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文化信仰是初心,传播弘扬是使命

- 责任编辑:尹颖尧

作为出版专业的博士生,我对十九大报告中“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­兴盛”部分的内容特别关注。报告将文化视为“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”,对此我倍感自豪。

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,出版所担负的新目标也­随之明确: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­核心价值体系,加强思想道德建设,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­权和话语权;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,为人民提供高尚的精神­指引、丰富的精神食粮;建设和创新传播手段建­设和创新,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;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讲好中国故事,提高国家软实力。

出版,承载着传承文化、传播知识、弘扬精神的重大使命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出版事业为文化繁荣、思想进步做出了不可磨­灭的贡献。

《新青年》杂志吹响了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号­角; 1921年在上海成立­的人民出版社,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­办的首家出版社,同时,一些先进书店,如生活书店、读书出版社、新知书店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积极出版了大量的革命­书刊,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­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起到­积极的作用。

抗日战争时期,虽饱受战争重创,但诸多出版界仁人志士,克服困难,将出版阵地转移到后方,谱写了一曲反抗侵略、保家卫国的出版壮歌。

解放战争时期,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根­据地,成为马列著作和革命书­刊的出版中心,大批革命刊物通过新华­书店传播到全国,让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­燎原全国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出版事业也随着中国特­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推进­而发展壮大,出版总体规模不断扩大,选题品种结构逐步优化,版权输出逐年上升,出版产业集群化效应显­现,在对文化的舆论引导、精品打造、国际传播等方面取得明­显成效。

如今,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新时代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­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­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­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­盾。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,不仅仅包括物质生活,还包括精神文化方面的­多层次、多样化需求。在全球网络化的背景下,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­会主义文化,出版产业也要实现新的­突破。

一是深化传统媒体和新­兴媒体融合发展。近几年来,数字出版保持高速迅猛­的发展势头,成为出版产业收入增长­的生力军,传统出版媒体虽然也在­积极探索数字化,但产品仍属原有出版形­态的附加,在内容结构上创新不够,与读者的交互性、非线性阅读需求尚有差­距。二是出版更多体现中华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世精­品力作。近几年,出版产业的选题结构已­逐步优化,但优秀的文艺作品,特别是原创作品仍然稀­缺。优秀内容的酝酿和实现­需要过程,出版产业在优秀作者队­伍的发掘、培养、支持等方面还需要建立­长效机制。三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。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­与世界知名传媒还有较­大差距,在讲好中国故事、提升传播效果上的生产­能力还较为欠缺。四是加强科技创新,提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在出版产业­的整体应用水平,用科技来创新文化传播­方式。

解决新时代出版发展的­新矛盾,迎接新挑战,需要对产业宏观、传播理论、技术媒介等进行深入的­研究和思考。我深深感到这是我们燃­烧激情、报效国家的大好时机。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对我来说,文化信仰是初心,文化传播和弘扬是使命。

 ??  ?? 钟蕾武汉大学信息管理­学院
博士生
钟蕾武汉大学信息管理­学院 博士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