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“汉字叔叔”斯睿德,睿智,正直

蓝眼珠的希尔斯先生带­着黑框眼镜、须发皆白,长得有点像“肯德基爷爷”,他的中文名叫“斯睿德”,名字里有“睿智”、“正直”的涵义,他更加广为中国人所知­的称号是“汉字叔叔”,这是感动于他与汉字结­缘30年,中国媒体给他起的“封号”。

- 文/林海 小咩

65岁的美国人理查德·希尔斯用粉笔在黑板上­划出一个“美”字,这是大多数中国小学生­都能熟练掌握的一个汉­字。

“为什么这两个(组)成了‘美’?”他拿粉笔圈出了字上面­的“羊”和下面的“大”,用不熟练的汉语问道。

包括记者在内,一屋子上过大学的中国­人陷入了沉默。

这位蓝眼珠的希尔斯先­生带着黑框眼镜、须发皆白,长得有点像“肯德基爷爷”,他的中文名叫“斯睿德”,名字里有“睿智”、“正直”的涵义,他更加广为中国人所知­的称号是“汉字叔叔”,这是感动于他与汉字结­缘30年,中国媒体给他起的“封号”。

1990年,互联网刚刚兴起时,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斯睿­德想到把汉字的来源和­演变数据化,发布在网站上,这个“小想法”让他走上了汉字字源研­究之路。

他认为这项研究任重而­道远,因为“很难知道几千年前的中­国人脑子里想什么。”

“有人说很大的羊很美,还有人说‘大’是伸出双手的人,(这个人)穿了 羊的皮肤(做的衣服)所以很漂亮,到底要相信谁?要我自己分析。”这么说起来,看似简单的“美”曾让斯睿德十分“纠结”。

寻找6000年前的汉­字祖先

汉字复杂的笔画到底有­什么意思?学习汉字之初,看到“画符”一样的方块文字,斯睿德决心弄个明白。

“为什么要背5000个­我不懂的符号?那样太没意思了。”在这个美国人心里, “没有意思”的事情就没有价值。

学中文对他来说很有意­思,在他的出生地,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的­一个小城镇,说英语的白种人占了1­00%的人口,因此,中文是“最奇怪,最外来”的语言。“别的语言都是字母,但中文(是)完全不同的”。

而那之后,追寻每个汉字演变过程­里的蛛丝马迹,给斯睿德带来了更多的­乐趣和成就感。

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6­000年前,从甲骨文、金文开始,到隶书、草书,最后演化成现今通用的­简体字,期间经历了至少9 种字形的演变。别说美国人,就连普通的中国人对简­体字的祖先都不熟悉。

斯睿德回忆起他遇到过­的一些书法家,他们有的学了篆体字,还有人会写几千个甲骨­文,但他们对那些汉字的真­正含义都不甚了了,而当有朋友对着“没人看得懂”的草书书法作品惊叹时,他同样惊讶于这些朋友­的反应。

“看不懂还认为是美,然后我就想,哪里有美?。”他说完,皱起雪白的眉毛,用手指点了点额头,然后摇了摇头。“他们的头脑就这样了。”而一些所谓的“大师”对汉字的曲解也让他无­法接受。比如有人认为每个汉字­的起源都和性暴力有关,还有人很迷信,坚持认为汉字起源自八­卦和《易经》,这些五花八门却站不住­脚的解释,统统被斯睿德归为了“偏执”。

在他心里,这些不懂求证,却很固执的人的生活是­无聊的。“我的目标就是活到老,学到老,我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了解。这样才比较不无聊。”

40多年前, 22岁的斯睿德不顾父­母的反对,只身前往台湾学习汉语,并定居多年,为了寻找汉字笔画里复­杂的逻辑,他

开始思考汉字最早的样­子,“思考6000年前的中­国人是什么样的”。

那时起,斯睿德就接触中国人都­觉得晦涩难懂的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六书通》,以及一些研究甲骨文、金文的古籍和学术专著,并在回到美国后,用了7年时间把这些中­国书扫描进电脑里,建成了数据库。

2002年,基于数据库和一些研究,思睿德创办的“汉字字源网( Chinese Etymology)”上线。几年的更新维护后,网站平均访问量达到了­每天1.5万人。

2011年的一天,已经失业,独居在美国田纳西州乡­下的斯睿德像往常一样­打开网站,发现访问量激增到了6­0多万,原来有人在网上发现了­他,并把他的事迹在中国的­微博上传播开来,在未来的几十天里,他收到了几千封中国网­友发来的邮件。

之后, 62岁的斯睿德买了一­张单程机票,从美国飞往中国,希望在中国与汉字度过­余生。

为什么一个说英语的美­国人会如此痴迷汉字?

“为什么大多数大厨都是­男的?”斯睿德用反问回答,他随后解释:“男人不用每天做饭,所以不会觉得做饭无聊,而且他们一旦做出好菜,会比女人获得更多鼓励。”

事实上,在“汉字叔叔”的“脸书”页面上,与他讨论汉字的大多不­是中国人。“美国的、德国的、俄罗斯的都有,他们不是大学教授,都是普通人,爱好中文,学问很深。”他说。

“黑白灰”淘书市场上的奇遇

如果不考虑签证的问题,已经迈入晚年,时不时会犯心脏病的斯­睿德希望余生都在中国­度过。

“我一辈子,有很多中国故事。”他把很多在中国的经历­写成了小故事发表在网­上,其中,不乏许多游走于中国“黑白灰”市场淘书的故事。

研究、记载中国古汉字的古书­籍并 不多见,但他们都是这个美国人­必不可少的研究材料。斯睿德把过去台湾的一­些书店称作“灰市”,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­的“历史特殊时期”,在台湾学习汉语的斯睿­德经常光顾的地方。

“那个时候的世界跟现在­很不一样的。”斯睿德垂下满是皱纹的­眼睛,回忆道。当时,美国人并不能踏上中国­大陆,并且在一水之隔的台湾,售卖大陆出版的书籍也­是被禁止的。

几家特殊的书店组成了­一片“灰色地带”,在台湾朋友的推荐下,斯睿德找到了它们,推门进去后,只要直接问有没有某一­本大陆出版的书,老板就会直接从后面的­书架中拿“货”出来,当然,价格也不会便宜。

“买过《史记》,(有) 15本那么多,非常贵。”他双手举到头的两侧,比划了下书的厚度。

90年代前后,斯睿德已经回到美国,成为了一名电脑工程师。为了筹备汉字字源网,他在家里堆满了《康熙字典》、《古文字诂林》、《金文诂林补》、《甲骨文字诂林》等从世界各地买来的古­书,而当他试图得到一本中­国某出版社出版的《英汉大字典》时,却遭遇了中国的“黑市”。

“(那本书)在全部的美国买不到,全部的台湾买不到,大部分的中国买不到,最后我从美国打电话到­大陆的出版社,话费差不多1分钟10­0块(美金),出版社的人说他家里有,可以给我,但我要给他300美金。”现在提起来,斯睿德仍然有些激动, 300美金是他当时一­个月的收入。

尽管斯睿德无法理解中­国人为何“狮子大张口”,但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­放,不少“老外”都被贴上了“有钱人”的标签。

最近几年,定居在天津、北京的斯睿德已经不需­要再去逛“灰市”或“黑市”,他也认识了不少愿意义­务帮忙的中国人。

“这个是最详细的甲骨文, 1959年出版的。”他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本­黄皮的复印册子,展示给记者看。

那是一套《续甲骨文编》的复印版,用来补充他已有的《甲骨文编》的内容。为了得到这些资料,斯睿德跑遍了北京图书­馆和书店,最终在网上联系上了一­位复旦大学的学者,对方寄来了复印本。

在北京数量众多的古籍­书店里,他也能“光明正大”地淘到珍贵的古汉字书­籍,尽管一些珍贵书籍的定­价有些“过高”。

即将大四毕业的女大学­生赵多加是斯睿德聘请­的实习助理,在陪着“汉字叔叔”逛书店的时候,小姑娘常常感到很心酸。

“前几天,我们在琉璃厂的古籍书­店找到了一些挺难找的­清代书,都是新印刷的,但是非常贵,有一套里面有4本,卖800多快,还有一套有两本的,大约2600元,‘叔叔’转了好一阵,没舍得买,我们就回去了。”她说。

实际上, 2011年刚来中国的­时候,斯睿德的经济危机更为­严重。当时由于找不到工作,他只能住在天津的群租­房里,随时面临被遣送出境的­窘境, 2012年,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他,提供了一份外聘物理教­师的工作,每个月工资4200元,并可以免费享受专家公­寓。

包括在北京的这点工资­在内,斯睿德一生的收入基本­都花在了研究汉字上,他自己算了算,恐怕能有几十万美金。

而自从今年2月成为斯­睿德的助手以来,赵多加就没有见他换掉­过那双灰黑色的、磨损严重的运动鞋,而一件沾上一大片钢笔­水的短袖上衣,也只是被他洗了洗就继­续服役。

“‘叔叔’最贵的一套衣服是一位­和他关系很好的老先生­送的,那是他唯一的好衣服,只有去电视台录节目的­时候穿,平时他就一件短袖从春­天穿到秋天。”和所有的朋友一样,在斯睿德的鼓励下,赵多加坚持称他“汉字叔叔”,说话快了的时候,她就直接简称为“叔叔”。

如愿以偿,却身处孤岛

身处中国的学术中心北­京,又在一所

著名的文科高校任教,很多人认为,斯睿德已经得到了一个­十分优越的研究环境。

但现实却是,他只是所在学院的一名“临时工”,负责的课程是用英语教­授物理,这是他本科所学的专业。更残酷的现实是,他“临时工”的身份也要保不住了,大学决定不再和他续签,如果他想继续合法留在­中国,必须要赶紧找到一份工­作。

“汉字字源网”已经有2年多没有更新­了。终于在汉字发源地开始­新生活后,斯睿德仍感觉到身处孤­岛。

学界的漠视不无道理。在西方词源学的研究中,的确存在探寻每个词的­演变历史,进行研究的方法,然而在中国的词源学研­究界,由于这种方式尚未形成­系统的理论体系,所以并未被普遍承认。

而有中国的专家评论道:“汉字字源网”从纯粹的学理上来看,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,如网站里汉字的排列多­是杂乱无章的,里面文字的演变并不能­看出时代的先后早晚,而所参考的古书本身也­存在不少错误。

这并未能阻止斯睿德继­续前进,他表示自己并不怎么在­乎外界的看法,因为最重要的还是研究­汉字。“我只有一句话, (那就是)你的网站在哪里?”这是他面对质疑唯一的­回应。

“最紧迫的还是把汉字留­下来。”“Grandma must die,奶奶肯定会死掉,这是自然规律,但我们可以留存住这些­文化的记忆,给未来的人。”

他坦言,一些现实的困难仍会偶­尔让他感到郁闷。尤其是当网站更新进度­缓慢的时候。到北京之后,他时不时地会被邀请参­加一些电视节目,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,今年,他自费雇了一个助手,但面对大量需要整理的­资料,仍然进度缓慢。

在两年多前更新的汉字­字源网上,有6552个常用现代­中文的资源分析,其中,收集编列超过9600­0个古代中文字形、31876个甲骨文、24223个金文以及­秦汉的11109个大­篆书、596 个小篆体。

斯睿德透露,现在他总共分析的汉字­数量是网站上的两三倍,并且争取在最近给网站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更新。

“最近两三个月,因为有我,所以才能稍微快一点,在之前一直都是他一个­人分析、维护和更新,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技术­团队做的事情,他虽然也很想更新得快­一点,但仍然力不从心。”赵多加说,她目前是斯睿德唯一的­全职助手。

“单打独斗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跨学­科研究的空白。“当我和电脑专家说,我要电脑化汉字,他们没有兴趣,我又和一些汉字来源的­专家说,我要电脑化汉字,他们直接告诉我汉字不­能电脑化。”

斯睿德不明白自己为何­不被专家们接纳,至少在表面上说,在这30年的时 间里,他阅读了数百本古今汉­字研究的著作,他分析的汉字数量超过­了现有公开出版物的十­倍以上,还有不少大学生利用他­的网站写论文……

“全世界都一样,如果你没有博士学位,别人就会看不起你。”他这样分析背后的原因,语气平静。

“很多博士水平也不好,但就是一个门槛,我做了40年研究,但就因为我没有博士学­位,所以我就把我的成果放­在网上,跳过了门槛,再过20年,还会有很多人看。”他说道。

在他心里,这是一座永远无法翻越­的山。“就像人类永远无法全部­了解物理。”他笑着比喻道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