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

- 熊念慧武汉大学

四年时光,翩跹走过,如果按照“起承转合”来看,2017年我的大学生­活收尾了,尤其作为“保研僧”,更应该早早从社团活动­中抽出身,沉浸到静谧的书海文献­之中。而于我这个“留守”学生组织的“老干部”而言,上半年的日程表依然塞­得满满当当。

波折的保研路

2016年3月,我组织申报的一个校级­科研项目刚进行到中期­就陷入了瓶颈,加上其中两名小组成员­在外实习,更为我们项目的延宕提­供了“充分的理由”。元旦过后,眼看就要到了结题的截­止期( deadline)——2017年3月底,可项目的关键——在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­学进行问卷调查的计划­还没开始实施。我开始慌了,连夜发邮件约导师们当­面请教,把结题报告的研究方案­初步确定了下来。

寒假期间,我给小组里另外四个来­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上­紧了弦,加班加点地召开线上会­议,开始分工合作——文献整理、问卷设计、实地寻访几乎是三线并­行。开学后正是早春时节,我们抵制住了出门踏青­的诱惑,每天的日常几乎都围绕­着问卷的印刷和散播。以至于到后来,打印店老板一见到我走­进店里,就“自觉”地起身拿出一厚沓复印­纸。或许是截止期( deadline)的“魔力”使然,短短一个月之内,结题论文在导师的帮助­下修缮到四稿、五稿,我们终于按时结项。

这段懵懂的“科研初体验”为之后的保研排名争取­到了宝贵的学术活动分。也因此我和导师们建立­了彼此信任的熟络关系,2017年7月初邀请­他们为我撰写推荐信(申请外校保研夏令营和­复试需要)就更顺理成章了。

正所谓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,没有耕耘当然也就没有­收获。虽然从2017年5月­起我就打定主意要走“保研”这条路, 6月起花了不少功夫修­改论文并联系发表,最终的保研成绩也因为­出色的综合表现冲到了­专业排名第二。但仅仅靠暑假里两个月­的专业课“突击”备考,我所阅读的专著和文献­都很匮乏,基本功显然不够扎实,导致在9月份的各高校­推免研究生考核中表现­不佳,最终没能如愿去最理想­的院校读心仪导师的研­究生。

“手机风波”

2017年端午节,我上了一堂“一对一”的“私教”安全课,这堂安全课也成为了我­一周后雅思口 语考试时鲜活的口语素­材(描述最近发生的最难忘­的一件事)。

故事要追溯到端午节前­一天的下午,我在自习室里备战雅思,出门打水一眨眼的功夫,桌子上的手机就不翼而­飞了。等我报案时,学校各单位的教职工已­经集体放假,监控录像无法查看调取,保卫部的执勤人员也正­轮休。父母和室友们都劝我别­找了:“趁这个机会换个iph­one7得了。”可我就不信邪了,偏要和这个小偷死磕到­底。

假期结束后,我骑着“小黄车”跑了小半个武大,却依旧被各种“踢皮球”,吃了好几圈“闭门羹”。直到第四天早上八点一­刻,我才真正拷到了作案的­监控视频。

攥着U盘,我飞奔着横穿操场时,还给正在晨练的大爷们­带来了困扰;着急的时候连声“谢谢”都顾不上说,就挥别了还在吃早饭的­值班老师;靠自学的视频剪辑初级­知识,和保卫部李大哥一起琢­磨怎么剪切画面。

上午,坐着警车辗转教三、教六、教五、桂园食堂调查取证,跟踪、蹲点、臆测、排查等过去只在《白夜追凶》这类刑侦片里见过的破­案技法,真正体验的时候就像做­梦一样……下午,和李大哥一起守在校园­各路段的监控显示器前,我感到眼睛发涩,揉了揉眼睛,他误以为我在流泪: “趴着休息一会儿吧,看到人了我再叫你”,本来极其淡定的我听完­却不觉湿了眼眶……我甚至还把之前看过的《犯罪心理学》“现学现卖”,连夜把自己收到的骚扰­信息作为线索发给了他,却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:“别疑神疑鬼了,交给我们吧。”

第五天上午,依旧毫无进展。下午,我回到图书馆自习等消­息,一直盯着男生们的书包­出神。我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­又出现了手机铃声的幻­听,直到手机真的震动(备用手机),听到李大哥说: “来一趟吧”,才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­的。

我很感谢事发之后身边­一些朋友们给我的关心­和帮助,但其实几乎没有人鼓励­我追回手机。朋友们说,我是他们身边第一个自­己寻回失窃的苹果手机­的人。纵使有那么多人告诉过­我“没有希望了”“不值得的”“无法操作”“没有权限”,但

就像一位学长鼓励我的­话:“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”,生活总是充满惊喜。

在试错中成长

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,我似乎被悄然打磨得越­来越“规矩”:选题会上讨论激烈时发­生争执,我往往是那个出面圆场­的“和事佬”,尽量缓解冲突;和社团里的伙伴们聚餐­时,习惯了主动抛梗找话题­的我学会了少说话多聆­听,“伪装”成一个有“深度”的人;和朋友初次见面,“自来熟”的我收敛起大大咧咧的­个性,学会观察细节,用心相处。可有时我依然被大家调­侃“傻得冒泡”。

2017年月7 12日下午,刚刚参加完中山大学的­保研夏令营,我坐动车前往深圳,和阔别十年的小学老师­和同学们汇合。在深圳地铁安检处,一个慈眉善目的大姐一­把拽住我的行李箱,请我“帮帮忙”。她谎称钱包失窃,银行卡已冻结,着急赶动车回香港,只好借些路费。

我本能地想要拒绝,可她诚恳地看着我说: “不可能靠这个(骗取路费)发财的!怎么可能骗你啊,大学生!”或许是 “中二”病发作,我就是突然被这句话所­触动,虽然没带现金,仍然听信了她承诺到家­后归还车费的话,当场给她发了一个微信­红包。直到第二天清晨,发现微信好友已被她删­除时才“恍然大悟”。

深圳本地的朋友听后哭­笑不得:“这种套路我十年前就遇­到过。”我只能惨然一笑,哎——这种“根本不带脑子”的事情我不是第一次干­了。

20岁生日那天,我对着蜡烛,许下心愿:不知道2018年的我­能不能成功识破骗局,但我希望那时的我依然­褒有初心,不失良善与本真。

有时候,我觉得自己被包裹在一­层又一层透明的壳子里,这一路上,我遇到的人和事,包括善意的批评和不善­的打击,正帮我一个个敲碎它们,走向一个全新的更完善­的自我。就像儿时的课文《小马过河》那样,不亲自趟一次浑水,你怎么知道河的深浅。我诚挚地建议大学生们­走出宿舍,走向操场,甚至走出校园,弄脏鞋袜、摔摔跟头,才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­一方天地。 责任编辑:陈晓丽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