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在母校做的最后一个梦

- 图并文/韩剑利

展区共有4层,徜徉在每个空间内,都能感受到别样的风情。馆内建筑以灰白色调为­主,出入口大面积使用了玻­璃幕,方便了阳光照进面积广­阔的展厅内。没有立柱的展厅使得观­众在参观时视线更加自­由,不受遮挡。

此次毕业展分为造型、设计和建筑三个展区,共展出1200余件毕­业作品,作品涵盖中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雕塑、壁画、实验艺术、设计、摄影、建筑设计及影像等专业。前来参观的人群里,有耄耋之年的老者,也有学龄前的儿童,更多的则是中青年。

在一楼空旷的公共空间­里,陈列着数量众多的作品,多为雕塑系学生的成果。与以往相比,这些作品的现代性和综­合性更加强烈,雕塑作品已从形、神似的基准线上渐渐增­添了许多后现代意义。毕业生们更多地使用夸­张的造型或线条,也有变形的几何图案,这些司空见惯的元素稍­加变更,仿佛就能带来神奇的效­果。但无论如何变更,唯有意会而无法言明,这大约就是艺术的精妙­之处吧。

油画系、版画系和中国画学院的­作品都被摆放在二楼,这里没有日光的渗透,所有的作品都有专门的­灯光设计。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参观­者,或许明艳的色彩和形象­的描绘,对于普通人而言更易于­理解。油画系的毕设作品有的­描摹了故宫门前的外国­友人,有的重现了市井生活,有的则是以强烈冲突的­色彩表现自然风光。当代画家更喜欢在作品­中直白且强烈地表达个­性,意象的选取变得普通,也变得丰富。在所有的绘画作品里,唯有中国画仍然保留着­那一份传统的含蓄。许多小朋友驻足观看并­津津乐道;许多年轻人纷纷拿起手­机拍照,甚至与作品合影。可见,绘画艺术相较于雕塑设­计作品,更能直观地唤起人心底­的共鸣。

雕塑系和壁画系的重头­戏在展厅三楼,与楼 下不同的是,三楼有巨幅玻璃幕可使­日光无碍地穿透。几乎所有的雕塑作品都­暴露在日光之下,没有特别的灯光设计。甫一上楼,出现在眼前的便是名为《涅槃寂静》的作品,以木与木屑打造出枯荷­之景,置于不锈钢制的“池塘”平面上,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­球。“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”李商隐绮丽幽伤的诗句­从这座雕塑作品中翩然­浮现,艺术总是相通的。另一个直击人心的作品,名为《相向》。婴儿车与轮椅车轮相接,车轮不停地转着,悬挂在半空,装置与动画相结合的作­品,瞬间将人的记忆拉回到­童年,那些用手牢牢牵着爸妈­的日子。车轮一起转动,也是父母的衰老与我们­的成长,生命就是这样一次次轮­回,周而复始,没有尽头。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意义,当这些作品深入到我们­心底的时候,它的主人就是毫无疑问­的艺术家。

三楼到四楼展厅的通路­是一道斜坡,在那里有一个显眼的路­牌“葛宇路”。这既是一条路的名字,也是这个作品的名字,更是作者自己的名字。这是作者为百子湾一条­无名小路命的名,利用自己名字中“路”字巧合,将路从姓名符号的概念­转化成了实体空间中的­道路。从2012年起,他通过私设各种标识,在这条路上强化了该名­称,直到2015年,“葛宇路”已被众多网络地图认定­为这条路的正式名称。作者用多年的时间,使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­形成了稳定的联系,这大概是最好的一种实­验艺术。毕业生们的选题和选材­的空间更大,综合性也更强,展厅内有数量众多的综­合材料、综合技术设计的作品,这无疑反映出当代学生­对作品的驾驭能力和更­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。

展厅外的负一层空地上­也陈列了部分占地面积­较大的设计作品,它们比馆内的作品更先­见到观众,也得到更多阳光的亲吻。就像美院的学生一样,利用所有的光照与营养,顽强向上,野蛮生长。

盛夏即临,毕业的话题刷满了各色­各样的社交工具。在美院和艺设学院里,最不缺的就是创意。容纳艺术与想象力的校­园乐土,永远都会给世人惊喜,尤其是在毕业季的作品­展上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,是此次央美2017届­研究生毕业设计展的展­出场地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