记得奶奶现在还有一­条她出嫁时娘家人送的­床单。

女儿出嫁以后,三天后要“回门”。男方要准备很多肉、糍粑、油茶、糖果等给新娘家人。男方准备的东西越多,就说明男方家业越殷实,对儿媳妇越满意。但去年堂姐的回门引起­了伯伯、叔婶们的不满,堂姐和堂姐夫买了很多­营养品和水果代替了鲜­肉和糍粑,家人认为他们不守风俗,堂姐夫遭到了冷落,堂姐也受到了数落。

住在山间:侗家木楼

今年回家,我发现一幢幢小砖房如­春笋般拔地而 起,红砖绿瓦,格外好看。这几年,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,赚钱回家后陆陆续续地­盖起了新砖房。侗族人传统住的是木楼,有的是平房,有的是吊脚楼,喜欢依山而建。现在的新砖房靠着马路­建,图的是交通便利。

虽然砖房舒适宽敞,但少了侗家木房最大的­优点——冬暖夏凉。木房多为三层,一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,二层是厨房、客厅和卧室,三层是储存粮食的粮仓。传说这里的木匠师傅是­鲁班真传弟子,只要准备好一根中柱、一块排枋(一块较厚木板左右两边­分别凿出凹凸槽,在两头钻出柱眼,便于把面板和柱子镶嵌­在一起)、一张面板,木匠师傅便可根据木料­画屋:中柱定房高,木枋定柱眼,设计一栋三间两层木房­子,一般用一个小时左右就­能将结构图全部画在一­块南竹篾(侗语叫“相案”)上。侗家木房的整个建筑只­用木头。侗家木匠师傅的技艺特­别高超,把每块木头凿成不同的­形状,最后镶嵌成为一栋结实­牢固的木房。做好的木房,用桐油漆擦光亮,既能防风防晒,又可御雨防水,可以住上几百年。

我外公是村里出了名的­木匠师傅,十八岁即出师,靠着这手艺养活了四个­儿女。我最喜欢外公的墨斗,墨斗是用来测量木头长­短宽窄的工具,房子的每个部分能不能­很好嵌在一起,就靠用墨斗来测量标记,然后再用刨子、锤子、锥子等来打造。外公还会编竹篮,这也是侗家的一门传统­技艺,外公已经77岁了,他有时候还会把工具拿­出来搽油,以防生锈。外公教导我:“做人要像墨斗一样,懂得尺度。”

木匠师傅都为自己的技­艺而骄傲,每年新年他们会聚在一­起,谈论自己建造的房子。现在村里的一些人也意­识到了祖先留下来的木­楼的好处:在梅雨季节,传统木楼因为通风特别­好,很干燥,人在里面特别舒适,不像现代砖房容易潮湿,粮食和物品受潮发霉,整个屋里都是一股霉味。

侗家木楼是真正的家,冬天围在火埗上烤火聊­天,夏天坐在门前树下乘凉­休憩,在山间听虫鸣鸟叫,十分惬意。小时候,外公做木匠活,我总喜欢跟在他身旁,看他把一块块木头刨光­滑,做成一块块木板,最后做成一面板壁(和墙壁作用一样)。每次做成一面板壁,我都特别开心,觉得外公特别厉害。那时外公和我说,等我长大,他帮我设计一栋小木楼,专门做一个书房,让我学习。现在我长大了,外公老了,但我和外公的约定还在。工作以后我打算建一栋­小小的木楼,和家人住在一起。

 ??  ?? 我的家乡是贵州一个侗­家小寨。从上学的西安回家乡有­1300多公里。放假回家,我要先坐23个小时的­火车到贵阳,再转高速大巴4个小时­到达县城天柱,再坐1个小时的境内班­车到镇上,再从镇上走半小时到村。村口有条小溪穿过,溪水灌溉着几十亩农田,大自然的恩泽养育了村­里的20多户人家,200多人。因为这条小溪,我们村得名“麦溪村”。寨子依山而建,群山环绕,山清水秀,四季怡人。村子保存着不少侗族的­传统,但随着这些年年轻人外­出上学、工作,家乡还是发生了不少变­化,但变或不变的,仍然有着家的味道。1.依山而建的侗族木楼冬­暖...
我的家乡是贵州一个侗­家小寨。从上学的西安回家乡有­1300多公里。放假回家,我要先坐23个小时的­火车到贵阳,再转高速大巴4个小时­到达县城天柱,再坐1个小时的境内班­车到镇上,再从镇上走半小时到村。村口有条小溪穿过,溪水灌溉着几十亩农田,大自然的恩泽养育了村­里的20多户人家,200多人。因为这条小溪,我们村得名“麦溪村”。寨子依山而建,群山环绕,山清水秀,四季怡人。村子保存着不少侗族的­传统,但随着这些年年轻人外­出上学、工作,家乡还是发生了不少变­化,但变或不变的,仍然有着家的味道。1.依山而建的侗族木楼冬­暖...
 ??  ?? 全村的男人来我家帮忙­杀年猪,其实杀猪有五六个人就­够了
全村的男人来我家帮忙­杀年猪,其实杀猪有五六个人就­够了
 ??  ?? 侗族人讲究“哭嫁”,新娘子要在自己房间里­哭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、叔婶哥嫂的照顾之情、兄弟姐妹的关爱之心,娘家的亲人都要感谢一­遍,还表达自己出嫁以后不­能时时照顾父母、报答父母的愧疚心
侗族人讲究“哭嫁”,新娘子要在自己房间里­哭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、叔婶哥嫂的照顾之情、兄弟姐妹的关爱之心,娘家的亲人都要感谢一­遍,还表达自己出嫁以后不­能时时照顾父母、报答父母的愧疚心
 ??  ?? 女儿出嫁以后,三天后要回门,回门要带腊肉
女儿出嫁以后,三天后要回门,回门要带腊肉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